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形式是具有意义的,建筑形式的视觉张力也恰恰是存在于形式的意义或意义的转换之中。那么如何去认识建筑形式与意义间的关系,如何去构成一个理想的建筑形式,如何去发现一个建筑在形式方面的构成方法和规律,这是《建筑形式构成方法解析》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建筑形式构成方法解析》提出了“交叉”与“平行”作为建筑形式构成的两个基本角度,同时提出了“形态”、“界面”、“中心”、“边缘”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筑形式构成方法解析》对近百个实例进行了分类解析,希望有助于认识、学习建筑形式的构成方法和构成规律。
作 者:戴俭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816004 出版时间:2002-08-01 版 次:1 页 数:218 装 帧:平装 开 本:所属分类:图书 > 建筑 > 建筑设计
1 “交叉”与“平行”——基本方法的概念与范畴
1.1 基本认识的构建
1.2 “交叉”与“平行”
1.2.1 人与自然基本关系中的“交叉”与“平行”及共建筑形式的概念与范畴
1.2.1 人与人基本关系中的“交叉”与“平行”及其建筑形式的概念与范畴
2 “形态”与“界面”、“中心”与“边缘”——基本构成要素的概念与范畴
2.1 自然环境中“形态”及“界面”在“交叉”与“平行”范畴内的含义及概念
2.1.1 “交叉”的“形态”及“界面”——建筑“形态”及“界面”关联性构成方法的表达
2.1.2 “平行”的“形态”及“界面”——建筑“形态”及“界面”非关联性构成方法的表达
2.2 社会环境中“中心”及“边缘”在“交叉”与“平行”范畴内的含义及概念
2.2.1 “交叉”的“中心”及“边缘”——建筑“中心”及“边缘”关联性构成方法的表述
2.2.2 “平行”的“中心”及“边缘”——建筑“中心”及“边缘”关联性构成方法的表述
3 建筑形式构成方法的应用
3.1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凝聚态综合楼
3.2 吉林城建大厦
3.2.1 自然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3.2.2 社会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3.3 北京新天文馆
3.3.1 自然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3.3.2 社会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3.4 结语
4 建筑形式构成实例解析
5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蓄热墙采暖 是法国人菲利克斯.特朗勃的专利 至于构造,那就很专业了,网上好好搜一下。 有一帖子从侧面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南京阿福 这里我转帖: 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热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现代中式建筑形式的设计方法探讨
本文提出\"现代中式\"形式设计的四步策略:传统和地域建筑文化的分析与归纳;建筑风格的选择与确定;现代美学视角下的审视与抽象;新旧元素的组织与重构。并认为\"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不应千篇一律,而应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的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为概述,涉及全球气候环境分类;第二篇为与气候环境相关联的传统建筑;第三篇基于地方气候的传统建筑形式;第四篇基于生态气候学的当代建筑形式。本书可应用于建筑学专业教学用教材,也可供建筑专业人士工作参考。
本书基于近30年来的一些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以及全球近50个大城市的若干地标建筑,分析了当代建筑形式差异化设计手法。本书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当代建筑形式差异化:要素差异化、组织差异化和效果差异化。建筑师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式创新。
差异化的建筑形式常常伴随着争论,尤其是针对标志性建筑。我们需要避免对于设计常规的过度偏离,在当代建筑中,形式、功能、结构需要创新整合。
本书着力于梳理、解析当代建筑形式的各类差异化手法,关注并分析当代建筑形式的走向及引发的相关问题, 尝试对各类新的变化做出某种归纳。这些归纳注定无法涵盖全部的当代建筑现象, 旨在提供某些视角和启发。
批准号 |
50378060 |
项目名称 |
建筑形式构成分析及图示语言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1 |
项目负责人 |
彭一刚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天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4-01-01 至 2006-12-31 |
支持经费 |
1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