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研究距地球表面50公里到2000公里的空间区域的物理现象。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质量约为5.3×1021克,其中90%聚集在离地表15公里高度以下,99.9%在距地面48公里以内。地球大气的密度、压力、组分和电磁特性都随高度而变化,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人类的空间活动、军事活动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生在电离层中的电离过程、动力学和光化学等物理过程。地球高层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受太阳产生的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的作用,其外层电子会脱离分子和原子的束缚而电离出来,从而使大气中出现大量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形成从宏观上仍然是中性的等离子体区域,叫电离层,它处在离地表大约60公里至几千公里高度的一个确定空间。由于电子密度不同,电离层可分成D层、E层和F层。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产生二次辐射,同原来的无线电波外加场矢量相加,使电波向下折射而传播。超短波(30~300兆赫)的散射传播会穿透电离层,可用于地面和空间飞行器之间的跟踪定位、遥测、遥控和通信联络。等离子体技术在空间技术(例如等离子体推进)、氢弹及受控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等各个方面都有实际应用。
磁层物理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诞生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地球是一个磁体,地磁场与一个棒状磁体的磁场(偶极场)相似。磁层的存在对人类进行空间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磁层中的粒子(主要成份是质子和电子)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可以引起电离、原子位移、化学反应和各种核反应。从而容易损伤空间飞行器、人体和材料等。为了确保航天飞行的安全,必须加强对磁层的研究。
行星际空间是太阳系内行星之间的空间,星际物理学研究行星际物质的分布、密度、温度和磁场等物理性质。它阐述太阳风(太阳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和太阳磁场的形成、运动、在行星际空间的分布以及对其他行星际物质的作用,这些对推测太阳系的起源、演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太阳系中行星大气层的组成结构以及物理效应。太阳系中,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周围,都有一定的大气环绕,其分层类似地球大气分层。冥王星有无大气,至今不能断定。
行星磁层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行星磁层。行星磁层是由太阳风与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行星磁场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区域而形成。
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高能微观粒子——质子(氢原子核)、α粒子(氦原子核),电子、中微子和高能光子(X射线和γ射线)称为宇宙线。宇宙线物理学研究的是宇宙线的来源、传播及与星际空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天体演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太阳物理学包括太阳大气研究、日震学、天体物理学等方面。主要研究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对行星际磁场和地球磁层、电离层的影响。太阳物理学的研究手段是用人工日食或者利用卫星观测的方法研究日冕的变化以及位形,利用编程技术重构日冕模型,得到三维的日冕结构图像,并作进一步分析。
空间物理研究开始于地基监测,人类很早从极光、气晖、天电、潮汐等现象开始了地面的观测研究,随后利用气球、火箭进行了临近空间的探测。空间物理的发展随着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从20世纪中期的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射了数百个航天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国际空间物理探测发展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发现和专门探测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将日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将太阳-太阳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的阶段(21世纪)。
我国空间物理的观测与研究,主要是从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后在我国著名科学家赵九章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和组织下发展起来的。50多年来,我国空间物理的观测已发展成了地面、气球、火箭和卫星的观测系统,为开展空间物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空间物理是1957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近50年来,空间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四环境,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空间物理主要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发生在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的一门前沿科学,包括了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学、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分支。
你看一下是不是你的计价没有更新
房间内有散热器或铺地暖管的就是采暖空间,没有的就是非采暖空间。
香港著名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梁志天设计的面积仅有90平米的两居室,造价限制在每平米1千元,此次他设计的两居室空间家具灵活组合运用,考虑功能的细节设计,简约经济耐用。
对于高层大气的研究,最常使用的是激光雷达。
对于日冕的研究,使用的仪器有天文望远镜、日冕仪、卫星等。
对于磁场的分析,最主要的是利用计算机实现数值模拟。
空间物理学属于地球物理学范畴。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国内代表性学术期刊有《地球物理学报》等。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欧洲(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Annales Geophysicae)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Earth, Planets and Space)等。 2100433B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空间库建库规范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库建库规范 1 遥感影像数据库建库规范 1.1.1 建设方案 (一)建设模式 遥感影像数据是一种海量、 昂贵且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 它的获取、 更新具有较强的技 术性和专业性。 它的获取和更新应由指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 根据政府部门的实际需求, 制 订影像采购计划, 进行统一获取、 处理,并建立相关机制确保为各部门提供共享使用。 采用 “市财政统一支付、 全市共享使用” 的方式, 开展遥感影像的获取, 并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共 享管理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各应用部门提供分发和共享使用, 实现“一次投资、 重复使用、 多 方受益”集约化建设模式。 (二)建设内容 根据《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CJJ103-2004)》以及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 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 》相关规定要求,鄂尔多斯市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应满 足以下方案: 区域分类 比例尺覆盖 一类地区 1: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
现代城市中,城市交通结构和交通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生产方式、工作时间的长短、人们的富裕程度等,但是多种关系中,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城市发展会带来交通需求,是对交通的促进,交通建设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带来城市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带来城市的发展,这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对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进行了阐述。
《空间物理学进展》是一部连续丛书。本卷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吴式灿先生自述的从事科学研究,主要为从事日冕物质抛射研究的文章,第2章为吴京生先生自述的从事等离子体基础理论和空间物理研究的文章,第3章描述了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建设和有关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第4章描述了空间物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磁层亚暴物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第5章介绍了我国先进的星载科学探测仪器——中性原子成像仪方面的研究,第6章介绍了目前的热门研究课题——地震与电离层的有关研究,第7章介绍了大家非常关注的我国南北极地基探测系统和相关研究,第8章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低纬度地区等离子体块也能引起显著的电离层幅度闪烁。
院徽
院徽上半部分为曲线图,背景的一颗黄色小星星和深蓝色渐变背景象征夜空,下方为网格图,上面两种颜色拼成学院的英文简称IGG字样。
学院精神: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长期发展目标:建成大地球物理理工兼备主流研究型学院
职务 |
姓名 |
---|---|
执行院长 |
熊熊 |
党委书记 |
刘子忠 |
党委副书记 |
李周波 |
副院长 |
顾汉明 |
罗银河 |
|
吴科 |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
系主任或院长 |
薛琴舫 |
1952~1975 |
谭承泽 |
1975~1982 |
|
褚秦祥 |
1982~1984 |
|
周国藩 |
1984~1990 |
|
王家映 |
1990~1993 |
|
黄嘉正 |
1993~1996 |
|
姚姚 |
1996~1999 |
|
徐义贤 |
1999~2014 |
|
胡祥云 |
2014~2018 |
|
支部书记、总支书记或党委书记 |
孙清水 |
1952—1954 |
王良 |
1954—1980 |
|
贾岑希 |
1980-1987 |
|
王学敏 |
1987—1996 |
|
刘亚东 |
1996—1998 |
|
张玉香 |
1998—2004 |
|
孙治定 |
2005—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