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 筑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平郊建筑杂录(续·节选)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宋、辽、金部分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编辑后语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对王其明、茹竞华毕业论文所作的评语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城市计划大纲》序
《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译者的体会(附译文)
对戴念慈《历史遗产》等的批注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
我们的首都
中山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故宫三大殿
北海公园
天坛
颐和园
天宁寺塔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刚宝座塔"
--西直门外五塔寺塔、德胜门外西黄寺塔和香山碧云寺塔
鼓楼、钟楼和什刹海
雍和宫
故宫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美 术
林徽因为《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号》设计的封面
林徽因为《晨报五周年增刊》设计的封面
林徽因设计的圣诞节卡片
林徽因设计的舞台布景
林徽因设计的舞台布景
林徽因水彩画作
林徽因水彩画作
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
林徽因为《学文》月刊设计的封面
关于《大公报》"小公园"副刊报头图案的说明
林徽因、梁思成为《大公报》"小公园"副刊设计的报头
拟制国徽图案说明
林徽因等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方案
景泰蓝新图样设计工作一年总结
林徽因设计和参与设计的景泰蓝作品
和平礼物
林徽因参与设计的丝头巾
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雕刻装饰
关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的意见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
敦煌边饰初步研究
跋·方晶2100433B
《林徽因集:建筑·美术(套装上下册)》系《林徽因集》之一种,分上下两册。收有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建筑、美术领域的全部作品,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为反映林徽因作品原貌,本卷载入大量林徽因美术作品原件照片;为便于读者研究、阅读,本卷依据原稿,特辅以大量出自梁林之手的古建、雕塑照片及绘图。本卷有相当内容系首次与读者见面。
林集正文包括前插数百幅高画质林徽因原版影像、林徽因手迹均高清印制,整书布脊精装,集阅读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建筑设计资料集(一)1 常用数据2 人体尺度3 模数4 制图图例5 透视·阴影6 色彩7 形态构成8 标志9 楼梯10 电梯11 防火12 防爆13 防辐射14 防腐蚀15 无障碍设计16 经济17 ...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套装上下册)2010版》目录
上册目录: 1 地基与基础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167-200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112-87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123-200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34-2004 2 主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J130-9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装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建筑力学(上下册)》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主要精神,并兼顾到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全书分上、下两册,共计四篇19章。
《建筑力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土建类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建筑力学(上下册)》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重点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编写时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努力探索编写体系,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简明扼要,并兼顾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需要。全书分上、下两册,共计四篇19章。
《斗栱(第2版)(套装共2册)》把斗栱的起源及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斗栱的演变,做了概括地分析。特别是根据我国古建筑的两部经典著作,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文法课本”的官书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及实物和其它的历史文献相结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除对两书作了高度评价之外,还对其中斗栱部分做了增补和纠正。书中还附了大量作者亲手绘制的图纸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