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I S B N : 9787543943377
定 价: ¥24.00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海洋化石会出现在山顶?地震和火山频发区为什么能够重合?这些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地质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板块构造论,最终解答了这些复杂的问题。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先后介绍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的演变历程,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地质学深奥的魅力与无穷的乐趣。
1 解读岩石
2 大陆漂移
3 放射能产生热量形成对流
4 海底世界
5 了解地球内部的故事
6 检验板块构造论
译者感言2100433B
美国学者赫斯(H.H.Hess)提出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软流层物质的对流上升使海岭地区形成新岩石,并推动整个海底向两侧扩张,最后在海沟地区俯冲沉入大陆地壳下方。板块构造学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板...
(1)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成多个板块;(2)板块在软流层上漂移运动;(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世界上的地震带、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岩石圈漂浮地软流圈之上。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圈层,可划分若干大小不一的巨大块体,它们可在塑性...
板块构造与花岗岩的成因分类
板块构造与花岗岩的成因分类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区域应力场及其板块构造动力学特征
为了研究海沟型巨大地震发生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特征 ,详细研究了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结果 ,根据地震俯冲带几何形状及其内应力场区域特征 ,南海海槽下的俯冲带可划分为两段 :东部的四国 -纪伊半岛段和西部的九州段 .东部的菲律宾海板块地震俯冲带呈现出低角度俯冲 (10°~ 2 2°) ,且俯冲深度相当浅 (6 0~ 85km)的特征 ;而西部九州段的俯冲带为高角度俯冲 (4 0°) ,且俯冲深度较深 (16 0km) .东、西部俯冲带内部应力场也截然不同 .东部的四国大部分地区和纪伊半岛的俯冲带内表现为俯冲压缩型应力场 ,而西部的九州段则为明显的俯冲拉张型应力场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重力异常、GPS、热流量等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后指出 ,南海海槽东部 ,即四国 -纪伊半岛以南的海槽区域 ,具有与智利海沟极其相似的地震发生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和高应力积累等特征 ,属于年轻活动俯冲带的高应力型俯冲 .而西部的九州段 ,虽然也是海沟型地震活动区 ,但不具有大地震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和高应力积累 ,不属于年轻活动俯冲带的高应力型俯冲 .俯冲带年龄的不同很可能是造成南海海槽东、西段板块构造动力学以及应力场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
《植物科学基础》共十一章,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植物类型、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实践部分根据章节内容安排了相应实训项目,分别附在相关章节之后,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请批评指正。
2100433B
【学员问题】: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
【解答】:
板块构造学说,是根据“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和“海底扩张说”等理论为基础,综合大量海洋地质、海底地貌、地球物理(古地磁、地震和地热方面)的资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块体结合而成,这些块体称为板块。板块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称为板块构造。洋脊、海沟、岛弧、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是板块的边界。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区域。各板块间的接合地带是相对活动的区域,这些地区具有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和造山运动等特征。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教材:
胡赓祥. 蔡珣.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参考资料:
[1] 靳正国. 材料科学基础.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2] 余永宁. 材料科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 潘金生等. 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 蔡珣, 戎咏华. 材料科学基础辅导与习题.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8.
[5] 石德珂. 材料科学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6] Schaffer, James P Saxena. The Science and Design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