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是当今矿山生态及我国区域性、行业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矿区环境与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课题通过场地实测及实验室分析,明确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借助野外和实验室的光谱采集、解析,建立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原/异位监测的反演模型;设计实验室模拟方案,说明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迁移特征;明确不同复垦工艺的人工土壤上种植的粮食作物的重金属分布与污染程度。研究解决了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迁移的理论问题,并为其监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研究所得出的理论方法、数学模型、试验技术、软件手段、四年4期光谱数据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等对国家制定矿区复垦技术标准及复垦工程的设计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并可为矿区污染土地修复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课题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光谱特征与估算研究。 (2)矿区土壤-小麦重金属迁移特征模拟研究。 (3)矿区土壤-小麦重金属迁移模型构建与数值模拟。 (4)矿区土壤-小麦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估。 (5)矿区土壤重金属修复植物初步筛选。 2100433B
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是当今矿山生态及我国区域性、行业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矿区环境与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煤矿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1)通过场地实测及实验室分析,明确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2)借助野外和实验室的光谱采集、解析,建立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原/异位监测的反演模型;(3)设计实验室模拟方案,说明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迁移特征;(4)明确不同复垦工艺的人工土壤上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重金属分布与污染程度,以确定该土壤的适种粮食作物种类及修复方向。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迁移的理论问题并为其监测提供一种技术方法,对于国家制定矿区复垦技术标准及复垦工程的设计实施具有参考价值,为矿区污染土地的修复并进而制定相应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并对矿区粮食安全的监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一、土壤重金属危害1、影响植物根和叶的发育。2、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等,如水俣病等。3、污染饮用水。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1、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是环境长期、潜在的污染物;2、因土...
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活性胶体,它们比表面大带电荷,代谢活动旺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往往富集多种耐重金属的真菌和细菌,微生物可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活性。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
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与光谱特征研究_以徐州市柳新矿区为例_董霁红
第41卷 第5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41 No.5 2012年9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Sep.2012 收稿日期 :2011-09-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901221);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JS20110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建 设工程项目 (SZBF2011-6-B35) 作者简介 :董霁红 (1967-),女,山西省芮城市人 ,教授 ,工学博士 ,从事矿山生态与土地污染方面的研究 . E-mail:dongjihong@cumt.edu.cn Tel:13776771450 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与光谱特征研究 ———以徐州市柳新矿区为例 董霁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城市地理104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袁文杰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 :20世纪中期以来发生在全球各地的环境问题让世界各 国都开始认识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发生在 日本地区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重金 属污染所带来的灾难。华北地区作为我国工业最为发达的区 域,经历了最初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之后, 各类污染十分严重, 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其中重金属污染也越发引发人们的担忧。 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运移机制、治理方法 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运移机制 ;污染防治 治理 1、前言: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厚度在 2m左右,具有一定的肥力、 并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场所并 能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肥力,这些要素包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比较
1.2.2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比较
1.2.3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目标比较
1.2.4 国内外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比较
1.3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1 国内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不足
1.3.2 开展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3 本论文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土地利用理论
2.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2.1.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与实质
2.2 土地合理利用理论
2.2.1 土地合理利用的内涵
2.2.2 土地合理利用系统
2.3 系统结构理论
2.3.1 系统结构原理
2.3.2 系统状态变化的可能方向
2.4 土地利用优化评价理论
2.4.1 合理性与可持续性的关系
2.4.2 土地利用景观优化
2.4.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研究
3.1 矿山-周边土地复合系统
3.1.1 矿区的概念
3.1.2 “矿区飞地”
3.1.3 “矿区飞地”可持续发展
3.1.4 “矿区飞地”土地复合利用系统
3.2 生态足迹法模型
3.2.1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内涵
3.2.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与步骤
3.2.3 世界及我国生态足迹成果
3.3 矿区生态足迹表达
3.3.1 “生物生产型土地”在矿区生态足迹计算中的修正
3.3.2 我国主要矿区生态可持续类型评价
3.4 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优化
3.4.1 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
3.4.2 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发展能力
3.4.3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矿区复垦土地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4.1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素
4.1.1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实质
4.1.2 土地景观空间结构的生态要素及组合
4.2矿区生态景观变迁及驱动因子
4.2.1矿区生态景观
4.2.2矿区生态景观变迁及定量分析
4.3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4.3.1 当前我国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模式
4.3.2 我国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化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产权优化研究
5.1 传统的矿业用地模式产生的问题
5.1.1 社会问题
5.1.2 经济问题
5.2 当前矿业用地模式和土地复垦制度实践及问题
5.2.1 当前矿业用地模式和土地复垦制度实践
5.2.2 当前矿业用地模式和土地复垦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
5.3 矿山复垦土地利用结构新模式总体设计及实践
5.3.1 模式设计原则
5.3.2 矿山复垦土地产权新模式设计思路
5.3.3 矿山复垦土地产权新模式设计实践
5.3.4 矿业用地“股份制”新模式的社会效应
5.3.5 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6.1 华丰矿区概况
6.1.1 华丰矿区自然特征
6.1.2 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6.2 华丰矿区生态持续类型评价
6.2.1 华丰矿区生态足迹计算
6.2.2 华丰矿区生态承载力计算
6.2.3 华丰矿区生态赤字
6.3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6.3.1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原则
6.3.2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
6.3.3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100433B
《土壤-植物系统中Cd等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对重金属Cd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植物系统中的Zn-Cd交互作用对Cd迁移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磷肥、钾肥陪伴阴离子、磷矿粉、新型生物可降解螯合剂等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等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新型生物可降解螯合剂与AM菌根联合在植物修复Cd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发挥的作用;Cd等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评价研究,最后就影响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