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部分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在开采沉陷观测中的应用
第一章 三维激光扫描观测站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三维激光扫描仪简介
第二节 三维激光扫描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观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三维激光扫描观测站精度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节 点云滤波去噪方法研究
第二节 点云重采样方法研究
第三节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软件
第三章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观测站布设方法及实例研究
第一节 观测站布设
第二节 实例一:峰峰矿区羊渠河矿里8256工作面观测
第三节 实例二:峰峰矿区万年矿13266工作面观测
第四节 实例三:兖州矿区5305 (2)工作面观测
第二部分 InSAR矿区监测
第四章 InSAR技术发展现状
第五章 主流雷达遥感卫星及影像简介
第一节 ENVISAT ASAR
第二节 ALOS PALSAR
第三节 RADARSAT1/2
第四节 TerraSAR—X
第五节 DEM数据
第六章 差分雷达干涉技术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差分雷达干涉技术原理
第二节 差分雷达干涉数据处理流程
第三节 差分雷达干涉处理方法
第四节 差分雷达干涉技术局限性
第七章 InSAR新技术形变监测方法
第一节 永久散射体干涉技术
第二节 基于PS自适应估计的改进PS—InSAR技术
第三节 其他InSAR新技术
第八章 矿区沉陷形变的InSAR监测实例
第一节 皖北钱营孜矿及淮南矿区沉陷形变监测
第二节 大同云岗矿沉陷形变监测
第三节 澳大利亚Westcliff和Appin矿沉陷形变监测
第三部分 广适应开采沉陷预测模型
第九章 相似材料模型原理及模型设计
第一节 相似材料模型原理
第二节 模型设计
第十章 相似材料模型监测系统
第一节 相似材料模型观测手段
第二节 三维光学测量系统简介
第三节 系统应用及观测精度分析
第十一章 相似材料模型实验数据分析
第一节 煤层倾角对下沉曲线的影响规律
第二节 煤层倾角对水平移动曲线的影响规律
第三节 煤层倾角对岩体内部运动的影响规律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二章 适宜任意倾角的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预计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一种基于任意煤层倾角的开采沉陷计算新方法
第三节 预计模型优化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三章 耦合DEM的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研究
第一节 考虑坡度变化的开采沉陷预计方法
第二节 DEM数据的获得及格式读取
第三节 DEM与开采沉陷预测模型的耦合研究
第十四章 广适应开采沉陷预测软件开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简介
第三节 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彩图 2100433B
《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及预测新技术》是一门涉及采矿、力学、地质、测绘、土建、环保等知识的综合学科,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及预测新技术》由吴侃、汪云甲、王罗权等编著,是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第二节 加工误差和公差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标准第四节 技术测量概念第五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 光滑孔、轴尺寸的公差与配合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的...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GM(1,1)模型在矿山开采沉陷预计中的应用
矿山开采沉陷预计对预防开采沉陷对地表构筑物的损害及保护地面设施,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矿山开采沉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过程可视为一个灰色系统。本文将观测时间间隔视为灰色系统的一部分,直接建立等间隔GM(1,1)模型,通过对计算值的改正,最终得到预测值。由后验方差检验结果和预测分析说明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量预测中具有可靠性。大量计算证明,在矿山开采前期阶段用该模型预测的矿山开采沉陷量与实际沉降量符合较好,可以用来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害程度。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第1章 绪论
1.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背景及意义
1.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1 桥梁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
1.2.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评价与寿命预测的发展
1.3.1 常规工程结构耐久性、使用寿命预测研究现状及分析
1.3.2 基于远程实时监测的使用寿命预测理论研究相关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桥梁结构动力监测原理
2.1 概述
2.2 结构系统动力计算
2.2.1 单自由度系统
2.2.2 多自由度系统
2.2.3 桥梁结构动力系统
2.3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2.3.1 单自由度系统传递函数、频响函数及参数识别
2.3.2 多自由度系统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
2.3.3 结构模态模态参数辩识
2.4 结构物理参数的识别
2.4.1 模态转换理论的频率识别法
2.4.2 动力复合反演的时域识别法
2.5 桥梁结构动力学监测
2.5.1 桥梁结构动力学特性测试
2.5.2 桥梁健康监测动力学特征应用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桥梁健康实时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3.1 桥梁健康实时监测信息采集系统研究及应用
3.1.1 总体设计原则
3.1.2 桥梁健康实时监测内容的选择
3.1.3 主要参数的监测方法
3.2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布设优化方法
3.2.1 传感器优化布置原则
3.2.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设方法
3.3 典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集群系统
3.3.1 马桑溪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
3.3.2 重庆高家花园大桥
3.4 基于线性与非线性桥梁监测测点信息分析及应用
3.4.1 桥梁健康监测测点关联特性
3.4.2 基于时延转移熵与时延互信息的测点非线性关联特性分析
3.4.3 基于线性相关性的桥梁监测多传感器测点间关联分析
3.5 桥梁监测测点相关性在结构安全评估和预测中的应用
3.5.1 基于测点相关性的结构安全可靠度评估
3.5.2 基于相关度的结构损伤识别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桥梁健康监测信息的预处理
4.1 概述
4.2 海量数据处理
4.2.1 海量数据
4.2.2 海量数据的特点
4.2.3 海量数据管理的需求
4.2.4 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4.3 数据失真的处理
4.3.1 监测信息数据失真的提出
4.3.2 数据失真的特点
4.3.3 数据失真的分类与表现形式
4.4 数据失真的识别方法
4.4.1 单点数据失真的识别
4.4.2 连续数据失真判断
4.5 数据失真的修复
4.5.1 趋势曲线修复法
4.5.2 神经网络修复法
4.5.3 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4.6 数据换算处理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结构响应信息非线性分析
5.1 混沌动力学概述
5.1.1 混沌基本理论
5.1.2 混沌系统识别
5.2 时间序列
5.2.1 时间序列组成及分解
5.2.2 信号的奇异性检测与消噪
5.2.3 时间序列的时频特性分析
5.2.4 时间序列ARMA模型
5.3 混沌时间序列
5.3.1 基本理论
5.3.2 计算混沌特征参数
5.4 桥梁结构实时响应时间序列的混沌性分析
5.4.1 桥梁结构的非线,陆
5.4.2 基于Melnikov方法的桥梁结构混沌临界分析
5.4.3 桥梁健康实时监测时间序列
5.4.4 基于桥梁健康实时监测数据的混沌指标分析研究
5.5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桥梁结构状态评估研究
5.5.1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及预测
5.5.2 混沌在桥梁监测、评估与预测中应用展望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桥梁健康监测信息的结构抗力衰变特征分析
6.1 概述
6.2 结构本构关系理论
6.2.1 线弹性模型
6.2.2 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6.2.3 弹塑性本构模型
6.3 影响桥梁抗力衰变的内、外因素分析
6.3.1 不确定性影响因素
6.3.2 收缩、徐变及松弛
6.3.3 碱-集料反应
6.3.4 混凝土、钢筋强度的时变效应
6.3.5 预应力损失
6.3.6 混凝土的碳化
6.3.7 钢筋的锈蚀
6.3.8 结构裂缝
6.3.9 荷载效应
6.4 结构抗力衰变特征因子的分析
6.4.1 静力特征因子
6.4.2 动力特征因子
6.4.3 基于混沌非线性分析的信号特征因子
6.5 基于桥梁实时监测信息的抗力特征因子分析及提取
6.5.1 基于桥梁健康监测信息的结构静、动力特征因子的提取
6.5.2 基于实时监测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因子提取
6.6 基于桥梁实时监测信息反演物理参数的结构抗力分析研究
6.6.1 桥梁结构物理识别法方法分析
6.6.2 基于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的结构抗力演变分析
6.7 基于动力特征因子的结构抗力分析研究
6.7.1 单因子对结构抗力的反映
6.7.2 多因子对结构抗力的反映
6.7.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抗力评估研究
6.8 基于混沌特征的桥梁结构抗力状态辨识研究
6.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桥梁营运期随机荷载效应及其演变分析
7.1 桥梁营运期荷载效应特性分析
7.1.1 主梁挠度和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7.1.2 营运期桥梁荷载效应特性演变分析
7.1.3 营运期桥梁荷载效应特性指标的构建
7.2 活载效应和劣化效应信息的提取技术
7.2.1 结构响应监测信息的时间多尺度特点
7.2.2 小波分析理论
7.2.3 多尺度分析及Mallat算法
7.2.4 活载效应信息的提取
7.2.5 劣化效应信息的提取
7.3 基于实时监测信息的桥梁结构荷载效应演变规律分析
7.3.1 马桑溪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
7.3.2 荷载效应的提取及其演变规律分析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桥梁营运期使用寿命评估及预测研究
8.1 在役桥梁剩余寿命概述
8.1.1 结构寿命的定义
8.1.2 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的准则
8.1.3 桥梁寿命评估及预测方法
8.2 大型在役桥梁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
8.2.1 可靠度理论
8.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桥梁可靠度分析
8.2.3 GA-BP神经网络在桥梁可靠度评估中的应用
8.3 基于结构物理参数和荷载效应的时变可靠度结构寿命评估及预测
8.3.1 基于桥梁健康监测信息动态调整的时变可靠度寿命评估预测
8.3.2 传统桥梁结构寿命预测模式分析
8.3.3 基于结构物理参数和荷载效应的时变可靠度结构寿命评估
8.4 基于“一类学习”模式识别的桥梁寿命预测分析
8.4.1 基于一类SVM模式识别的桥梁寿命预测分析
8.4.2 基于信息几何混沌SVM桥梁寿命预测模型修正
8.5 基于最优停时理论的桥梁抗力及寿命演变研究
8.5.1 最优停时理论
8.5.2 基于最优停时理论的桥梁结构寿命演变研究
8.6 小结
参考文献 2100433B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现状
二、存在问题
第三节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异常压力随钻预测方法研究
三、异常压力随钻监测方法研究
四、研发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系统
第二章 异常压力分布规律
第一节 异常压力基本知识
一、孔隙压力术语
二、孔隙压力的分类标准
第二节 全球及中国的异常压力分布
一、在全球含油气省的分布
二、在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分布
第三节 东营凹陷地层水分布规律
一、地层水密度的确定
二、地层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东营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一、纵向分布规律
二、平面分布规律
第三章 异常压力成因机制
第一节 异常高压的主要成因机制
一、异常高压的成因分类
二、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
第二节 异常低压的主要成因机制
一、地层抬升剥蚀
二、地下水差异供排作用
三、差异气流作用
四、渗透作用
五、温度降低
六、过压实作用
第三节 济阳坳陷异常压力成因机制
一、异常高压成因机制
二、异常低压成因机制
第四章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理论
第一节 异常高压的直接证据
一、直接获取地层压力的方法
二、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
三、试井压力与钻开压力的差异
第二节 异常高压的间接证据
一、引起异常高压的证据
二、异常高压的影响
第三节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理论
一、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理论
二、欠压实理论
三、生烃增压理论
四、地层水盐度原理
小结
第五章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方法
第一节 基于压力分布的预测方法
一、地质统计分析方法
二、测井、录井资料联用随钻动态预测法
第二节 基于压力盖层的预测方法
一、泥质含量录井
二、地层水矿化度录井
第三节 基于压力过渡带的预测方法
一、岩石孔隙体积变化成因的压力预测方法
二、岩石流体体积变化成因的压力预测方法
三、复合成因机制的压力预测方法
第四节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工作程序
一、方法特点
二、技术系列
三、工作程序
四、评价指标
小结
第六章 异常压力随钻监测方法
第一节 关井监测法
一、关井监测法的原理
二、关井监测法的应用
第二节 单参数监测法
一、出口流量监测法
二、立管压力监测法
第三节 多参数检测法
一、dch指数法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监测方法
小结
第七章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软件
第一节 软件需求分析
一、功能需求
二、算法需求
第二节 总体设计思路
一、预测与监测软件的架构
二、预测方法的设计思路
三、监测方法的设计思路
四、软件界面的设计
第三节 软件工作流程
一、随钻预测工作流程
二、随钻监测工作流程
第四节 软件应用效果
第八章 异常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的主要应用
第一节 油气层保护
一、T150井
二、TX74井
第二节 保障钻井安全
一、W76井
二、T762井
三、X176井
第三节 优化井身结构
一、破裂压力预测
二、优化井身结构的应用
参考文献
本书在对油田单井测试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油田区块监测指标的概念、计算及预测方法;根据区块监测指标的预测,从系统输入、输出角度阐述了利用测试数据预测预警油田开发指标的新方法;设计了用监测指标预测预警油田开发指标的软件系统。
本书为预测预警油田开发动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供石油高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油田测试与开发动态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