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罗浮槭(原变种)常绿乔木,常高10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紫绿色或绿色,多年生枝绿色或绿褐色。
叶革质,披针形,长圆披针形或长圆倒披针形,长7-11厘米,宽2-3厘米,全缘,基部楔形或钝形,先端锐尖或短锐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脉腋稀被丛毛;主脉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4-5对,在上面微现,在下面显著;叶柄长1-1.5厘米,细瘦,无毛。
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常成无毛或嫩时被绒毛的紫色伞房花序;萼片5,紫色,微被短柔毛,长圆形,长3毫米;花瓣5,白色,倒卵形,略短于萼片;雄蕊8,无毛,长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短,柱头平展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黄褐色或淡褐色。
小坚果凸起,直径约5毫米;翅与小坚果长3-3.4厘米,宽8-10 毫米,张开成钝角;果梗长1-1.5厘米,细瘦,无毛。花期3-4月,果期9月。
红果罗浮槭(变种)AcerfabriHance var.rubrocarpumMetc. 该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的叶较小,近于披针形,长4.5-6厘米,宽1.5-2厘米,比较平滑而有光泽,翅果较小,长2.5-3厘米,张开成钝角,翅宽8-10毫米,红色或红褐色。花期4月,果期9月。产四川、湖北、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生于海拔800-2000米的阔叶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
|
特瘦罗浮槭(变种)(植物分类学报)AcerfabriHance var.gracillimumFang 该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系很纤瘦的乔木,叶较小,常长4-4.5厘米,宽2-2.5厘米,长圆卵形或近于椭圆形而不是披针形,叶柄长1厘米,果序长3厘米,有2-3个较小的翅果,仅长1.8-2厘米。花期不明,果期9月。产广东西南部。生于低海拔的石质山坡。模式标本采自信宜。 |
|
毛梗罗浮槭(变种)毛梗红翅槭(植物分类学报),绿果罗浮槭(广西植物名录)AcerfabriHance var.virescensFang 该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的花序的总轴和花梗均有长柔毛,翅果较大,长4.5-4.8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产广西西部。生于低海拔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百色。 |
|
大果罗浮槭(变种)大果红翅槭(变种)(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AcerfabriHance var.megalocarpumHu et Cheng 该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的叶系椭圆形或近于长圆形,长7-8厘米,宽3-3.5厘米,侧脉8-9对,翅果较大,长3.5-4厘米,稀达4.3厘米,小坚果凸起,近于球形,直径7毫米,翅倒卵形,宽1.1-1.3 厘米,每果梗上两个翅果通常仅1个发育良好,另-个不发育。花期不明,果期9月。产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7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富宁县鸡街。 |
|
产中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 生于海拔500-1800米的疏林中。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落叶灌木,高1.5-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几无毛,有凸起的垫状物。叶纸质,宽倒卵...
平枝栒子属落叶或半常绿匍匐灌木,高不超过0.5米,枝水平开张成整齐两列状;小枝圆柱形,幼时外被糙伏毛,老时脱落,黑褐色。叶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4毫米,宽4-9毫米,先端多数急尖,基部...
罗浮槭在幼苗及幼树期耐荫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环境,在林内与其他树种混生,构成第二层林。其适应性较强,喜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或微碱性土壤皆可生长,在较干燥和土壤较瘠薄的条件下造林也能生长。
罗浮槭果实9-10月成熟,为褐色,果实下垂。在晴朗无风的早晨或傍晚采集种子,用棍棒轻轻敲打枝条,也可直接枝剪采摘。种子采集后应摊放在室内或室外背阴处阴干,去杂后可得到纯净种子,千粒重为41.5-43.7g。
种子冬藏采用低温层积法。将种子放人40-45℃温水中浸泡2天,每天换水1次,滤出种子后用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小时,并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将种子与湿河沙混拌,种:沙为1:3,拌匀后装入木箱,置于0.5℃的室温下冷藏2-3个月。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试验表明,层积处理后的种子可显著提早发芽,并提高发芽率。方法如下。首先将种子筛出,并用0.3%的KMnO4溶液消毒1-2小时(若种子已经裂嘴就不用消毒)后用自来水冲洗数次。
在野外阳光充足的地方用砖垒砌催芽沙池,东西方向,高60-75厘米、宽1-1.2m,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底部先铺一层碎石,厚度为8-10厘米,再铺中粗沙5-6厘米,适当淋水,使沙含水量约为40%。然后将混拌种子的湿沙放人池内,并堆成一丘。顶上再放一层沙,使种子被湿沙完全覆盖。最后用农膜遮盖保湿增温。其间每隔5天检查1次,适量搅拌、淋水,使种沙湿度保持在40%-45% 。当发现有1/2的种子已经裂口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有两种:苗床直接播种与沙床弓棚播种。实践证明,沙床弓棚播种具有种子发芽早、出苗齐的特点,幼苗年高生长量明显增大(20% -30%),但较费时费工。具体方法:用砖砌成一个高15-20厘米、宽1m、长度适宜的围框,中间堆放湿沙作为苗床。填沙高4-6厘米后就可将种子撒播床上。播种后覆沙2-4厘米,淋水,盖膜。棚内放一温度计,注意监测棚内温度,使温度保持在20-25℃。定期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当种子大多已出土、幼苗长至3-4厘米高时即可移栽到大田。若苗田土壤条件好也可田间直接播种。采用窄幅条播,行距25-28厘米、株距3-5厘米,播后覆土3-4厘米,并浇水盖草保湿。
小苗田间管理:播后约40d种子发芽出土,及时清除圃内杂草,除草后要施肥。在茼木生长期的5-8月,应做好苗木的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1年生小苗高25-50厘米,地径粗0.3-0.7厘米。
大苗培育:罗浮槭幼苗生长缓慢,大苗培育时可把1年生裸根小苗按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进行移植,移栽时须疏枝剪叶,因罗浮槭侧根发达,移植较易成活。培育2年后,才能扩距带土移栽,管理时要注意主干的培养,及时修去侧枝,当主干达到要求后再培养树冠。一般培育4-5年,当胸径达到3-4厘米时,便可出圃用于园林绿化。
幼苗越冬防寒:幼苗冬季怕冻,因此在寒潮来临时,要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暖措施。常用的方法有暖棚法、薄膜覆盖法和秸秆防风障法,确保幼苗安全越冬。
造林地宜选在土层深厚、较肥沃的山地,秋季进行穴状整地。造林挖穴40厘米(宽)×50厘米(深),有条件的地方,每穴施100g复合肥或碎饼肥,并回填20厘米厚的表土,防止“烧根”。纯林密度165-220株/667m2,株行距2米×2米或2米×1.5米:混交林130-150/667m2,株行距2米×2.5米或2×2.2米。春季从圃地选取1irl高的壮苗带土栽植。罗浮槭幼林抚育对其生长至关重要。在幼林郁闭前应加强抚育管理,连续抚育4-5年,在前3年每年及时松土除草2次,后2年每年刀抚1次,促进林木健壮生长,快速郁闭成林。
槭树类均容易遭受天牛危害,可采取钩杀幼虫、虫孔施药、捕杀成虫等方法进行人工防治。蛀道内幼虫可用甲胺磷、久效磷、乐果等内吸杀虫剂农药进行钻孔注药,每树注原液3-5mL,或稀释10-30倍液,每树注稀释液20-50mL。
该种其树冠紧密,姿态婆娑,枝繁叶茂,春天嫩叶鲜红色,老叶终年翠绿,夏天红色翅果缀满枝头,如万千红蝶游戏树丛,美丽迷人,是一种优美的庭园观赏、绿化、风景树种。近年来,色彩树种的应用在园林建设中兴起,罗浮械的育苗试验为城市园林建设及其景观树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为槭树科植物罗浮槭的果实。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单、双喉蛾及因用嗓过度引起的声音嘶哑、肝炎、肺结核、胸膜炎、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12克,水煎汤。外用:煎汤含嗽。
性状鉴别:为单粒种子的果实,果皮一端向外延伸成翅状,平展,类匙形,长25-30mm,宽6-10mm,黄褐色或淡棕色,偶见2个带翅果实并排于一纤细果柄上,张开成钝角,形似蝴蝶的翅膀。小坚果凸起,卵形,直径约4mm。破碎后气微,味微苦涩。
国槐形态特征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地下室抗浮失效的形态
地下室抗浮失效的形态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系很纤瘦的乔木,叶较小,常长4-4.5厘米,宽2-2.5厘米,长圆卵形或近于椭圆形而不是披针形,叶柄长1厘米,果序长3厘米,有2-3个较小的翅果,仅长1.8-2厘米。花期不明,果期9月。
产广东西南部。生于低海拔的石质山坡。模式标本采自信宜。
2100433B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系很纤瘦的乔木,叶较小,常长4-4.5厘米,宽2-2.5厘米,长圆卵形或近于椭圆形而不是披针形,叶柄长1厘米,果序长3厘米,有2-3个较小的翅果,仅长1.8-2厘米。花期不明,果期9月。
播种后,每两天检查1次有无鼠、虫等危害;幼苗出土基本结束后,选择阴天揭开覆盖物;按照常规的苗圃管理,及时人工除草结合松土,在5月和7月分别施氮肥一次。当年生长结束后,在结合移植进行留床苗的密度调整,密度约为50厘米×50厘米。
红果罗浮槭是一个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在比较好的立地条件下,4年生的平均高度为295.8厘米,平均胸径为1.78厘米,平均冠幅为86.7厘米;不管是否移植,四年生的苗完全可以出圃使用,红果罗浮槭是一个移植容易成活的树种,直接使用留床苗就可以。
休眠期移栽。4年生以上大苗移栽时需带土球。栽植前,要求每穴施1-1.5千克厩肥,栽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每年追施1次有机肥。栽植后应注意水肥管理,入秋后则保持土壤干燥,以利叶片转红。休眠期适当修剪定冠,植株长到3米以上不必再修剪。雨季注意排水,积水会导致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