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视角
1.2.1 研究对象:一种占用空间的行动
1.2.2 研究视角:空间政治学
1.3 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空间与政治:空间政治学的重要理论
2.1 空间的政治性
2.1.1 空间的概念与“空间转向”
2.1.2 空间生产的政治学:Henri Lefebvre的空间政治理论
2.1.3 权力与空间化思维:Michel Foucault的空间政治理论
2.2 政治的空间性
2.2.1 空间性的内涵
2.2.2 现代政治社会理论中的空间政治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论述
3 城中村违法建设空间政治解析的理论架构
3.1 空间权力:国家的空间治理策略
3.1.1 作为形式的空间治理策略:制度与法律
3.1.2 作为本质的空间治理策略:排斥与包容
3.2 空间权利:失地农民的行动逻辑
3.2.1 产权形成中的国家权力:权利贫困的根源
3.2.2 反抗性认同:空间权利贫困下的认同政治
3.3 空间反抗:权力与反抗的地理学
3.3.1 权力与反抗: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
3.3.2 反抗的空间性:反抗地理学中的理论阐释
4 国家权力的空间化:制度变迁中的乡村治理
4.1 “皇权不下县”:1949年以前的乡村治理
4.1.1 传统国家的乡村治理:中央集权下的乡村自治
4.1.2 现代国家早期的乡村治理:经纪型体制下的弱国家
4.2 国家权力的全面渗透:1949年以后的乡村治理
4.2.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权力渗透的背景
4.2.2 集体土地制度形成与变迁中的乡村治理
4.2.3 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与变迁中的乡村治理
4.2.4 户籍制度的变迁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4.3 分类、排斥与包容:国家的空间治理策略
4.3.1 通过数字的治理:分类控制的运作逻辑
4.3.2 空间的排斥与包容:一种空间的治理术
5 空间权利与认同政治:权利贫困下的行动逻辑
5.1 空间的权利: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
5.1.1 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剥夺
5.1.2 从利益剥夺到权利贫困
5.1.3 空间权利贫困的制度分析
5.2 权利的空间: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
5.2.1 农民利益表达的可能途径
5.2.2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内在缺陷
5.3 认同的力量:农民和村集体的行动逻辑
5.3.1 财政困境下村集体’的行动逻辑
5.3.2 权利贫困下失地农民的认同政治
6 反抗的空间性:城中村违法建设作为反抗的空间策略
6.1 反抗如何可能:反抗的空间策略与非空间策略
6.1.1 反抗的空间策略:弱者的空问战术
6.1.2 反抗的非空间策略:“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
6.2 反抗的空间性:城中村违法建设作为反抗的空间策略
6.2.1 城中村违法建设作为非正式反抗:反抗的多维形态
6.2.2 城中村违法建设的行动策略:农民和村集体的空间战术
6.3 从反抗的空间性到空间的能动性:探寻空间的能动作用
6.3.1 空间作用的认识论演进:从第一空间到第三空间
6.3.2 空间能动性视野下的城中村违法建设:从空间知识到空间行动
7 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迈向和谐的空间发展
7.1 空间权力的制约:有限政府理念下的城乡空间治理
7.1.1 法治社会与有限政府的构建:国家权力制约的理论
7.1.2 城乡空间治理中的国家权力制约:以土地征用为例
7.2 空间权利的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下的制度创新
7.2.1 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空间权利保障与城中村违法建筑
7.2.2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空间权利保障与集体土地房地产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