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矿冶工程》注重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并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
《矿冶工程》以“积极宣传报道矿冶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办刊宗旨。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矿冶工程》共出版文献4794篇。
据2018年5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冶工程》载文量为3544篇。
据2018年5月《矿冶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矿冶工程》被中国国内外十余种权威性检索系统检索。
《矿冶工程》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重庆维普资讯》、台湾《华艺资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英国《采矿与冶金通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等收录。
据2018年5月期刊官网显示,《矿冶工程》杂志纸质版及数据库读者分布在17个国家与地区,机构用户4500个;被全国各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厂矿企业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订购。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矿冶工程》总被下载613111次、总被引3146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2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88。
据2018年5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冶工程》被引量为20485次,下载量为16479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矿冶工程》影响因子为1.1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785名,在矿业工程(70种)中排第6名。
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学术期刊。
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
获中国金属学会优秀期刊。
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03年,全国冶金期刊评比优秀奖。
200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
2007年,被中国期刊学会授予“2007~2008年编校质量优秀期刊”。
2014年,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矿冶工程》入选“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报道方向
《矿冶工程》重点报道矿冶行业前沿动态,交流矿冶科技成果、技术经验,传递矿冶科技信息,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主要栏目
《矿冶工程》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保留原有的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栏目外,还开辟综合评述、专家论坛、化工环保、工程与机械、企业管理、经验交流、院所视窗、群英荟萃等栏目。
读者对象
《矿冶工程》主要读者对象为冶金、矿山、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
据2018年5月23日《矿冶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矿冶工程》编辑委员会编委有48人,国际编委5人,国内编委43人。
姓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职称/荣誉 |
---|---|---|---|
Andy Fourie |
男 |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
教授 |
Dongke Zhang |
男 |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
教授 |
Jan Dean Miller |
男 |
美国犹他大学 |
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
Ugur Ozbay |
男 |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
教授 |
Zhenghe Xu |
男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
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习小明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干勇 |
男 |
中国金属学会 |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
毛桂庭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王天义 |
男 |
中国金属学会 |
正高级工程师 |
冯夏庭 |
男 |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古德生 |
男 |
中南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左铁镛 |
男 |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宝琛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炯天 |
男 |
郑州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传尧 |
男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伟 |
男 |
中南大学 |
教授 |
朴东鹤 |
男 |
吉恩镍业 |
教授 |
阳宁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何发钰 |
男 |
中国五矿集团科技管理部 |
教授 |
何继善 |
男 |
中南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余永富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冲浒 |
男 |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授 |
张覃 |
女 |
贵州大学 |
教授 |
张一敏 |
男 |
武汉科技大学 |
教授 |
张国旺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张新明 |
男 |
中南大学 |
教授 |
李茂林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杜维吾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高级工程师 |
杨斌 |
男 |
江西理工大学 |
教授 |
杨应亮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高级工程师 |
肖可颂 |
男 |
金瑞科技 |
教授 |
邱冠周 |
男 |
中南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雯 |
女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周廉 |
男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周克崧 |
男 |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金展鹏 |
男 |
中南大学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桂卫华 |
男 |
中南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翁宇庆 |
男 |
中国金属学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盛忠杰 |
男 |
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 |
安全环保科技管理本部总监 |
黄伯云 |
男 |
中南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黄健柏 |
男 |
中南大学 |
教授 |
黄晓燕 |
女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曾维勇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主编 |
蒋开喜 |
男 |
北京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覃事彪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高级工程师 |
谢建国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雷平喜 |
男 |
中国冶金矿山协会 |
教授 |
薛生晖 |
男 |
长沙矿冶研究院 |
教授 |
《矿冶工程》开门办刊,组建了“矿冶工程理事会”,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召开学术会议,例如《矿冶工程》杂志定期主办的“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是中国选矿行业学术水平最高的大型学术会议。
2016年8月,《矿冶工程》“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议会上来自中国国内1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生产一线的19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专家们与会代表就矿业发展形势以及矿业开发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进行了交流。
2017年11月,《矿冶工程》参加了由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国家磁力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矿冶工程杂志、长沙矿冶研究院矿冶装备研究所及智能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7年磁电选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议会上就磁电选技术与装备发展形势以及行业发展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进行了交流。
为一座因矿冶而生,以矿冶而兴的城市,资源总会枯竭,可发展不会终止。黄石将举办矿冶国际旅游文化节,乘着获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东风,以“发展大产业,打造园区,建设大城市”为方向,该市相关负责人称...
斗拱公元前5世纪出现,到现在用了2500年,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是对斗拱的应用。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斗拱是我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定要概括,就是:1、衣冠——华夏,古人的解释就是衣冠之族,蛮夷就是裸族。2、文字——汉字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是不可比拟的,几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密码的集成。3、礼仪——礼仪不是礼貌这么...
1981年,《矿冶工程》创刊,为季刊。
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国家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9月,《矿冶工程》官网增加增刊全文。
2017年10月,《矿冶工程》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编:曾维勇
谈建筑文化传统与创新
谈建筑文化传统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600多座城市的建筑雷同,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统与创新的看法。 全文共计4页
解读中国建筑文化传统
本文分析了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三个方面,即"末"与"本"、"多元"与"一体"和"道"与"象",提出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是一个多方面系统,并试图从反求诸己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转换——创新"。
4月14日由北京政府京师警察厅批准备案。该会社理事会,由理事十一人组成。其中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二人,干事一人,由理事中互选之,选会长张轶欧(临城矿务局总务),副会长翁文灏、李晋,干事严庄,会计李保龄,该会会务为:(1)研究矿冶各种问题;(2)辅助全国矿冶事业之改进;(3)编订矿冶名词;(4)设立矿冶图书;(5)设立矿冶研究所;(6)发行会志及关于矿冶各种书报;(7)受公私机关之委托研究及解决关于矿治事业上一切问题。理事会的职务为:(1)议决本会各种进行事务,并得组织各种委员会执行之;(2)司理会中财政出纳,并编造每年预算决算;(3)报告每年会务进行状况于年会;(4)推举候选名誉会员及候选赞助员于年会;(5)选决入会会员。干事的职务为:(1)承会长之命,执行理事会议决事项;(2)管理理事会及年会开会一切手续,并记录会议事件;(3)管理会员一切手续;(4)保管编发本会一切报告表册及各种文件。会计的职务为:(1)经理本会银钱出纳,收集会费及各种捐款;(2)保管本会各种财产契约。会员108人,会址设于北京中街38号。1928年7月农矿部备案,后会址迁设南京梅园新村,1931年10月在教育部备案。抗日战争爆发后迁重庆。先后以严庄,王宠偌、曾养甫等为会长,并在重庆、成都、兰州、玉门、桂林、贵阳、昆明等设立分会。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原址。以孙越崎为理事长。又在武汉、上海、北平、沈阳、杭州、天津、焦作、枣庄等地设立分会。会员约2000人。其在1925年与实业、教育2部等在天津联合举办了“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出版有《矿冶》季刊。
序
前言
第1章矿冶工程概述1
1.1工程与工程管理1
1.1.1工程1
1.1.2管理2
1.1.3工程管理3
1.2矿冶工程4
1.2.1勘查工程4
1.2.2采矿工程7
1.2.3配矿工程9
1.2.4选矿工程11
1.2.5冶炼工程13
1.3矿冶工程发展现状16
1.3.1铁矿资源开发状况16
1.3.2矿冶工赫在问题及原因剖析19
参考文献21
第2章矿冶工程的哲学思考22
2.1哲学视野下的工程22
2.2矿冶工程的哲学分析24
2.2.1矿冶工程的特征24
2.2.2矿冶工程的本质28
2.3传统矿冶分治模式28
2.4矿冶工程管面念的提出30
2.4.1工程与价值30
2.4.2矿冶工程管理理念31
参考文献32
第3章“五品联动”矿冶工程管理模式33
3.1现实基础33
3.1.1系统论33
3.1.2协同论35
3.1.3控制论35
3.2“五品联动”管理模式的提出36
3.3“五品联动”的内涵37
3.3.1“五品联动”的概念37
332“五品联动”管理模式本质特征38
3.4“五品联动”建模方法40
3.4.1基于品位—成本机理的边际分析方法41
3.4.2基于生产数据的回归分析方法42
3.5“五品联动”评价方法45
3.6“五品联动”优化方法46
参考文献48
第4章“五品联动”管理目标49
4.1“五品联动”管理目标制定的原则49
4.1.1战略性原则49
4.1.2科学性原则49
4.1.3系统性原则50
4.1.4创新性原则50
415敏捷性原则50
4.2“五品联动”管理目标的制定51
4.2.1总目标51
4.2.2质量目标52
4.2.3经济目标53
4.2.4规模目标53
4.2.5生态和安全目标53.
参考文献54
第,章“五品联动”集成建构55
5.1“五品联动”工程技术集成55
5.2“五品联动”工程结构建构59
5.3“五品联动”工程环节优化61
第6章“五品联动”系统分析63
6.1系统效益模型63
6.1.1模型参数简介及定义63
6.1.2矿矿模型推导64
6.1.3矿量经济模型推导65
6.1.4“五品联动”效益模型推导67
6.1.5模型应用70
6.2系统成本模型71
6.2.1采矿工程中的品位与成本关系模型72
6.2.2配矿工程中的品位与产量成本关系模型72
6.2.3选矿工程中的品位与成本关系模型73
6.2.4冶炼工程中的品位与成本关系模型74
6.3基于边际成本的品位优化方法及品位—成本边际指数74
6.3.1采出品位链接成本分析74
6.3.2人选品位链接成本分析75
6.3.3精矿品位链接成本分析75
6.3.4品位—成本边际指数76
6.4矿冶工程各系统联动分析76
6.4.1勘查工程和采矿工程联动77
6.4.2采矿工程和配矿工程联动77
6.4.3配矿工程和选矿工程联动77
6.4.4选矿工程和冶炼工程联动78
6.4.5矿冶五大工程联动优化78
参考文献78
第7章“五品联动”管理组织79
7.1工作任务分解79
7.1.1勘查环节工作任务分析80
7.1.2矿床开采环节工作任务分析80
7.1.3配矿环节的主要任务分析81
7.1.4选矿环节的主要任务分析81
7.1.5球团与烧结环节的主要任务分析82
7.1.6冶炼环节83
7.1.7“五品联动”系统整体层面的任务分析83
7.2部门化及职能部门设计84
7.3组织管理流程重构与优化88
7.3.1“五品联动”系统构建的管理流程88
7.3.2“五品联动”系统计划体系流程90
7.3.3“五品联动”系统运行管理流程90
7.4“五品联动”管理组织形式92
7.4.1实行一体化管理92
7.4.2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93
7.4.3“五品联动”的开放式管理组织93
7.4.4虚拟企业管理方式94
745网络化管理95
参考文献96
第8章“五品联动”运营管理97
8.1生产管理97
8.1.1各工序管理联动97
8.1.2“五品联动”系统生产计划99
8.1.3系统生产过程控制100
8.2技术管理101
8.2.1体系创新101
8.2.2集成创新102
8.2.3联合创新103
8.3质量管理103
8.3.1质量服务理念104
8.3.2质量标准管理104
8.3.3过程质量控制105
8.4成本管理106
8.4.1传统成本管理106
8.4.2“五品联动”战略成本管理107
8.4.3“五品联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108
8.5设备管理117
8.5.1设备管理体系117
8.5.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118
8.5.3设备精细化管理119
8.5.4设备全员化管理120
8.5.5TnPM管理120
8.6生态管理121
8.6.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21
8.6.2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122
8.6.3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122
8.7安全管理124
8.7.1安全文化建设124
8.7.2安全标准化管理124
8.7.3全员化管理125
8.7.4可视化管理125
参考文献126
第9章“五品联动”信息化平台建设127
91信息平台功能需求127
9.2信息化平台规划128
9.2.1数字矿山规划128
9.2.2智慧矿山规划129
9.2.3信息安全规划129
9.3信息化平台建设131
9.3.1信息网络支撑132
9.3.2基础自动化132
9.3.3生产执行系统MES133
9.3.4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台136
9.3.5决策支持系统与商业智能平台138
参考文献139
第10章“五品联动”管理实践应用案例——鞍山东部矿区建设项目141
10.1鞍山东部矿区概况141
10.1.1建设单位概况141
10.1.2项目建设背景141
10.1.3项目建设地点143
10.1.4项目建设条件145
10.2鞍山东部矿区“五品联动”建设阶段管理147
10.2.1设计规模147
10.2.2产品方案148
10.2.3采选平衡方案148
10.2.4矿山开拓150
10.2.5生产能力151
10.2.6岩石排弃152
10.2.7选矿方案154
10.2.8尾矿集中输送163
10.3鞍山东部矿区“五品联动”运行阶段管理164
10.3.1东部矿区工程系统设计164
10.3.2东部矿区工程系统建模172
10.3.3东部矿区工程系统优化190
第11章“五品联动”的意义205
11.1现实意义205
11.2现实意义206
第12章“五品联动”再认识208
参考文献211
第13章铁矿资源战略思考212
13.1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212
13.2战略分析212
13.2.1SWOT分析213
1322战略定位215
13.3战略制定215
13.3.1战略目标216
13.3.2战略举措217
13.3.3战略路径218
13.4战略实施219
13.4.1打造大型矿业集团219
13.4.2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220
13.4.3推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21
13.4.4实施“走出去”战略222
13.5战略推进保证措施223
13.5.1系统规划223
13.5.2项目驱动224
13.5.3绩效策略225
13.5.4组织保证225
13.5.5文化引领225
《矿冶系统工程——五品联动模式实践与探索》从矿冶工程的矛盾和问题分析入手,深刻揭示了矿冶工程本质内涵,系统剖析了矿冶工程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流程性等显著特征,并从工程哲学视野,分析传统矿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对矿冶工程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思考,从管理理念、理论基础、理论构建、建模方法、评价工具、品位成本联动优化方法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五品联动”模式,并精选了典型实践案例,力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客观详实地将“五品联动”矿冶工程管理模式展现给广大读者。《矿冶系统工程:“五品联动”模式实践与探索》提供了解决贫铁矿开发问题的工程思维新视角,构建了一套适合贫铁矿资源特点的系统创新模式,对于指导矿冶工程管理实践,解决贫铁矿资源开发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铁矿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