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李志明,男,1975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
1994年至2002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现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系,先后获得建筑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师从段进教授,2008年获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系。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空间理论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工作,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视角
1.2.1 研究对象:一种占用空间的行动
1.2.2 研究视角:空间政治学
1.3 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空间与政治:空间政治学的重要理论
2.1 空间的政治性
2.1.1 空间的概念与“空间转向”
2.1.2 空间生产的政治学:Henri Lefebvre的空间政治理论
2.1.3 权力与空间化思维:Michel Foucault的空间政治理论
2.2 政治的空间性
2.2.1 空间性的内涵
2.2.2 现代政治社会理论中的空间政治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论述
3 城中村违法建设空间政治解析的理论架构
3.1 空间权力:国家的空间治理策略
3.1.1 作为形式的空间治理策略:制度与法律
3.1.2 作为本质的空间治理策略:排斥与包容
3.2 空间权利:失地农民的行动逻辑
3.2.1 产权形成中的国家权力:权利贫困的根源
3.2.2 反抗性认同:空间权利贫困下的认同政治
3.3 空间反抗:权力与反抗的地理学
3.3.1 权力与反抗: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
3.3.2 反抗的空间性:反抗地理学中的理论阐释
4 国家权力的空间化:制度变迁中的乡村治理
4.1 “皇权不下县”:1949年以前的乡村治理
4.1.1 传统国家的乡村治理:中央集权下的乡村自治
4.1.2 现代国家早期的乡村治理:经纪型体制下的弱国家
4.2 国家权力的全面渗透:1949年以后的乡村治理
4.2.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权力渗透的背景
4.2.2 集体土地制度形成与变迁中的乡村治理
4.2.3 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与变迁中的乡村治理
4.2.4 户籍制度的变迁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4.3 分类、排斥与包容:国家的空间治理策略
4.3.1 通过数字的治理:分类控制的运作逻辑
4.3.2 空间的排斥与包容:一种空间的治理术
5 空间权利与认同政治:权利贫困下的行动逻辑
5.1 空间的权利: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
5.1.1 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剥夺
5.1.2 从利益剥夺到权利贫困
5.1.3 空间权利贫困的制度分析
5.2 权利的空间: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
5.2.1 农民利益表达的可能途径
5.2.2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内在缺陷
5.3 认同的力量:农民和村集体的行动逻辑
5.3.1 财政困境下村集体’的行动逻辑
5.3.2 权利贫困下失地农民的认同政治
6 反抗的空间性:城中村违法建设作为反抗的空间策略
6.1 反抗如何可能:反抗的空间策略与非空间策略
6.1.1 反抗的空间策略:弱者的空问战术
6.1.2 反抗的非空间策略:“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
6.2 反抗的空间性:城中村违法建设作为反抗的空间策略
6.2.1 城中村违法建设作为非正式反抗:反抗的多维形态
6.2.2 城中村违法建设的行动策略:农民和村集体的空间战术
6.3 从反抗的空间性到空间的能动性:探寻空间的能动作用
6.3.1 空间作用的认识论演进:从第一空间到第三空间
6.3.2 空间能动性视野下的城中村违法建设:从空间知识到空间行动
7 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迈向和谐的空间发展
7.1 空间权力的制约:有限政府理念下的城乡空间治理
7.1.1 法治社会与有限政府的构建:国家权力制约的理论
7.1.2 城乡空间治理中的国家权力制约:以土地征用为例
7.2 空间权利的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下的制度创新
7.2.1 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空间权利保障与城中村违法建筑
7.2.2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空间权利保障与集体土地房地产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
《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城中村违法建设问题的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从“空间权力”、“空问权利”和“空间反抗”三个层面建构了城中村违法建设空间政治解析的理论框架,并且从国家的空间权力制约和城中村失地农民以及村集体空间权利的保障这两个面人手,在宏观层面提出了解决城中村违法建设问题的结构性对策。
房间内有散热器或铺地暖管的就是采暖空间,没有的就是非采暖空间。
空调空间:设有空调的地方,非有空调的房间:没有设空调的地方,如地下车库,设备房之类的
室内的采暖空间与非采暖空间要看采暖平面图,没有布置采暖的是非采暖空间,比如住宅楼地下室。
从建筑屋顶看空间与权力的关系
空间从来就不是单纯而中性的物质器皿,而是复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杂糅后的产物。权力关系通过空间来显现,而空间也反过来构成一种新的权力机制。本文以屋顶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构成入手,分析屋顶空间形态与权力运作的关系,解读权力作为形成空间的隐性动因对空间的作用,强调\"权力生产空间,空间塑造人的行为\"这一规律。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
现代城市中,城市交通结构和交通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生产方式、工作时间的长短、人们的富裕程度等,但是多种关系中,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城市发展会带来交通需求,是对交通的促进,交通建设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带来城市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带来城市的发展,这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对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进行了阐述。
为表现人类力量的永久纪念物,在金字塔、神庙、教堂、宫殿等留存的著名建筑中,不仅蕴含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也表征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漫漫征程。
人们习惯于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建筑,我们知道如何根据建筑细节判断建筑类型,我们了解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建筑变革,却没有人能清楚地回答“建筑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建筑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建筑与权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建筑,特别是大型纪念性公共建筑,无不取决于并不充足的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掌握和分配。这些建筑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也反映了一个权力做出的政治判断。
本书分析了这两对权力与权利在我国的冲突现状与法律实质,进而提出在我国平衡这两对权力与权利冲突的法治保障,对立法、司法、执法和保障公民权利具有实践价值。本书由叶芳著。
必须与问责制紧密联系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实行问责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授之有据、行之有规、错之有责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对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来说,明晰权力的过程也是明确责任的过程,公布了政府的权力也就公布了政府的责任,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权力清单了解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责任界限,促使政府更加审慎地对待和行使权力。因此,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可以强化行使权力的责任意识,加大违规和违法用权的成本,从而降低和减少权力滥用的几率。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政府自身成了改革对象,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革就难以拓展和深化,权力就难以约束和规范,简政放权就会形成放内不放外、放虚不放实、放明不放暗、放责任不放权力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担当大任,勇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当权力清单制度逐步建立,当权力运行的程序、环节、过程、责任逐步规范,就要把执行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执行不到位,权力清单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只有通过监督和问责,避免出现边减边增、明减暗增,或有利不放、无利推让等现象,确保权力清单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才能使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要把监督检查纳入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对权力运行进行实时跟踪、全程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权力滥用行为,确保各项权力科学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