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视觉:建筑是乐器 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音乐会的演出场地水乐堂是由谭盾历时三年、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共同设计建造。在水乐堂里,音乐是看得见的,建筑也是可以演奏的乐器。水乐堂的屋顶设计成白色穹顶,中间有个圆形的向上凸起的孔洞,使得天顶可以下雨,水帘就成为乐器。
视觉:建筑是乐器
值得一提的是,水乐堂的大梁、钢柱也可以当乐器,演奏出金属摇滚打击乐;水乐堂内设有水面、水池,打击乐手可以把它们作为水鼓来演奏。
听觉:音乐融汇东、西 《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演出共分四场。谭盾现场表示:“这次表演是建筑音乐的尝试,建筑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去和未来,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对话。特别是世博期间的世界互相交流能够在作品中体现,所以在表演中,不但可以听到对岸的禅语,还能听到巴赫的声音。所有的东西是音乐,所有的人也是音乐。”
听觉:音乐融汇东、西
随着静寂的禅乐,第一场《禅声与巴赫》拉开序幕。六个表演者走入水池中,有静坐着轻轻拍打水面,有的轻抚水盆里的水,配合水声、钟声、鼓声,在蓝色的灯光配合下,恬静而愉悦。
突然,一滴水从天而降,顿时房间沸腾开来,临江的玻璃门打开,河水和房间内的水融为一体,欢快的音乐响起,每个人开始跳跃呐喊,第二场《水摇滚》开始了。
第三场《弦乐四重奏与琵琶》成了全场的高潮。通向河水的闸门关闭,室内由低沉的大提琴开始,带出了琵琶独奏,然后弦乐又奏出了中国民歌《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变奏,小提琴拉奏出中国民乐胡琴的声音效果。最后,演奏员们用手弹拨提琴的方式与琵琶的弹奏交织在一起,此起彼落的紊乱的喊声、叫声,把整个表演引到了高潮。
第四场《四季禅歌》中,河水和水池再次融为一体,对岸的园津禅院在灯光下,和水乐堂遥相呼应。随着禅乐的响起,木船载着红灯笼在对岸摇曳,禅院的僧人站在船头,提着灯笼,轻声禅颂。音乐、河水、建筑、演员、观众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感觉:表演独特新奇 演出结束,观众坐着木船离开水乐堂。在船上,有观众说:“这个表演太精彩了,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拿来做乐器,以前从未想过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也能如此美妙。”有位来自国外的艺术专家在看完演出时兴奋地说:“表演太完美了。我在美国也曾听过类似的,但谭盾的这次音乐有更多的创新,它有一些传统中国的音乐,也有一些巴赫的音乐,两者合一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感觉:表演独特新奇
2010年9月27日,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将拉开,28日晚,一场特别的实景建筑音乐将在朱家角上演,这场名为“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的音乐会,是世界知名作曲家谭盾专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而精心准备的,这场音乐会既是一场行为音乐、行为艺术的演出,也是一场视听艺术与弦乐四重奏、琵琶、女声和六人打击水乐的精彩现代音乐组合。
演出场地新颖独特 以建筑为乐器 作为音乐探索上的领军人物,谭盾每一次的作品都为音乐开启了一片新天新地,而此次“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音乐会的演出场地“水乐堂”也是别具一格,由谭盾历时三年、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共同设计建造。“水乐堂”本体由朱家角古镇的老宅休整而成,将河水引入室内,再流出,使室内室外天然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演出场地新颖独特 以建筑为乐器
而“水乐堂”的天顶上则用重达半吨的纯银打造了一面明月,上面可以释放出一吨的水,可以当水琴演奏。“水乐堂”的大梁、钢柱也可以当做乐器,演奏出金属摇滚打击乐。同时,“水乐堂”内还设有水面、水池、,打击乐手都可以将这些水面做鼓来演奏水乐和水摇滚。
音乐会展现百年跨度 观众可水中观看 之所以将“水乐堂”建在朱家角古镇,用谭盾的话来说,就是“这建筑音乐的灵感来源就是在于上海水乡朱家角的人情、水景和古老的禅院对我的影响”。谭盾介绍说,“我有一天在朱家角的河上,听到河对岸禅院僧人的吟唱,美极了,宁静中我有了一种幻觉,好像听到了音乐圣人巴赫在唱歌,正是这种感受成全了我决定把建筑和音乐溶于水乐堂的想法”。在谭盾看来,从上海市中心到古镇朱家角虽然只需要短短40分钟的的车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可以看到4百年的差别,这也是他想在本场音乐中体现的。
音乐会展现百年跨度 观众可水中观看
音乐会演出特别、乐器特别、场地特别,而观众的参与方式也更加特别。据谭盾介绍,“水乐堂”中,观众席分为两种,普通席位是“钉在墙上的”,而VIP席位则在水中。这样的设计听起来很难实现,但谭盾却表示,具体是什么样的,还要请喜爱音乐的观众去现场一睹真容了,他还特别开玩笑的说,“虽然VIP是席位是在水中,不过也有三种选择:一是穿上潜水人在水中听音乐;二是传上特制的鞋套,坐在水椅上;三是坐在水面的玻璃上,因此,就是是你穿了一双很名贵的皮鞋也不用担心,也可以来听音乐会”。
9月28日是“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音乐会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举行是试演,29日起将正式对外公演,并在国庆黄金周前后演出约20场。
在纯音乐中感情的体现,并不是通过思想,并不像在大多数其他艺术一样,必须通过思想。音乐由于它特有的优越性,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充实。音乐有一种最高的性能——它能够不求助与任何别的方式,而复制出内心运动来。音乐能同时既表达感情的内容哟表达感情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人们心灵的实质。如果说音乐被人称为最崇高的艺术,那汉族要是因为音乐是任何不假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感情在音乐中的独立存在,也不依靠思想和情节的媒介。在这里感情已经不再是泉源、起因、动力或起知道和鼓舞作用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通过任何媒介的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可以说,有了音乐,在艺术的世界里你就有了全世界。
应该强调的是,各种不同的艺术,对于其中所反映的现实的不同方面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一切艺术都从现实中汲取自己的“客体”、自己的“内容”,但是,每一种艺术都是突出现实的不同方面,而这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产生的艺术多样性的社会意义。一些艺术直接为人们展示出现实的某一些因素,而另一些艺术则是通过间接的途径。音乐先是直接表现运动的某些因素,然后再通过它,以间接方式展示出视觉因素。建筑也是,尤其是雕塑,通过这一种间接的方式展示给人们不只是静止,更多的是运动。不仅是身体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对音乐运动的感受能使我们构想出这些音乐本身所不能直接提供出来的东西。音乐运动的特制,例如旋律、和声,特别是节拍节奏、配器、力度的各种类型。使人们能够将音运动具体化,也能将这种音运动同某种视觉空间的表象联系起来。
以前对于音乐的理解是空白的,特别是音乐与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去过很多地方旅游,看过不少的希奇古怪的建筑。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沉淀下来的记忆就是一些或石头或木头的轮廓。没有任何其他实质性的东西。而通过对这个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垂直上,都有他的节奏与韵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下看上去,组下面是有个边平的不显著的月台,上面是两层大致同样高的重叠的须弥座;再上去就是一周小挑台,转有名词叫做平坐。平坐上面是一过栏杆,栏杆上是一个三层莲瓣座,再上去就是塔前本身,高度和两层须弥座大致相等。在上去就上十三檐子。按照这个层次和他们高低不同的比例,人们可以看到很显著的一段节奏。人们在音乐中所得到的感受,和在建筑的相互作用时素得到的感受是完全相同的。除此以外,大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释这一种感受。生活需要艺术,更加需要艺术在某一种程度上的融合。
音乐机芯的用途:音乐机芯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产生音乐的机械装置,是各种工艺礼品及玩具的关键配套产品.现已广泛地应用在工艺品、礼品盒、塑胶玩具、毛绒玩具、树脂艺品、陶瓷艺品、玻璃艺品、木制品、珠宝盒、灯饰...
建筑具有音律的美。他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建筑在摆脱了遮风避雨这一最基本的原始功能以后,它就与美学结上了不解之缘。现代建筑依然保持着这种特性。中国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在这方面更为突...
音乐枕是一种电子装置,内部具有扬声器,能够播放音乐。
音乐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有组织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声音艺术。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建成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音乐与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创造出既适应人类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又符合审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时间流动与空间造型的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艺术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理解。“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说音乐虽然在时间流动中不停地演奏着,但它的内部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形式美。结构和织体按照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的规律流淌。音乐与建筑两者都运用数比律。音乐和建筑的和谐都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研究发现,各种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构成的,后来他把这种发现推广到建筑上,认为建筑的和谐也与数比有关。毕达哥拉斯以及后来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建筑家都认为,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以古希腊建筑三种格式的石柱的美为例,具体说明了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而形成庄重、秀美、富丽等风格区别,这就仿佛乐曲中的歌颂、抒情曲和多声部的合唱一样。这正说明了音乐与建筑都具有一种数比美。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建筑是一种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在音乐中,我们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形式中的韵律感,它的形式的和谐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规律。毕达哥拉斯测定,音乐的和谐同发声体的体积之间的一定比例有关系。他推定,音的高低同弦的长短有一定比例关系。他们把这个发现推广到建筑和雕刻上,认为建筑物的和谐,也决定了它的各部分的大小有某种可以用简单的数值或几何方法测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作曲家所使用的方法和建筑家所使用的方法相同,能把一些不表达意义的原料(声音)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成具有意义的表达作者意图的形式(形象)。
又如在音乐的创作中,“重复”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线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柱廊的重复,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曲音乐里可以找到的那种规则式的重复。许多古典音乐形式的交响乐和奏鸣曲能得以久远流传,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有那样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富有美的“旋律”,体现了建筑美的特有法则。那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那样匀称完整,是因为它们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现了音乐美的特有法则。
因此,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学家阿尔柏蒂说:“宇宙永恒地运动着,在它的一切动作中贯穿着不变的类似,我们应当从音乐家那里,借用和谐的关系的一切准则。”
使建筑同音乐息息相通的莫过于巴洛克。巴洛克(Baroque)一词原来特指欧洲17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西班牙语本意为大小各异、歪歪扭扭的珍珠,这用来形容17世纪流行在以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建筑风格是极为恰当的。所谓巴洛克建筑确实如大小各异、歪歪扭扭的珍珠一样,在装饰上光怪离奇,散发着绚烂夺目的珠光宝气,而在建筑手法上极为强调透视感,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人为地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而且夸张建筑的凹凸、起伏变化和光影变化、明暗对比,使建筑富有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怪诞等气氛。意大利圣卡罗教堂就是这种建筑的典范。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宏大的构思规模,体现出雄伟、庄重的气氛和辉煌的效果。这种艺术风格造型大胆,而且装饰性强。这种风格很快就影响到了文学艺术乃至音乐,“巴洛克音乐”随之风靡一时。
同巴洛克建筑一样,音乐艺术也追求幻想、绘画式的手法,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丰富,形成戏剧性起伏,并且着重表现音乐的强度而不惜打破形式上的完整。因此巴洛克音乐所追求的效果不是传统音乐那种典型美及其形式所能达到的。
至于乐曲的形式结构,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西方称陈述、巩固、发展、终结)四句方块的乐段,正是和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形式相仿。而大型乐曲,无非是由小而大,一层又一层地扩伸出去。四乐章的交响曲,也是起一承一转一合的扩展(当然也有例外的形式结构),这四个乐章恰如四幢楼房,按前后左右组合在一起,在前面的是第一乐章,在左右是第二、三乐章,在后面的是第四乐章,也叫终曲。
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的确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影响,舒曼在第三交响曲中打算从中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貌的壮丽雄伟,对此,柴可夫斯基曾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能为后代人树立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交响乐可以当之无愧地被比作音乐王国中的摩天大厦。我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如《十三陵水库大合唱》(贺绿汀曲)、《人民英雄纪念碑》(交响诗、瞿维曲)、《长城随想曲》(二胡协奏曲、刘文金曲)、《三门峡畅想曲》(二胡独奏曲、刘文金曲)、《姑苏行》(竹笛独奏曲、江先渭曲)等等,也可以说是音乐中的宏伟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的类似与关联。不同艺术类尽管各具特性,却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艺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综合。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意思是说,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音乐中或说从乐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
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置于时间推移序列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一个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的展开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北京的故宫,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有前奏、有渐强、有高潮、有收束,几百所殿宇高低错落,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交响乐”。
我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各具特色,蜚声于世,它们是非常富有音乐性的建筑,闪耀着劳动人民的音乐天赋在建筑中的智慧光芒。
北京明清两代建筑的天坛回音壁与三音石引人人胜,回音壁内侧墙面平整光洁,它使外来音响沿内弧传递,久久回荡。如站在壁前轻轻哼唱,和声随之而起,深沉婉转,娓娓动听;如放声高歌,则回声四起,洪亮粗犷,萦绕耳畔,荡人心怀。
在河南省陕县境内的蛤蟆音塔,建于清康熙年间。塔身虽不高,却以“奇声夺人”而闻名于世。游人若以掌击塔,塔内会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声,有如万千只蛤蟆在鼓膜低唱。
在外国的古代建筑中,也有著名的富有“音乐性”的塔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塔。塔的顶层装有七只音阶钟,能发出“do、re、ml、fa、sol、la、sl”七个音,成了一座有趣的“音乐塔”。比萨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钟塔,每当教堂举行仪式时,塔上的音阶钟叮当敲响,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印度泰米尔地区的一座古老的庙宇里有一“音乐楼梯”。当踏着楼梯前进或用木头轻轻敲击时,便会发出不同的音高,这架楼梯是利用不同材质的花岗石反复加工,按规律在不同的位置上砌起来的。
世上不仅有音乐塔、音乐梯,而且还有能奏乐的桥。日本丰田市有座31米长的人行音乐桥,桥上两侧栏杆装有109块音响栏板,行人只要按顺序敲打栏板,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敲另一侧能奏出日本民歌(故乡)。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发展,建筑、音乐、电子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三位一体的建筑物。马赛的音乐魔墙就是一例。1984年3月,法国马赛第二条地铁通车之际,在卡斯特拉纳地铁内,一垛神奇的绿墙开始与公众见面。人们经过它面前,它会发出一阵阵伴随行人脚步节奏的乐曲。原来这是一垛不同寻常的魔墙——音乐墙。音乐墙是借助计算机的功能而奏出乐曲的,计算机的存贮器贮存着各种基本音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行人经过音乐墙时,改变着光电管的进光强度。这一信息被计算机接收,经过特殊程序处理,就变成一组根据行人经过墙前的动作而配制的音乐。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除法国有音乐魔墙外,在美国的公园和游乐场中,还出现了有趣的“音乐地坪”。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喜爱美,追求美,渴望得到美的享受,而音乐美、建筑美又是现代生活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法则,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两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还为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的立面谱出了无声的乐章,他还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
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马克思也要求人们在看待各种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建筑与音乐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依据。
乐和建筑是不同门类的艺术,虽是不同性质的学科,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话,确实是形象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它们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2100433B
黄自歌曲钢琴伴奏之音乐特色研究
黄自为其创作的歌曲谱写的钢琴伴奏曲是其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烘托旋律的意境,同时还能激发演唱者的表演欲望。其钢琴伴奏曲具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相融合,诗、歌、乐完美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格等音乐特色。
音乐楼
音乐楼鉴赏 我们需对我们的的文化合理扬弃,即任何文化中都存在精华与箱 粕,需要进行优化选择和优化组建。 建筑文化同样涉及到文化环境对 于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出人们的看法和判断。 首先,要鉴赏音乐楼,我想应该要先了音乐楼的作用。音乐楼下 设办公室、音乐系、舞蹈系、现代音乐教研室;开办音乐学、音 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和音乐教育、舞蹈表演两个专科专 业。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 音乐楼不仅是外观的没也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 现代音乐教研 室拥有配套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以及独具特色的教 学实验室;现代化合成器键盘教室、流行音乐制作工作室、电子 音乐演奏工作室、录音制作合成工作室、演唱实验中心等,是现 代流行音乐课程开发研究的基地;舞蹈系是音乐学院下设的一个 教学系,以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为核心,努力建设成为专业结 构合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特色系
1.声学在音乐建筑设计中处核心地位。
2.声学关系到建筑设计各方面,包括城市规划、结构专业、设备专业、电气专业、舞台机械专业等。
3.声学实验是音乐建筑设计的依据。用地选择:基地噪声和振动测定。方案形体设计:计算机三维模型多方案比较、实验确定。初步技术设计:对声学指标用缩尺实体模型预测,并修正。施工图设计:围护结构隔声量、内装材料的吸声和扩散性能、设备的消声和隔振。施工及竣工调试:现场实测数据作为评定设计的优劣的依据。
4.听闻效果作为音乐建筑优劣的主要指标音乐家听众。
音乐厅,众所周知,就是举行音乐会及音乐活动的场所,是我们感受音乐魅力的地方,这种俗称艺术殿堂的地方,是用来培育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涵养文化艺术的土壤的,一座建筑精美风格独特的音乐厅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而音乐厅通常都装潢典雅,一般由音乐大厅和小剧场等组成,并配备各种乐器及专业的音乐设备,同时提供舒适的座椅,在优雅的环境里为人们带来音乐的精神盛宴。
赛宾(音乐厅等厅堂设计装修)近期会分享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音乐厅建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三得利音乐厅。
三得利音乐厅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北部的赤坂,靠近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和日本朝日电视台,由日本三得利公司运营。为了纪念三得利威士忌生产60周年和啤酒销售20周年,音乐厅于1986年10月12日开幕。
这座音乐厅是日本第一个专门为音乐表演而建的音乐建筑,落成开放之后,它的音效和整体布局都受到外界的广泛好评。
三得利音乐厅拥有大音乐厅和小音乐厅,2006个观众席位。这座音乐厅是在已故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的协助下,以“世界最美的乐声”为基本理念而建设,它是东京第一家音乐会专用的音乐厅,再加上出色的布局和音效,也确立了其“日本音乐圣殿”的地位。
相对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而言,作为岛国的日本本身在地理空间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这也影响了日本整个社会的风格追求“小而精致”,三得利音乐厅也秉承了这种风格,对音效、布局整体精准的把握,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Bluesound特有的BluOS音乐核心软件,是为欣赏音乐而专门设计的操作系统,可以连接、管理并可控制音乐播放,无论音乐是来自云端,或是存储在智能设备和计算机中,还是存储在CD上,Bluesound可以将所有这些音乐源集成到一个单一的音乐流媒体中,并将录音室品质的音乐传递至家中的每个房间。无论是从床头柜到客厅,还是专用的视听室,Bluesound都能提供适合各种场景的播放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