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苦艾为菊科苦蒿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克什米尔、非洲、阿富汗、伊朗、俄罗斯、北美洲、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
生于高山和亚高山荒原、草甸、砾石坡地和针叶林外缘,海拔2500-2900米。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有利生长。
北温带广布种。原产地为欧洲,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亚洲中部或中西部地区地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前苏联(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西部)、欧洲各国、非洲北部及西北部、北美洲的加拿大与美国东部地区也有。
新疆天山北部、华南、华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海拔1100-1500米地区的山坡、草原、野果林、灌丛地等;南京及其他少数城市也有栽培种植该植物的。
产四川西部、中部、西南部(雅江、冕宁、德昌、峨边、会理、雷波、泰宁、泸定等)和云南西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德钦、大理、丽江、维西、昆明、滨川、会泽等)。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根出条木质, 有密集的枯萎宿存的叶和顶生的缨状叶丛,多分枝,后渐落叶,平卧或斜升,通常疏散丛生。
花茎多数,通常生长于根出条叶丛上或根状茎上,长5-30厘米,直立或斜升,纤细,或挺直而稍宿存,下部不分枝,或有时具不正常的腋生短柄的苞叶群,或上部有花序枝,被白色绢状蛛丝状或棉状茸毛,全部有密生或上部有疏生的叶;节间除上部外长1-3毫米。叶直立或开展,线形或线状钻形,长8-30毫米,宽不超过1毫米,顶端尖或稍钝,有细长的尖头,基部多少狭窄,无柄,草质,边缘反卷,上面被蛛丝状毛或长柔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茸毛;根出条顶生叶较短,顶端钝,两面被较密的长柔毛。
苞叶多数,与茎部叶等长或远较长, 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宽1.2-3毫米,顶端尖,两面被白色或有时黄褐色厚茸毛,较花序稍长或长2-3倍,开展成径2-6厘米的苞叶群。头状花序径3-4毫米,常10-40个密集成团伞状或复伞房状。总苞长约3毫米,被白色厚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尖或稍钝,常隐没于毛茸中。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2.5-3毫米;雄花冠漏斗状管状,有披针形尖裂片;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有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突起。花期8-9月。
苦皮藤的根皮和茎皮均含有多种强力杀虫成分,目前已从根皮或种子中分离鉴定出数十个新化合物 ,特别是从种油中获得 4个结晶,即苦皮藤酯I一Ⅳ、从根皮中获得5个纯天然产物,即苦皮藤素I—V。这些苦皮藤重的杀虫活性成分均简称为苦皮藤素。苦皮藤素的杀虫活性成分从苦皮藤中分离、鉴定出具有拒食活性的化合物Celangulin,可以认为是该植物杀虫化学成分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此之前,都认为卫矛科植物杀虫活性成分是生物碱,Celangulin是第一个从苦皮藤中分离的非生物碱活性化合物。以后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其杀虫有效成分基本上是以二氢沉香呋喃为骨架的多元醇酯化合物。
以此为起点,国内外还相继开展了对其它南蛇藤属植物杀虫活性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苦皮藤的杀虫活性成分具有麻醉、拒食和胃毒、触杀作用,并且不产生抗药性、不杀伤天敌、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 现苦皮藤素Ⅰ对害虫具有拒食作用,苦皮藤素Ⅱ、Ⅲ对小地虎、甘蓝夜蛾、棉小造桥虫等昆虫有胃毒毒杀作用,苦皮藤素Ⅳ对昆虫具有选择麻醉作用 。
据最新研究表明,苦皮藤素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特效,对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高效!持效期30天,因为是植物源农药所以不会产生抗性。苦皮藤素的水稻登记正在进行时,2011年2月份就会有正式的水稻登记下来。
苦茶槭(亚种)(植物分类学报)苦津茶、银桑叶(河南)图版36:2-5
Acer ginnala Maxim. subsp. theiferum (Fang) Fang in Act. Phytotax. Sin. 17 (1): 72, 1979. --A. theiferum Fang, op. cit. 11: 151, 1966.
苦枥木(原变种) | 产于长江以南,台湾至西南各省区。日本(九州、冲绳)也有分布。 |
齿缘苦枥木(变种) | 产于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