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阔叶植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
世界上有至少28000种阔叶植物,其中包括1000多种的合欢树和600多种不同类型的橡树。一些阔叶树为常绿植物,但是它们中大多数的树叶都会在冬季或气候变得炎热或干旱的时候掉落。
落叶阔叶林是我国温带地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是冬季落叶的喜光阔叶树,同时,林下还分布有很多的灌木和草本等植物。我国温带地区多为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分,降水不足,适应于这些环境特点,多数树种在干旱寒冷的冬季,以休眠芽的形式过冬,叶和花等脱落,待春季转暖,降水增加的时候纷纷展叶,开始旺盛的生长发育过程。组成我国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栎属(Quercus)、水青冈属(Fagus)、杨属(Poplus)、桦属(Betula)、榆属(Ulmus)、桤属(Alnus)、朴属(Celtis)和槭属(Acer)等。很多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工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跟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森林类型,很多行道树和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等都是以这种森林类型为主。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过渡森林类型,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该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结构复杂,所以优势树种不明显。亚热带地区也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主要是在秋冬气候变干、变冷,相对比较高大的并处于林冠上层的落叶树种此时叶片脱落。第二或者第三亚层的常绿树种比较耐寒,有时林分内的常绿树种的成分增多,树木较高,形成较典型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林。
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苦槠(Castanop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冬青(Ilex chinesis)、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该森林群落保存有很多重要的珍贵稀有树种,很多是第三纪孓遗物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连香树(Cercidiiiphyllum japonicum var. sinense)、水青树(Tetracen tron sinense)、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和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
该植被型分布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林木个体高大,森林外貌四季常绿,林冠整齐一致。壳豆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是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
在森林群落组成上,更趋于向南分布的水热条件约好,树种组成越是以栲属和石栎属为主,在偏湿的生境条件下,樟科中厚壳桂属的种类更为丰富。常绿阔叶林树木叶 片多革质、表面有光泽,叶片排列方向垂直于阳光,故有照叶林之称。
我国硬叶常绿栎林通常是指由壳斗科栎属中高山栎组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 其中绝大多数种类生长于海拔2 600 m~4 000 m之间 (李文华, 1985; 杨钦周, 1986; 梁红平, 任宪威和刘一樵, 1990), 主要分布在川西、滇北以及西藏的东南部。该植被型中的树木叶片很小,常绿,坚硬,多毛,分布区主要在亚热带,夏季高温,植物为适应夏季环境条件常常退化成刺状。并这里虽然具有明显夏季雨热同季的大陆型气候特征, 却与夏旱冬雨的地中海型气候区的硬叶栎类完全相同。 从物种多样性看, 中国喜马拉雅硬叶栎林种类远比地中海及加利福尼亚丰富得多, 而且都是中国-喜马拉雅特有种(杨钦周, 1988)。
喜马拉雅地区高山栎组植物在形态及对干旱生态环境的适应上, 与地中海区冬青栎有很大相似性 (李俊清, 1996c; 贺金生, 陈伟烈, 王勋陵, 1994)。我国学者曾将高山栎类误定为冬青栎, 实际上,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类除川滇高山栎 (Q. semicarpifolia) 分布在阿富汗、印度的库蒙(Kumeng)、不丹和缅甸北部之外, 其余种类都是中国喜马拉雅特有种 (杨钦周, 1988)。Pons & Vernet (1971) 和Barbero, Loisel & Quezel (1992) 通过花粉化石研究表明, Q. ilex 可能起源于渐新世, 认为第三纪时冬青栎遍布南部欧洲, 而那时地中海型气候尚未形成。另外, 冬青栎传粉受精作用发生于7月, 这一事实也支持这一假说。冬青栎较高的生理可塑性也说明它是在地中海气候的形成过程中保留和发展起来的。虽然直到今天冬青栎主要分布于地中海盆地, 但很有可能不是地中海起源的 (梁红平, 任宪威, 刘一樵, 1990)。
许多古植物化石研究表明, 冬青栎自中新世晚期开始一直分布在欧洲, 似乎并未分布到东亚, 这说明中国-喜马拉雅硬叶栎类与地中海硬叶栎类没有直接联系 (杨钦周, 1988)。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自上新世中晚期就大量存在, 在青藏高原和地中海之间, 在欧亚大陆与北美之间曾经发生过植物交流和传播, 喜马拉雅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硬叶栎林的相似性, 可能是二者在发生和演化上具有相同的祖先而且平行发展。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 可能是古地中海沿岸热带植被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 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直接衍生和残遗的类型, 有些种是第三纪的残遗植物 (梁红平, 任宪威, 刘一樵, 1990; 杨钦周, 1988)。但关于二者的发生过程和传播途径, 至今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需要在植物学、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暖地区。在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地方,落叶阔叶林过渡成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中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华北各省。
从地理区域的分隔来讲,主要分布于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40°)之间。主要见于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南部、朝鲜和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北美洲的东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大洋洲东部以及新西兰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南部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大。
我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西部和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线及横断山脉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森林类型,约从北纬20°左右的岷山南部起,南抵北纬26°左右的澜沧江、怒江的中游,东经约103°,往西止于中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吉隆地区,见于川、滇、黔、藏四省。其分布的范围主要为海拔2600~3700m上下,大多在山地阳坡或石灰岩基质上。
阔叶植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
世界上有至少28000种阔叶植物,其中包括1000多种的合欢树和600多种不同类型的橡树。一些阔叶树为常绿植物,但是它们中大多数的树叶都会在冬季或气候变得炎热或干旱的时候掉落。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我国温带地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是冬季落叶的喜光阔叶树,同时,林下还分布有很多的灌木和草本等植物。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我国温带地区多为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分,降水不足,适应于这些环境特点,多数树种在干旱寒冷的冬季,以休眠芽的形式过冬,叶和花等脱落,待春季转暖,降水增加的时候纷纷展叶,开始旺盛的生长发育过程。组成我国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栎属(Quercus)、水青冈属(Fagus)、杨属(Poplus)、桦属(Betula)、榆属(Ulmus)、桤属(Alnus)、朴属(Celtis)和槭属(Acer)等。很多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工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跟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森林类型,很多行道树和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等都是以这种森林类型为主。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过渡森林类型,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该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结构复杂,所以优势树种不明显。亚热带地区也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主要是在秋冬气候变干、变冷,相对比较高大的并处于林冠上层的落叶树种此时叶片脱落。第二或者第三亚层的常绿树种比较耐寒,有时林分内的常绿树种的成分增多,树木较高,形成较典型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林。
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苦槠(Castanop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冬青(Ilex chinesis)、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该森林群落保存有很多重要的珍贵稀有树种,很多是第三纪孓遗物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连香树(Cercidiiiphyllum japonicum var. sinense)、水青树(Tetracen tron sinense)、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和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
常绿阔叶林
该植被型分布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林木个体高大,森林外貌四季常绿,林冠整齐一致。壳豆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是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
在森林群落组成上,更趋于向南分布的水热条件约好,树种组成越是以栲属和石栎属为主,在偏湿的生境条件下,樟科中厚壳桂属的种类更为丰富。常绿阔叶林树木叶片多革质、表面有光泽,叶片排列方向垂直于阳光,故有照叶林之称。
硬叶常绿阔叶林
我国硬叶常绿栎林通常是指由壳斗科栎属中高山栎组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 其中绝大多数种类生长于海拔2 600 m~4 000 m之间 (李文华, 1985; 杨钦周, 1986; 梁红平, 任宪威和刘一樵, 1990), 主要分布在川西、滇北以及西藏的东南部。该植被型中的树木叶片很小,常绿,坚硬,多毛,分布区主要在亚热带,夏季高温,植物为适应夏季环境条件常常退化成刺状。并这里虽然具有明显夏季雨热同季的大陆型气候特征, 却与夏旱冬雨的地中海型气候区的硬叶栎类完全相同。从物种多样性看, 中国喜马拉雅硬叶栎林种类远比地中海及加利福尼亚丰富得多, 而且都是中国-喜马拉雅特有种(杨钦周, 1988)。
喜马拉雅地区高山栎组植物在形态及对干旱生态环境的适应上, 与地中海区冬青栎有很大相似性 (李俊清, 1996c; 贺金生, 陈伟烈, 王勋陵, 1994)。我国学者曾将高山栎类误定为冬青栎, 实际上,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类除川滇高山栎 (Q. semicarpifolia) 分布在阿富汗、印度的库蒙(Kumeng)、不丹和缅甸北部之外, 其余种类都是中国喜马拉雅特有种 (杨钦周, 1988)。Pons & Vernet (1971) 和Barbero, Loisel & Quezel (1992) 通过花粉化石研究表明, Q. ilex 可能起源于渐新世, 认为第三纪时冬青栎遍布南部欧洲, 而那时地中海型气候尚未形成。另外, 冬青栎传粉受精作用发生于7月, 这一事实也支持这一假说。冬青栎较高的生理可塑性也说明它是在地中海气候的形成过程中保留和发展起来的。虽然直到今天冬青栎主要分布于地中海盆地, 但很有可能不是地中海起源的 (梁红平, 任宪威, 刘一樵, 1990)。
许多古植物化石研究表明, 冬青栎自中新世晚期开始一直分布在欧洲, 似乎并未分布到东亚, 这说明中国-喜马拉雅硬叶栎类与地中海硬叶栎类没有直接联系 (杨钦周, 1988)。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自上新世中晚期就大量存在, 在青藏高原和地中海之间, 在欧亚大陆与北美之间曾经发生过植物交流和传播, 喜马拉雅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硬叶栎林的相似性, 可能是二者在发生和演化上具有相同的祖先而且平行发展。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 可能是古地中海沿岸热带植被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 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直接衍生和残遗的类型, 有些种是第三纪的残遗植物 (梁红平, 任宪威, 刘一樵, 1990; 杨钦周, 1988)。但关于二者的发生过程和传播途径, 至今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需要在植物学、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阔叶植物是针对针叶植物而言,针叶植物是指松柏类植物:黑松、黄花松、红松、鱼鳞松、龙柏、真柏、地柏、侧柏等,针叶植物的叶面都附有一层油脂层,所以都比较耐旱。而阔叶植物则反之。叶植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落叶...
龟背竹、马蹄莲、滴水观音等,可以忍受卧室的光线,但这些晚上呼吸作用较强,与人争氧气,仅仅是一些“仙人”系列的较好,但又不是阔叶的
小乔木:女贞、广玉兰、枇杷、桂花灌木及藤本: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扶芳藤、小叶扶芳藤、海桐、石楠、枸骨、火棘、南天竹、珊瑚树、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小叶女贞、小蜡、凤尾兰、蒲葵、芭蕉、八角金盘、...
落叶阔叶林
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暖地区。在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地方,落叶阔叶林过渡成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中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华北各省。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从地理区域的分隔来讲,主要分布于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40°)之间。主要见于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南部、朝鲜和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北美洲的东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大洋洲东部以及新西兰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南部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大。
硬叶常绿阔叶林
我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西部和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线及横断山脉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森林类型,约从北纬20°左右的岷山南部起,南抵北纬26°左右的澜沧江、怒江的中游,东经约103°,往西止于中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吉隆地区,见于川、滇、黔、藏四省。其分布的范围主要为海拔2600~3700m上下,大多在山地阳坡或石灰岩基质上。2100433B
基于功能性状的常绿阔叶植物防火性能评价
植物功能性状不仅便于评价植物的防火性能,也有利于筛选防火植物。以宁波地区的29个常绿木本植物为对象,在测定植物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含水量、枝条干物质含量和树皮厚度5个功能性状,以及鲜叶的7个防火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将防火性能指标划分为抗燃性f a(包含抗火性因子f1和燃烧速度因子f22个公因子)与燃烧性f b2个防火因子,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建立了5个功能性状与各个防火因子的相关性,并对29个物种的防火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比叶面积和树皮厚度与抗火性因子f1,枝条干物质含量、树皮厚度和当年生叶片含水量与燃烧速度因子f2,比叶面积与抗燃性因子f a,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当年生叶片含水量与燃烧性因子f b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偏相关简化植物防火性状后,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分别对抗燃性因子f a与燃烧性因子f b的指示性最好;3)分别基于功能性状和燃烧试验的物种抗燃性排序相似度为0.80。研究证明,基于简易观测的植物功能性状可较好地反映树种的抗火性和燃烧性,可作为植物防火性能有效的评价方法。
阔叶树锯材
筑神,建筑资料下载:http://www.zhushen.com.cn 通用图集,规范,CAD 图块,工程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表格,建筑模型,全部免费下载! 阔叶树锯材--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阔叶树锯材 分等 GB4817.2-84 代替 GB153-79 road leaves sawn timber grading 本标准适用于阔叶树普通锯材和特等据材,对锯材的分等、缺陷限度作出现 定。 1 本标准中的普通锯材分为一、二、三等。 注:(1).上表未列缺陷不计;用作造纸、人造纤维的原料,其裂纹、夹皮、 弯曲、扭转纹不计。 (2).作胶合板使用的原木为一、二等。 (3).乐器用料对质量有要求者,经供需双方协商挑选。 2 缺陷限度 见下表: 筑神,建筑资料下载:http://w
常绿灌木,高达4m。根、茎断面黄色、味苦。羽状复叶互生,长30~40cm叶柄基部扁宽抱茎;小叶7~15,厚革质,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4cm,宽2~8cm,先端渐尖成刺齿,边缘反卷,每侧有2~7枚大刺齿。总状花序粗壮,丛生于枝顶;苞片小,密生;萼片9,3轮,花瓣6,淡黄色,先端2浅裂,近基部内面有2密腺;雄蕊6;子房上位,1室。浆果卵圆形,熟时蓝黑色,有白粉。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椴树属(Tilia)植物统称椴树,属于锦葵目 (Malvales)锦葵科 (Malvaceae), 或者与另外几属分出另作椴树科 (Tiliaceae)。椴树是夏绿阔叶植物。椴树能长至30米高,直径可达1米。椴树属最明显的特徵是在花序柄基部与膜质、
舌状的大苞片合生。
椴树又叫著 Basswood,Linden Tree。
(伪菩提树)它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各种蜜蜂都喜欢它的花蜜。春末开了满树的小白花,让空气里飘著醉人的类似茉莉的香味。 椴树木本稀草木,具星状毛,髓及皮层具粘液腔。
本科约50属,45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9属,80余种。椴树是一种高大 的乔木,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生长在完达山脉那丹哈达拉岭的主要是糠椴和紫椴,是我国极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椴树的材质白而轻软,纹理纤细,是制造胶合板的主要材种,又可制作箱柜、门窗或用于木刻;
林区居民大多用它来做切菜的菜板。因其细密轻软,胀缩力小不变形,又是建筑上的重要材种,素有"阔叶红松"之称。其实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椴树花蜜,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是它的花期,椴花盛开的季节,树林中到处都弥漫着芬芳扑鼻的香气,椴花很小,每朵花都由五个花瓣组成,柱头五只,中间都含有亮晶晶的密汁。椴花蜜色泽晶莹,醇厚甘甜,比一般蜂蜜含有更多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氨基酸、激素、酶及酯类,具有补血、润肺、止咳消渴、促进细胞再生,增加食欲和止痛等多种疗效,是蜂蜜中难得的佳品。
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如一些蒿类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
有的耐阴灌木可以生长在乔木下面,有的地区由于各种气候条件影响(如多风、干旱等),灌木是地面植被的主体,形成灌木林。沿海的红树林也是一种灌木林。
灌木的高度一般在3-6m以下,枝干系统不具明显治理的主干(如有主干也很短),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丛生地上。其地面枝条有的直立(直立灌木),有的拱垂(垂枝灌木),有的蔓生地面(蔓生灌木),有的攀援他木(攀援灌木),有的在地面以下或近根茎处分枝丛生(丛生灌木)。如其高度不超过0.5m的称为小灌木;如地面枝条冬季枯死,翌春重新萌发者,成为半灌木或亚灌木。
我国灌木树种资源丰富,约有60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