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冷滑是电动客车在不带电的情况下,由内燃机车牵引在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检测方法,其目的是检查各系统设备安装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问题,是热滑试验的准备阶段。
1、冷滑试验的顺序一般是先区间后站场,先正线后侧线,先低速后高速。
2、冷滑试验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为低速冷滑,运行速度区间为10-15km/h;站场为5-10km/h。
第二次为中速冷滑,运行速度为25-30km/h。
第三次为正常速度。
1、仪器要安稳,要选择在土质比较坚实的地方。
2、气泡要居中,读数前要调平水准管,读数后要检查,水准管气泡是否仍保持居中,在强阳光中要用遮挡仪器,避免气泡不稳定。
3、读数要准确,读数时要仔细,对光消除视差,避免视线晃动,读数不准,要认清分划点,防止错误。
4、选择转点时,前后视线,距离接近等长,以清除因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产生误差。
5、迁移要慎重,末读转点前视读数,不得挪动仪器,防止测量中间脱节,造成全面返工。
检查视距尺:
1、使用前要检查视距尺刻画是否准确、清晰,塔尺衔接处是否严密,如发现误差大,衔接松动,应予以更换,使用中应随时清除尺底泥土。
2、转折要牢固,转点一般设在支柱处,轨顶上或水准点上。
3、扶尺要铅直,扶尺人要身体端正,双手扶尺,保持把尺铅垂立好,双手不要遮掩尺面。
4、使用两根视距尺测量时,应采用统一工厂,同型号的产品,其刻度应一致。
1、原始记录要当场及时填写清楚,不要先草记再誉清,以避免转抄时发生错误,记错或算错数字,不得擦去重写或在错数上涂改,应在错数上画一斜线,将正确的数字写在错数上方a。
2、记录要复诵,避免听错、记错。
3、记录要按规定格式,逐行填写清楚,桩号记清楚,前后读数不得遗漏,不得颠倒。
4、计算要及时,两相邻水准基点,要及时校核闭合。
冷滑试验车一般由两部分人员组成:
一是行车人员,包括车长、司机、乘务人员等;
另一部分是试验检查人员,包括观测人员、记录人员、安全监视人员等。
送电开通:接触网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了保证送电开通工作安全顺利地完成,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编制科学具体的送电开通方案。
送电前,应对接触网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已不存在影响送电安全的因素时,方可申请送电。
送电前需要检查的主要项目及内容如下:
1、冷滑试验报告。有无存在的问题,是否处理完毕。
2、各种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接地体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不:
1)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点间:
一般情况(适用于任何海拔高度地区)正常值:450mm
吸流变压器处正常值:300mm
2)+25kv带电体与-25kv带电体间隙
正常值:500mm
3)25kv带电体与接地体间隙
正常值:300mm
困难值:240mm
4)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线(包括跨越另一个接触悬挂时)及供电线跳线距接地体正常值:330mm
5)绝缘元件接地侧裙边对接地体:
瓷质及钢化玻璃绝缘子:
正常值:100mm困难值:75mm
其他材质绝缘元件:
正常值:50mm
3、各供电臂及跨越线路、附加导线的回路及接触网与各所之间的连接线是否正确。
4、各种绝缘件是否有破损或裂纹,超过规定要求的应及时更换。
5、影响送电开通的交叉、平行线路干扰是否处理完毕。
架空电线路(包括通信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
110kv及其以下电线路--不少于3m
220kv电线路--不少于4m
330kv电线路--不少于5m
500kv电线路--不少于6m 、
6、沿线侵入安全供电限界的树木、建筑物等是否砍伐或拆迁。
7、各种标志版、限界门及设备是否安装齐全,并符合设计规定。
1、清洗绝缘子
一般在送电的前几天进行各种绝缘子的清洗工作,在有蒸汽机车牵引区段清洗后应做临时简易包扎。
2、送电工具准备
1)临时接地线和35kv的绝缘杆。
2)高压验电器(35kv)。
3)绝缘手套、绝缘鞋、橡胶垫。
4)兆欧表(25KV)。
3、抢修机具准备
1)各队应组织抢修小组及抢修车,负责本队管辖范围内的绝缘子、零配件的更换,导线脱落及断线事故的修复工作。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抢修工具及材料、零件。
2)段组织抢修安装列车,负责全段管辖范围的断杆、吸流变压器等重大事故抢修。
送电开通程序由总指挥组按送电开通方案,通过电力高度命令(以命令票方式)下达执行。
1、向各指挥组、分指挥组宣布线路封闭时间开始,下达拆除绝缘子包扎物的命令。
2、各分指挥组在确认拆除完毕后向指挥组汇报。
3、由段指挥组向电力调度申请进行绝缘测试。
4、由电力调度下达进行各供电臂绝缘测试的命令,绝缘测试前应确认接触网上已无人作业,然后拆除临时接地线,进行绝缘测试。将测试结果向电力调度汇报。
5、由电力调度下达各供电线隔离开关合闸送电的命令。
6、通知各指挥组坚守岗位,加强巡视,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
7、送电开通24h后,可命令各送电机构、巡视、抢修人员撤离,移交接管单位。、
1、送电开通过程中,除遵守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外,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送电方案"规定的计划、要求进行工作。
2、从第一次向接触网送电起,即认为全段接触网及相连设备均有电。此后所有接触网作业(包括事故抢修),均按带电作业要求进行。禁止无证上杆、上车作业或接近带电体。
3、各种作业车辆上的登梯及经常攀登的部位,均应悬挂"接触网有电、禁止攀登"的醒目标志。
4、所有参加送电人员均应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熟记安全操作规则。掌握通讯联络办法及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5、送电期间执行各种操作命令时,均需两人协同执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6、用电话或无线对讲机传送的签证命令,为避免差错,均应复诵核对。
微型桩群与普通抗滑桩抗滑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
通过室内试验,对微型桩群与普通抗滑桩的抗滑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滑坡推力作用下微型桩群的受力机制以及采用微型桩群代替普通抗滑桩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微型桩群具有较好的抗滑承载能力,试验中其承载力略小于普通抗滑桩,可以代替普通抗滑桩用于边坡加固。微型桩群与普通抗滑桩的受力机制不同,普通抗滑桩刚度大,其变形主要由桩后土体产生压裂破坏引起;微型桩群抗弯刚度小,荷载作用下桩身发生挠曲变形且使桩间土体的塑性区发生交叉重叠,从而在滑面附近以及桩顶均产生较大变形。对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的监测结果表明,滑坡推力在不同排微型桩间的传递关系随荷载水平的提高发生规律性改变,滑面以下土抗力主要由后排桩的桩后土体提供。群桩效应的存在使微型桩群中各微型桩的受力与单根微型桩的受力有较大差异。桩顶承台的作用提高了微型桩群的整体刚度,但会使后排桩顶产生较大的负弯矩,前排桩顶产生较大的正弯矩。
库岸边坡抗滑桩上滑坡推力试验研究
库岸边坡抗滑桩上滑坡推力试验研究——本文通过一工程案例.分析了桩背所受滑坡推力和桩前剩余抗滑力在库水位涨落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土压力随水位涨落的变化曲线.剖析了其变化原因,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1)车辆段轨道工程施工、验收完毕,实现按设计提供线路允许最大行驶速度运行,并安装好各类行车安全标志。
(2)限界车已对车辆段全部股道进行限界检查,并确认无侵限现象。
(3)车辆段已完成接触网工程分部验收,并通过接触网冷滑试验,包括对冷滑试验出现问题的完成整改。
(4)接触网受电前发布接触网已受电、线路封锁等安全通告,并于热滑前三天在沿线所有出入口、重要通道处张贴接触网受电、线路封锁、进行热滑试验告示。
(5)热滑电客车及车上相应的监控设备已准备好,提前三天安排电客车进入车辆段,电客车上配置有灭火器。
(6)接触网已带电空载至少 24 小时以上,并且中途无断电情况。
(7)均回流系统、单向导通装置经设计院在验收时确认位置的合理性。
(8)热滑试验中的各项保障措施及后勤组织到位(含宣传、警戒标示、安保、人员集中及疏散安置、热滑间休、后勤保障、现场医护)。
(9)热滑试验各工作组已组建完成,应急方案合理,人员及辅助机械全部到位。
(10)正线与出入段线联络隔离开关处的正线侧接地线已挂好。
(11)热滑前建设单位已会同地铁公司各部门、施工等相关单位对热滑线路进行了安全检查,确认线路无影响电客车行车安全的物品和工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