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版中译本序
二版中译本序
前言
上篇 历史环境中的建筑
第一章 国内外关于历史建筑修复的理论及其概念
第一节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修复的理论概念及修复专家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古建筑保护的历史观念
第三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修复专家的理论根据及思想基础
第四节 苏联前数十年的修复科学与实践
第五节 1940~1970年苏联修复专家的理论观念
第六节 现代东欧有关修复的理论观点及其流派(原民主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章 修复的规律性理论
第一节 修复与改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保护与修复的条件系统
第三节 修复、整理和保护工作原则的依据范畴
第四节 建筑遗产的价值及其评价系统
第五节 建筑修复的方法
第六节 建筑修复的最佳理论模式
第七节 修复过程的方法论
第三章 建筑历史环境
第一节 方法论及其概念
第二节 历史城市规划建设的概念
第三节 建筑美学的概念
第四节 艺术-情感的概念
第五节 环境功能的更新,根据类型特征的功能分类
第六节 修复的概念
第七节 自然植被环境与历史建筑的关系
第八节 自然一景观环境与历史形成物
第九节 化学大气环境
第十节 物理的作用
第十一节 声学的影响作用
第十二节 生物的作用
第四章 与历史古迹相联系的现代城市规划问题
第一节 从单体建筑的修复过渡到修复历史街道或城市的某一局部
第二节 历史城市街区的修复
第三节 历史城市中新建筑与古建筑的体量一空间关系
第四节 新老建筑高度、轮廓线的关系,周围建筑高度限制的标准
第五节 历史街区中的新建筑
第六节 由限制与保护区过渡到建筑历史环境的修复
第五章 保护行为批判的分析
第一节 修复中有关“更新”的一些观点
第二节 木建筑的美学
第三节 艺术地创造建筑环境(木建筑博物馆)
第四节 木建筑博物馆总体规划形成的原则
下篇 波兰古城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第六章 波兰古城保护的历史概述
第七章 恢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破坏的古城中心
第一节 历史形态下古城中心的恢复
第二节 受破坏古城中心的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第八章 遗存的古城街区的修复问题
第一节 遗存建筑状态的特征
第二节 影响建筑和空间布局改变的城市综合体的功能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与遗存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第四节 使用和完善古街区的方案
第五节 在遗留下来的古城中心的现代建筑
第六节 关于保护古历史城市和街区上建筑遗产思想的改变
第七节 连体街道建筑的形成
第八节 遗存建筑的色彩选择
第九章 关于历史城市综合体修复与保护的建议
第一节 古老的历史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对城市中心作为建筑遗产的评价和修复干扰界限的研究
第十章 石砌建筑遗产的修复
第一节 历史建筑物和建筑群的更新
第二节 历史石砌建筑物被破坏的特征和它们出现的原因
第十一章 保护建筑遗产的方法
第一节 临时性保护的方法(预防性保护方法)
第二节 长期傈护的方法
第十二章 重建和加固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第一节 加固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第二节 重建和加固建筑物的地上部分
第三节 石砌建筑物的矫直
第十三章 建筑遗产表面修复的措施
第一节 石块和砖块的保护与修复
第二节 灰泥覆盖层的保护与修复
第十四章 保护和修复建筑遗迹
第十五章 建筑文物的挪动和转移
文献索引
一版译后记
二版译后记
阿列克·伊万诺维奇·普鲁金,1926年生于莫斯科,1948年毕业于莫斯科建筑学院。曾在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卡鲁科以及莫斯科的许多地区,组织领导研究了这些地区550多个文物古迹建筑。1963年因在古迹文物建筑修复中应用超声波控制方法而获得建筑科学博士学位。
普鲁金教授1980~1985年曾任苏联最大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研究院院长。普鲁金教授突出贡献之一是他于1991年在莫斯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高等修复学校,1993年组织创立了俄罗斯第一个修复科学院,为修复专业人员教育提供了广泛的教学课程。
普鲁金教授在文物古迹建筑保护与修复领域发表了140多篇学术著作,曾在苏联、波兰、意大利、印度、德国等国家发表,这些著作包括《城市与文物古迹建筑》、《建筑与历史环境》等书。
普鲁金教授是苏联建筑师协会的资深会员,而且曾先后担任苏联吉建筑保护协会副主席、主席之职位达十年之久。他还是俄罗斯文物古迹建筑保护中心委员会成员,文化部科学方法委员会成员,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联合国吉建保护协会俄罗斯分会副主席,并且荣任多家博物馆的艺术委员。
韩林飞,生于1969年5月,满族。1994年3月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5月获俄罗斯科学院城市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获莫斯科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1998年12月,任莫斯科建筑学院副教授;1999年1月~2002年3月,北京大学城市地理学博士后;2002年3月一2007年7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2007年7月至今,任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社会任职:米兰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莫斯科建筑学院教授;美国南加帅大学讲座教授;俄罗斯古建保护修复科学院教授;俄罗斯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学术委员;杂志《规划师》《华中建筑》《城市空间设计》以及《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编委。
目前,已发表建筑与城市规划方面论文80多篇,专著《北京·米兰》、《建筑师创造力的培养》、《滨海旅游度假区生态与经济规划》、《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房地产》(俄文专著)等五部以及《低技术策略的住宅》等七部译著。
2008年主持设计的“郑州御金城二期”项目获第五届“精锐住宅科学技术奖”住区规划设计金奖,2007年北京市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十大金奖,2007年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与美国哈佛CKS合作方案获得国际竞赛第一名,2004年法国总统项目总统奖学金,百名中国青年建筑师获得者,2001年北海银滩旅游区规划设计金奖。 2100433B
《建筑与历史环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建保护协会俄罗斯分会副主席、俄罗斯修复科学院院长、苏联古建筑保护协会主席0.H.普鲁金教授近50年来从事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实践的理论总结。
该书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苏联在古建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介绍了东欧国家在修复方面的理论发展和规律性经验,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修复的理论概念及修复专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吉建筑保护的历史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修复专家的理论根据及思想基础,苏联前数十年的修复科学与实践,1940~1970年苏联修复专家的理论,详细说明了东欧国家修复与改建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保护与修复的条件系统,修复、整理和保护工作原则的依据范畴,建筑遗产的价值及其评价系统,建筑修复的方法,建筑修复的最佳理论模式。书中就古迹建筑美学的概念,艺术-情感的概念,环境功能的更新,根据类型特征的功能分类,自然植被环境与历史建筑的关系,自然-景观环境与历史形成物,化学大气环境,物理的作用,声学的影响作用,生物的作用等'口]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该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以波兰古城的保护为例,与波兰学者一起研究探讨了修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的华沙古城中心问题,研究题目包括历史形态下的修复,修复的风格问题,改造建筑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古城建筑群的防御工事,植被与周边的古街道,颜色的选择,被修复历史街道上的现代建筑形式,重建古老历史城市街道的经验,重建的方法等),对保存下来的建筑物和古老的城市空间布局。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沙古城修复深厚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使用和完善古街道的新的功能,在遗留下来的古城中心的进行现代化新建筑的建造,建筑颜色选择,古老的历史城市中心综合体的形成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丰厚的理论积淀。 书中不仅论述了严谨的理论,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技术经验。
《建筑与历史环境》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修复专家、历史研究者、城市规划工作者、建筑师以及建筑院校的师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该书图文并茂,共有图片300多张,是直观了解东欧传统建筑艺术、城市规划、古建保护与修复艺术与技术的重要文献。
历史建筑应该包含在古建筑内。历史建筑可称为古建筑、但是古建筑不一定可称为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往往覆盖了些政治的含义在内,比如某某名人住过的建筑就可称为历史建筑。
职称评定总结工程师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2000年12月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先后工作于某某省第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1年9月在某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任科...
环境是建筑的环境,建筑利用环境,建筑也融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并超越环境,成为环境中的一个亮点.协调的方法有颜色选用建筑形态风格甚至建筑用途也和环境协调相关. 有这方面的书籍可查看.
重庆古城的建筑与历史文化
重庆古城的建筑与历史文化
前言
一、概述
(一)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概念/2
1.文物建筑、历史建筑/2
(1)文物建筑/2
(2)历史建筑/2
2.历史地段、历史街区/3
(])历史地段/3
(2)历史街区/3
3.历史环境、文化空间/4
(1)历史环境/4
(2)文化空间/4
(二)江南水乡城镇的总体特征/5
1.“江南”范围的界定/5
2.江南水乡城镇特色的研究/6
(1)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6
(2)经济结构/6
(3)文化渊源/7
(4)社会形态/7
(5)江南水乡城镇布局特征/8
(6)江南水乡城镇街巷特点/8
(7)江南水乡城镇建筑特点/10
3.江南水乡城镇价值的分析/11
(1)历史文化价值/11
(2)旅游价值/11
(3)生活价值/12
(三)江南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经验/13
1.提高保护意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13
2.重视保护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设计/14
3.着眼规划实施,坚持政府主导作用/15
(四)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原则/17
1.维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17
2.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18
3.坚持保护发展的永续性/19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技术
(一)保护与修缮的基本步骤/22
1.现状测绘与评估/22
2.历史环境的调查/29
3.建筑学领域研究/30
4.原则与方案的确定/34
(1)修复的基本原则/34
(2)修复方案的确定/35
(3)工程的经费估算/35
(二)历史建筑的修缮技术/36
1.基础、地面/36
2.墙体/36
3.梁架/39
4.柱子/40
5.构件/40
6.屋顶/4、
7.门窗/41
三、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技术
(一)保护规划的特点与内容/44
1.保护规划的特点/44
(1)强调规划调研的编制方法/44
(2)保护整治并举的规划内容/45
2.保护规划的内容/45
(二)街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46
1.调研的主要内容/46
(1)历史街区所在城市的基本情况/46
(2)历史街区物质方面情况的调查/46
(3)历史街区非物质方面情况的调查/46
2.建筑的现状评价/48
(1)建筑风貌评价/48
(2)建筑质量评价/49
(3)建筑年代评定/50
(4)现状综合评价/50
(三)保护界线的划定与措施/54
1.保护对象/54
2.历史街区的保护界线/54
(1)划定依据/54
(2)保护区/55
(3)建设控制地带/56
3.文物古迹的保护界线/57
(1)划定依据/57
(2)保护范围/57
(3)建设控制地带/58
(四)建筑风貌的保护与整治/58
1.规划理念/58
2.文物建筑/59
3.历史建筑/59
(1)重要历史建筑/60
(2)一般历史建筑/61
4.一般建筑/63
5.新建建筑/63
(五)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整治/65
1.河街空间/65
2.特色节点/67
(六)市政设施的完善与布局/69
1.观念创新/69
2.技术创新/69
(1)污水排放/69
(2)管线综合/70
四、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保护案例
(一)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74
1.完整修缮——绍兴尚德当铺/74
2.易地修复——乌镇翰林第/78
(1)历史沿革与现状/78
(2)保护设计总体:顾弘79
(二)文化空间环境的保护/84
1.情境再生——乌镇浙直分署与西塘西园/84
(1)设计理念/84
(2)乌镇浙直分署复建工程/85
(3)西塘西园修复工程/87
2.结语/92
(三)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93
1.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93
(1)特色的挖掘/93
(2)修缮的原则/94
(3)目标与策略/95
(4)实施的方式/97
2.苏州平江历史街区/97
(1)历史街区概况/97
(2)现状存在问题/98
(3)规划内容特点/102
(4)工程实施目标/106
(5)工程实施情况/107
(6)工程探索启示/110
后记2100433B
《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城镇遍及全国。中国历史城镇的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鲜明举世闻名。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由于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造成了人们对历史遗存的淡漠。
在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认知是一个既基础又活跃的领域。环境认知是个体适应环境、作用环境的心理基础,个体如何识别环境、环境在头脑中形成怎样的印象、这种印象又如何影响个体作用环境的方式,这些问题在环境心理学中已演化为城市与建筑物的表象、认知地图、寻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认知(cognition)源于拉丁文“cognoscere”一词,意思是“知道或具有......的知识”。以此类推,环境认知是“知道环境或者具有环境方面的知识”。它是指人对环境刺激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
丰富的知觉源于我们经常遇到并形成我们经验的环境刺激,但没有认知的知觉会使我们固定在当前一刻。尽管知觉理论者认为,记忆和认知在知觉环境中的重要性不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知觉的形成既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期待,又依赖对将来的思考。在历史上,很长时间以来,心理学家们不讨论记忆和心理表象等认知成分。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重新开始探讨记忆、问题解决和想象等复杂心理操作过程。从记忆来的信息提供给我们重要的线索,例如,哪些环境特征对我们来说是最显著或重要的。你经常迷路吗?根据研究显示,人们认为迷路是一种对生存的威胁,也挑战了个人的自信。试想如果我们的记忆中有有关环境的特征,那么这些记忆信息也许会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径。易识记的环境更利于行进和旅行。因此,简单且易懂的环境更具美学上的愉悦感,环境记忆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从而深入大脑了解人类对信息的储存、加工和提取。
1984年相马一郎提到,人只有通过认知环境,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环境是“可读的”,如同一本书,它是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可以通过视觉领悟它们相互关联的形态。我们可以通过对很大城市范围进行认知,可以对很小范围进行认知;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知环境,从而运用环境或为环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