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雷达性能参数测量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0年3月1日
第1章 雷达性能参数测量概述
1.1 意义和特点
1.1.1 意义
1.1.2 特点
1.2 基本内容
1.2.1 整机性能参数
1.2.2 分系统性能参数
1.3 基本步骤及要求
1.3.1 基本步骤
1.3.2 基本要求
第2章 天馈分系统测量
2.1 天线方向图
2.1.1 技术指标
2.1.2 条件要求
2.1.3 系统组成
2.1.4 方法步骤
2.1.5 典型实例
2.2 天线增益
2.2.1 比较法
2.2.2 绝对法
2.2.3 相控阵天线的增益测量
2.3 馈线驻波比
2.3.1 低功率电压驻波比
2.3.2 高功率驻波比
2.4 馈线损耗
2.4.1 信号发生器测量法
2.4.2 扫频仪测量法
2.4.3 网络分析仪测量法
2.5 TR腔漏过功率测量
2.6馈线气密性
第3章 发射分系统测量
3.1 发射机输出功率测量
3.1.1 吸收式功率测量
3.1.2 通过式功率测量
3.2 雷达工作频率范围测量
3.2.1 谐振式频率计测量法
3.2.2 吸收式频率计测量法
3.2.3 频谱分析仪测量法
3.3 发射功率带内起伏测量
3.4 射频脉冲重复频率和射频脉冲包络测量
3.5 射频脉冲频谱测量
3.6 发射机改善因子测量
3.7 发射机效率测量
第4章 接收分系统测量
4.1 接收机灵敏度测量
4.1.1 概述
4.1.2 直接测量法
4.1.3 间接测量法
4.2 接收机噪声系数测量
4.2.1 概述
4.2.2 功率倍增法
4.2.3 中频衰减法
4.2.4 冷热负载法
4.2.5 自动测量法
4.3 接收机动态范围测量
4.3.1 连续波信号测量法
4.3.2 脉冲调制信号测量法
4.3.3 频谱分析仪测量法
4.3.4 对数接收机动态范围的连续波信号测量法
4.4 接收机增益测量
4.4.1 高频信号源测量法
4.4.2 扫频信号源测量法
4.4.3 频谱分析仪测量法
4.4.4 噪声系数分析仪测量法
4.5 接收机通频带及带内平坦度测量
4.5.1 概述
4.5.2 高频信号源测量法
4.5.3 扫频信号源测量法
4.5.4 中频信号源测量法
4.5.5 脉冲调制信号测量法
4.5.6 频谱分析仪测量法
4.6 接收机镜像频率抑制度测量
4.6.1 扫频信号源测量法
4.6.2 标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法
4.6.3 连续波信号测量法
4.6.4 脉冲调制信号测量法
4.6.5 频谱分析仪测量法
4.7 频率源测量
4.7.1 频率测量
4.7.2 输出信号强度测量
4.7.3 杂波抑制度测量
4.7.4 稳定度测量
4.8 发射激励信号性能测量
4.8.1 信噪比测量
4.8.2 改善因子测量
4.8.3 波形参数测量
4.9 接收机选择性测试
4.10 多通道性能测试
4.10.1 校准原理
4.10.2 硬件组成
4.10.3 软件设计
4.6 接收机镜像频率抑制度测量
4.6.1 扫频信号源测量法
4.6.2 标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法
4.6.3 连续波信号测量法
4.6.4 脉冲调制信号测量法
4.6.5 频谱分析仪测量法
4.7 频率源测量
4.7.1 频率测量
4.7.2 输出信号强度测量
4.7.3 杂波抑制度测量
4.7.4 稳定度测量
4.8 发射激励信号性能测量
4.8.1 信噪比测量
4.8.2 改善因子测量
4.8.3 波形参数测量
4.9 接收机选择性测试
4.10 多通道性能测试
4.10.1 校准原理
4.10.2 硬件组成
4.10.3 软件设计
第5章 信号处理分系统测量
5.1 改善因子测量
5.2 线性调频信号参数和脉冲压缩信号参数测量
5.2.1 线性调频信号参数
5.2.2 脉冲压缩信号参数
5.3 杂波图功能测试
5.3.1 动态控制功能测试
5.3.2 载波开关功能测试
5.3.3 杂波图建立时间测试
5.3.4 杂波强度修改功能测试
5.4 恒虚警性能指标的测试
5.4.1 恒虚警性能测试
5.4.2 恒虚警损失测试
5.5 MTL滤波器性能测试
5.6 MTD滤波器性能测试
5.7 数字波束形成相关参数测试
第6章 终端分系统测量
6.1 视放增益和带宽测量
6.2 扫描线宽、非线性失真度和消隐范围的测量
6.3 录取容量和上报数据测量
6.3.1 录取容量
6.3.2 上报数据
6.4 数据处理能力测试
6.5 录取方式测试
6.6 基本时序测试
6.7 显示能力测试
第7章 天控分系统测量
7.1 天线转速
7.2 天线转速稳定度
7.3 天线同步稳定度
7.4 幅频特性
7.4.1 开环幅频特性
7.4.2 闭环幅频特性
第8章 配电分系统测量
8.1 三相交流电源测量
8.1.1 线电压及其不平衡度测量
8.1.2 相电压及其不平衡度测量
8.1.3 频率测量
8.1.4 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度测量
8.1.5 源电压效应测量
8.1.6 负载效应测量
8.1.7 过流保护电流测量
8.1.8 过压保护电压测量
8.2 单相电源测量
8.2.1 输出电压测量
8.2.2 输出电流测量
8.2.3 源电压效应测量
8.2.4 负载效应测量
8.2.5 过流保护测量
8.2.6 过压保护测量
8.2.7 直流电源输出电压纹波测量
8.2.8 单相交流电频率测量
8.2.9 正弦交流电压波形失真度测量
第9章 整机性能参数测量
9.1 整机技术性能参数测量
9.1.1 整机功耗
9.1.2 整机改善因子
9.1.3 整机杂波中可见度
……
第10章 性能参数的自动测试
附录A 雷达性能参数测量周期建议表
附录B 某型雷达参数测量测试电缆和转接线(板)一览表
附录C 噪声系数测量原理及方法
参考文献
《雷达性能参数测量技术》取材于雷达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教学实践,重点讨论了开展雷达整机及各分系统性能参数测量工作时所涉及的各种测试技术,阐明了各参数的物理含义,给出了测量方法、测试步骤及注意事项,为技术人员开展雷达性能测试工作提供指导。全书共10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讲述雷达性能参数测量的意义及特点,以及测量的基本内容、方法步骤及要求;第二部分(第2章-第9章)分别讲述雷达整机及各分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第10章)主要讲述雷达性能参数的自动测试,针对不同测试场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雷达性能参数测量技术》可作为大专院校雷达维修工程和雷达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亦可供从事雷达装备研制、生产、维修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zzjj}
导波雷达液位计的技术参数如下:精度 液体:量程小于15m时,±5mm;量程大于15时,测量值5mm±0.05%法兰温度 -30~200℃/-30~150℃,防爆型环境温度 -30~60℃/-30~55...
这个你只能自己在网上查查看,别人是帮助不了你的,要靠自己
三维测量,顾名思义就是被测物进行全方位测量,确定被测物的三维坐标测量数据。其测量原理分为测距、角位移、扫描、定向四个方面。根据三维技术原理研发的仪器包括拍照式(结构光)三维扫描仪[1] &...
基于传感器栅格的雷达组网测量技术研究
雷达组网可以解决大范围资源共享、大力度协同工作、大动态处理等难题,具有极高的军事应用前景,基于传感器栅格的雷达组网则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和组网性能。介绍了传感器栅格的基本概念和基于传感器栅格的雷达组网系统模型,并对组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矿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相对于传统监测方法,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差分技术(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为此,论述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三轨法阐述了利用该技术提取矿区地表沉陷数据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D-InSAR的下一个版本多时相差分监测技术,此技术弥补了D-InSAR技术的不足且在遥感监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在多年从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生产及应用工作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编写完成本书。
全书共11章,第1章简要介绍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相关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数据产品;第3章结合生产实际对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生产作业流程进行详细介绍;第4章介绍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第5章介绍与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相关的生产和应用软件;第6章~第10章分别介绍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电网工程、城市三维建模、公路建设、建设工程及古迹保护等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思路和应用案例;第11章对地面激光扫描仪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在多年从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基础上,把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汇编成本书。全书主体内容共11章,第1章对激光雷达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第2章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基础数据产品;第3章结合生产实际对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生产作业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4章对激光雷达数据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进行详细讲解,第5章介绍了与激光雷达相关的解算、处理和应用软件;第6章一第10章分别介绍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电网工程、城市三维建模、公路测设、建设工程及古迹保护这几个行业中的应用思路和应用案例;第11章对地面激光扫描仪及其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1章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基础
§1.1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简介
§1.2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与航空摄影测量
§1.3 国外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发展概况
§1.4 国外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厂家概况
§1.5 国内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概况
§1.6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飞行搭载平台
§1.7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应用领域
第2章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数据产品
§2.1 激光点云
§2.2 数码航空影像
§2.3 波形文件
§2.4 数字高程模型(DEM)
§2.5 数字地表模型(DSM)
§2.6 数字正射影像(DOM)
§2.7 三维电子沙盘
§2.8 可量测斜片影像
§2.9 建筑物三维模型
第3章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作业生产流程
§3.1 生产流程概述
§3.2 航摄准备
§3.3 航摄数据采集
§3.4 激光雷达数据处理
§3.5 建筑物三维建模
§3.6 电力巡线激光数据处理作业
第4章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生产质量控制与评价
§4.1 质量管理概述
§4.2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主要误差概述
§4.3 激光航摄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4.4 数据前处理质量控制与评价
§4.5 数据后处理质量控制与评价
§4.6 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第5章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相关软件介绍
§5.1 软件概述
§5.2 航摄设计控制软件
§5.3 数据预处理软件
§5.4 数据后处理软件
§5.5 激光数据处理一体化软件
§5.6 激光雷达数据应用软件
§5.7 激光雷达数据免费浏览工具软件
第6章 激光雷达与电网工程
§6.1 数字电网工程内涵
§6.2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电网工程中的总体应用思路
§6.3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输电线路优化设计
§6.4 输电线路勘测设计成果数字化移交
§6.5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输电线路巡线
§6.6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电力线距离精细量测
§6.7 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管理
§6.8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输电线路维护管理中的其他应用
§6.9 数字化变电站
§6.10 罗平-百色Ⅱ回500kV线路工程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路径优化设计
第7章 激光雷达技术与城市三维建模
§7.1 数字城市背景
§7.2 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7.3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介绍
§7.4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昆明市城区“数字城市”空间数据采集项目
§7.5 城市三维应用探讨
第8章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公路测设
§8.1 现状分析
§8.2 公路测设简述
§8.3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思路
§8.4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公路测设辅助软件功能
§8.5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公路领域的其他应用
§8.6 公路后期运营管理
§8.7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铁路测设中的应用
§8.8 江西赣大高速公路激光雷达测量项目
第9章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建设工程
§9.1 技术背景
§9.2 数字化建设工程的概念
§9.3 数字化建设工程的特点
§9.4 数字化建设工程的建设目标
§9.5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9.6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阳江核电站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第10章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文物古迹保护
§10.1 文物古迹保护的意义
§10.2 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
§10.3 文物古迹数字化
§10.4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文物古迹保护
§10.5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古建筑三维建模与结构分析
§10.6 成都金沙遗址三维激光扫描项目
§10.7 山海关长城保护维修激光测绘项目
第11章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及应用
§11.1 地面激光扫描仪概述
§11.2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11.3 地面激光扫描仪产品介绍
§11.4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操作流程
§11.5 地面激光扫描仪应用介绍
附录:激光航摄项目生产质量控制样表
一、激光航摄记录单
二、激光航摄数据质量检查表
三、激光航摄检查报告
四、IMU/DGPS辅助航摄飞行数据预处理结果分析表
五、产品检查记录表
六、坐标转换参数精度报告
七、检测数据汇总
八、数字正射影像(DOM)质量检查表
九、数字高程模型(DEM)质量检查表
十、激光点云分类质量检查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