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张燕文,1963年10月生,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城市资源与环境学院),并获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经济学院经贸学院教授。
近年来主持了湖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湖北绿色居住环境研究(项目号:D200519005)》及省级教学科研、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研等项目,并参与了财政部级1项科研任务,已在重要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了多部教材的编著工作并出版。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室内环境》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室内环境两个层面出发,紧扣当前中国的设计实践编写。书中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与人类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建设,相关环境问题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室内环境的污染类型及防治,绿色室内环境创建的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实践等章节。书中还配有一系列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工程设计实例,可供读者在设计实践中借鉴和参考。
序
前言
第1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1.2 可持续发展产生和兴起的内在动因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1.4 世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行动
1.5 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第2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2.1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3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21世纪议程》
第3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
3.1 环境的基本概念
3.2 环境的功能及特性
3.3 环境问题
3.4 环境污染
第4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住区环境
4.1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住区环境
4.2 人类住区环境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危机
4.3 国际社会对人类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4 中国人类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原则
第5章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5.1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导入
5.2 绿色室内环境的意义
5.3 绿色室内环境设计的探索
5.4 绿色室内环境形成的相关要素
5.5 绿色室内环境的设计特征
5.6 绿色室内环境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第6章 相关环境问题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1 阳光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2 空气质量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3 污染气体防治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4 噪声控制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5 使用安全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6 节约能源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6.7 废物处理与绿色室内环境的创建
第7章 室内环境的污染类型及其防治
7.1 室内环境的污染源及其危害
7.2 室内环境空气中的污染及防治
7.3 室内生物体污染及防治
7.4 室内动植物污染及防治
7.5 室内其他污染与控制
7.6 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8章 绿色室内环境创建的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8.1 绿色室内环境标准的制定
8.2 室内环境标准与规范
8.3 室内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第9章 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实践
9.1 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的设计准则
9.2 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的设计策略
9.3 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的设计实践
9.4 可持续发展的湖北绿色居住环境研究
结语 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环境创建与绿色经济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2100433B
绿色环保家装是社会的提倡,人们的追求,讲究绿色环保家装关键的是要把好以下三个关口。1.设计关现代空间设计是在居室房型的客观条件下进行装修的全盘谋划,这是实现装修目标的关键。进行绿色环保设计,首先要注意...
1)购买新房、家具和装饰新居后,不要急于入住,应该先找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听取专家的意见,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 2)选用实用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设施,可根据居室、厨房、卫生...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实现城市由不协调剑协调、由非可持续剑可...
节能装修与绿色室内环境
分几个方面就现今室内装修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倡导节约型室内装修理念,提倡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宜可行的方法对策,最大限度的节约能耗,创造健康舒适的绿色室内环境。
论"绿色"室内环境与装修
本文围绕"绿色"的主题,对室内环境及装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绿色"室内环境的特点及实现绿色环境的途径。旨在呼吁全社会各个层面,为实现绿色空间共同努力。
ISBN:9787030668684
版次:1
商品编码:13056058
品牌: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绿色化学前沿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2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正文语种:中文版
内容简介
绿色化学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讨论了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化学反应、环境友好介质、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绿色产晶、化学反应强化、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等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探讨了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绿色化学的内涵 1
1.2 绿色化学的发展历史 2
1.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1.4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
1.5 绿色化学评估标准的建立 5
1.5.1 原料的绿色化评估 6
1.5.2 化学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评估 6
1.6 本书的主要内容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绿色化学反应 9
2.1 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路线 9
2.1.1 原子经济性概念 9
2.1.2 提高原子利用率的途径 13
2.2 绿色催化剂 20
2.2.1 固体酸碱催化 20
2.2.2 均相催化剂多相化 28
2.2.3 非金属催化剂 32
2.2.4 生物质基催化剂 34
2.2.5 利用废弃物制备催化剂 35
2.2.6 多相金属催化 36
2.2.7 生物及仿生催化 40
2.3 绿色原料 41
2.3.1 H2O2的利用 41
2.3.2 分子氧的利用 43
2.3.3 碳酸二甲酯的利用 45
2.4 小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环境友好介质 57
3.1 水 57
3.2 离子液体 61
3.2.1 离子液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63
3.2.2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67
3.2.3 离子液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69
3.3 超临界流体 71
3.3.1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71
3.3.2 超临界流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74
3.3.3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75
3.4 生物质基溶剂 76
3.5 其他绿色溶剂 77
3.6 混合绿色介质 78
3.6.1 超临界CO2/水混合绿色介质 78
3.6.2 超临界CO2/离子液体体系 79
3.6.3 离子液体/水或有机溶剂混合体系 80
3.6.4 CO2/离子液体 其他溶剂组成的多元体系 81
3.6.5 CO2膨胀有机溶剂体系 82
3.6.6 其他混合绿色溶剂体系 83
3.7 无溶剂合成 84
3.8 小结 85
参考文献 85
第4章 二氧化碳转化利用 97
4.1 CO2参与构筑C-0键合成酯类化合物 98
4.1.1 碳酸二甲酯 98
4.1.2 环状碳酸酯 101
4.1.3 聚碳酸酯 110
4.2 CO2参与构筑C-C键合成羧酸类化合物 112
4.2.1 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羧化反应 112
4.2.2 卤代烃与CO2的羧化反应 114
4.2.3 醚与CO2的羧化反应 116
4.2.4 醇与CO2的羧化反应 116
4.3 CO2参与构筑C-N键合成含氮化合物 118
4.3.1 CO2与胺反应制备脲 118
4.3.2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19
4.3.3 噁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4.3.4 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4.3.5 氨基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4.4 CO2作为甲基源 124
4.4.1 甲基化反应 124
4.4.2 O-甲基化反应 125
4.5 CO2自身加氢反应 126
4.5.1 CO2加氢制备C1产物 127
4.5.2 CO2可控加氢和碳碳偶联 131
4.6 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5章 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144
5.1 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 144
5.1.1 热化学法转化 144
5.1.2 水解法转化 147
5.2 油脂转化 165
5.2.1 制备生物柴油 165
5.2.2 甘油转化 166
5.3 甲壳素转化 167
5.4 微藻转化利用 168
5.5 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合成 169
5.6 小结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6章 绿色产品 178
6.1 绿色产品的特征 178
6.2 绿色产品的评价及其认证 179
6.2.1 绿色产品的评价 179
6.2.2 绿色产品的认证 179
6.3 绿色产品的设计 180
6.3.1 绿色产品设计的概念 180
6.3.2 绿色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181
6.3.3 绿色产品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81
6.4 绿色农药 182
6.4.1 生物农药 182
6.4.2 绿色化学农药 184
6.5 绿色材料 185
6.5.1 绿色高分子材料 185
6.5.2 可降解有机材料 192
6.5.3 绿色无机材料 196
6.5.4 绿色建筑材料 197
6.5.5 生物质基材料 199
6.6 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0
第7章 化学反应强化 206
7.1 微波辅助绿色合成 206
7.1.1 微波促进化学反应 206
7.1.2 微波促进生物质热解 210
7.1.3 微波促进材料合成 211
7.1.4 微波合成装置 213
7.2 超声波辅助绿色合成 214
7.2.1 超声波促进化学反应 215
7.2.2 超声波促进材料合成 217
7.3 电催化 217
7.3.1 电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物 218
7.3.2 电解水制氢 219
7.3.3 电催化CO2还原 222
7.3.4 电催化固氮 226
7.3.5 有机电合成 227
7.4 光催化 229
7.4.1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230
7.4.2 光解水制氢 231
7.4.3 光催化CO2还原 233
7.4.4 光催化生物质转化 235
7.4.5 光催化N 2还原 235
7.4.6 光催化有机合成 236
7.5 光电催化 237
7.6 小结 239
参考文献 239
第8章 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 249
8.1 绿色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 249
8.1.1 绿色催化 249
8.1.2 反应器 250
8.1.3 绿色反应路线与工艺 253
8.2 绿色分离工程科学与技术 259
8.2.1 膜分离技术 259
8.2.2 分子蒸馏技术 261
8.2.3 超临界萃取技术 263
8.2.4 离子液体萃取技术 264
8.2.5 微波萃取技术 266
8.2.6 超声波萃取技术 267
8.2.7 绿色分离技术实例 267
8.3 微化工技术 270
8.4 小结 271
参考文献 271
第9章 思考与展望 275 2100433B
本书由克罗地亚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科学理事会主席著,主要研究的是“绿色”概念-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通过构建绿色经济促进就业的指标体系,分层次、多角度探讨绿色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提出绿色经济是一国应该重点发展的经济形式,应多方面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产业等,促进就业乃至一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本书立足于探讨“绿色”概念 (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了创造绿色就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整体经济发展而非创造精英就业和导致漂绿行为。为此,本书提供了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政策的概念框架及汇总了其在二十国集团中十个国家的实施情况。十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 (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和日本) 和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中国、土耳其和巴西)。
《绿色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