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经过破碎的固体沥青加入沥青熔化器的导流内筒体中,在搅拌桨作用下与槽内大量熔融沥青混合,并沿着导流内筒体下降。在此过程中,固体沥青由于熔融沥青所含热量及搅拌的效果,熔化并完全变成熔融沥青到达槽体下部,然后经导流内筒体外围上升至槽体上部的沥青溢流口,进入沥青缓冲槽。该装置在一个槽内完成搅拌、混合、加热、熔化、溢流、排渣及沥青烟收集等多道工序,结构简单、紧凑。
使用前应对沥青熔化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管路、阀门开关状态无误及仪表显示正常时方能给油运转,并保证预热,脱桶室温度上升150℃以上。进行正常操作,正常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操作安全,以免被烫伤或被传动链条绞入。为了防止沥青老化,沥青脱桶设备加热室内的加热器,导热油流量是可调的,如果温度过高可调节导热油入口的阀门来控制,沥青温度保证在110—130℃即可。2100433B
沥青熔化器由传动装置、搅拌装置 、加热装置 、导流内筒体、集渣罐、手动旋塞阀 、槽体和支架等组成(见图 1)。其顶部设有固体沥青进料口,上部设有熔融沥青溢流口,内置导流的内筒体,中心位置设置了边搅拌 、边将内筒体中的熔融沥青向下推移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轴和3 层 45°折角搅拌桨组成,槽体内布置了由大面积的盘管组成的加热装置,用导热油(270~ 290℃)做载热体加热沥青 。沥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由熔化器顶部的沥青烟排放口集中收集进入沥青烟处理系统。沉淀在槽体底部的废渣(砂 、小石块、煤渣、焦炭等)通过定期开启手动旋塞阀排出,进入集渣罐后人工清理。
改性沥青是在普通沥青的基础上添加了外加剂,改变了沥青的某些性能,如提高了温度稳定性、延缓了沥青的老化等,就是改性之后,沥青的性能在某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没有特殊要求,使用石油沥青就可以。
沥青岩:含沥青质的岩石; 岩沥青:石油经过长达亿万年的沉积、变化,在热、压力、氧化、触媒、细菌等的综合作用下生成的沥青类物质。常用为基质沥青改性剂。岩沥青的物理特性趋近于“煤”。 仅供参考,望君采纳...
加入熔化器的固体沥青所含的附着水,与固体沥青一同进入熔融沥青后,立即发生强烈汽化,蒸汽与加入的常温固体沥青相遇后液化,水分子使固体沥青结团;同时,固体沥青的比重(λ=0.8)比熔融沥青的比重(λ=1.2 ~ 1.3)小,结团的固体沥青漂浮在液面上,严重时形成一个大饼,而设计的减速机转速和搅拌桨形式不能够将结团的固体沥青打碎,并推送至熔融沥青中,直接降低了熔化器的熔化效率。
熔化器内固体沥青在熔融沥青中的分散程度完全靠机械搅拌来实现,而生产中熔融沥青在转速 n=33 r/min 的搅拌下流动较为缓慢,不能将热量迅速从加热盘管上带走, 固、液沥青热交换不充分 。
熔化器在导流内筒体内设置了2圈(每圈 40层)加热盘管 、导流内筒体与槽体间设置了5圈(每圈 54 层)加热盘管(见图 2),以增大热交换面积。盘管加热沥青时易在管子表面结一层焦和渣,不易清理,使盘管间缝隙变得更小,致使流动性能很差的熔融沥青流动受阻,溢流量小。
沥青仪器操作规程
1 自动马歇尔试件击实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检查电源是否安全,在控制面板上输入击实次数。 2.提起导向杆,用挂锤板定位,升起试模护筒,将装好的试样的试模 筒推进定位销中,将试模护筒放下,然后把导向杆放入试模筒内。 3.开启击实按键,仪器自动记录击实次数,当实际击实次数与设定次 数相同时,仪器自动停止工作。 4.试件击实一面后,取下套筒,将试模掉头,装上套筒,然后以同样 的方法和次数击实另一面。 5.工作完毕,应切断电源,对仪器进行清理保养。 2电脑沥青针入度仪操作规程 1.将盛有试料的铜环 ,放置在环架中层孔的相应圆孔上 ,并套钢球定位 环 ,将温度计从中 心孔插入 ,使其水银底端与铜环下面齐平 ,根据试验 软化点之不同 ,需将上述安置好地环架 置于一定温度的水或甘油中 15min. 2.烧杯内注入 10℃±0.5℃的蒸馏水或 32℃±1℃的甘油 ,然后放入环 架 ,经 15min
电捕焦油器在沥青熔化中对沥青烟净化的应用
沥青烟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对人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电捕焦油器对消除沥青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捕集沥青烟气较为理想的净化设备。
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
溶化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越高,溶化就越快,溶化的物质也较多〔氢氧化钙Ca(OH)2是例外〕。在溶化过程中,有的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在水中溶解;有的溶液的温度要降低,如硝酸钠(NaNO3),氯化钠(NaCl)等在水中溶解。
熔化(melting)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被加热要熔化,有时也称熔解。而溶化指固体溶解。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物质的熔化必须通过加热或对它做功,达到一定温度后才进行。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冰在0℃熔化。非晶体的温度则不断升高,如蜡烛的熔化。
经固溶加热、保温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冷却时,如果冷却速度不足,则已固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碳化物或σ相还可能析出,所以,固溶化处理的冷却速度很重要。
从理论上讲,固溶化冷却速度越快越好,但在具体生产中会存在零件变形和残留应力的问题。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标准中,将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却方式标注为“快冷”,在许多情况下,对“快冷”的理解可能不同,“快”的程度不好界定。
综合不同文献资料介绍的情况,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冷却方式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含铬量大于22%,且含镍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含碳量大于0.08%的奥氏体不锈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08%,但有效尺寸大于3mm的奥氏体不锈钢,应选水冷。
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08%,但有效尺寸小于3mm的奥氏体不锈钢,可用风冷。有效尺寸为0.5mm以下的薄板件可空冷。
截面尺寸大的奥氏体不锈钢零部件毛坯即使水冷,其心部或接近心部处的冷却速度也未必满足要求,一旦加工成零件后,这部分成为接触介质的表面,就会影响该部分的耐腐蚀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加工,使工作面能尽量地接近固溶化冷却介质,保证较快地冷却。或者选用含稳定化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并在固溶化处理后进行稳定化退火处理。 2100433B
将钢加热至1050~1100℃,然后在水中快速冷却,便可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这种过程叫固溶化处理。固溶化处理的温度应根据钢的含碳量来选择,通常含碳量高时取上限,含碳量低时取下限,但是,温度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温度过高,将出现大量铁索体,并且使钢的晶粒粗大,这样不仅使加工工艺性变坏,而且使钢抵抗均匀腐蚀的能力降低。从晶间腐蚀的角度来看,加热温度愈高,奥氏体的过饱和度愈大,在以后析出碳化铬的温度区问再加热,碳化铬的析出过程也就愈强烈,使钢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增大。如温度过低,则影响钢的成分均匀化和碳化物的充分溶解,这样达不到固溶化处理的应有效果。
固溶化处理在加热时应防止表面渗碳,因为渗碳使钢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增大,在阀门中,阀体、阀座一类直接接触工作介质的所谓内件,对一般腐蚀性能要求及抗晶间腐蚀能力的要求比其它不锈钢阀件高得多,因此,内件的固溶化处理尤其需要注意表面渗碳。
加热时,通常可在中性或稍具氧化性的气氛中进行。对于热处理后不再进行加工或加工余量很小的零件,加热前应注意炉膛的清洁度,并清除零件表面的油污,以防止这些污垢在加热时分解,使零件表面渗碳。
固溶化处理以后,钢的强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不过,总的说来,这类钢的强度都不高,与敏化处理及稳定化处理相比较,固溶化处理后的强度最低。所以,固溶化处理也是最大程度的软化处理。
固溶化处理使钢中的碳化物在高温加热时溶解,并为随后的快冷面固定在奥氏体中,所以固溶化处理的钢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能,对于不含钛或铌的18-8钢,固溶化处理是防止晶间腐蚀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