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状茎短而粗壮,直立,粗约1.5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线形,长2-3厘米,先端纤维状而稍卷曲,全缘,开展而蓬松,膜质,锈棕色。叶簇生;叶柄长40-50厘米,基部粗6-8毫米,暗棕色,向上深禾秆色,上面有两条纵沟,基部以上被鳞片,鳞片阔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短尖至渐尖,全缘,呈复互状贴生,薄膜质,棕色并有明显的虹色光泽;叶片三角状卵形,长45-60厘米,基部宽30-4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四回羽裂;羽片12-14对,下部1-2对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对羽片最大,斜三角形,长18-22厘米,基部宽12-1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而不对称,其下侧特别伸长,柄长1.5-2.5厘米;第二对羽片阔披针形,长16-20厘米,基部宽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而近对称,二回羽状;基部羽片的一回小羽片10-12对,互生,斜展,间隔3-4毫米,下部几对柄长2-4毫米,向上的无柄,基部下侧一片最大,披针形,长8-10厘米,基部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羽轴上侧的小羽片比下侧的远短;二回小羽片10-12对,互生,稍斜向上,间隔2-3毫米,基部一对有短柄或近无柄,椭圆披针形,长1.5-2.5厘米,基部宽6-10毫米,短尖头,第三对以上的基部与一回小羽轴合生,深羽裂几达二回小羽轴;裂片4-6对,稍斜向上,椭圆形至斜三角形,长3.5-5毫米,基部宽3-4毫米,短尖头,全缘。叶脉羽状,小脉3-4对,单一或在基部裂片下部的二叉,斜向上,两面均稍隆起,上面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主脉上面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明显隆起并疏被贴生的淡棕色细毛。叶纸质,干后淡褐棕色;叶轴、羽轴及一回小羽轴禾秆色,上面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密被与叶柄上部的同样的鳞片;二回小羽轴上面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小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有2-4对,生于小脉中部以下,较接近主脉;囊群盖心形,全缘,膜质,淡棕色,宿存。 孢子褐色,单裂缝,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极轴长度为26±1.7微米,赤道轴长度为40±1.5微米,周壁具瘤状突起。
分布于中国、琉球群岛、日本(小笠原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淡水、乌来、南投、基隆)、福建(福州、德化、南靖、福清、永泰、崇安)、浙江(乐清)。生长于海拔450米的山谷林下沟旁石缝。
孢子吸涨后,渐变为绿色,可见孢子内有较多叶绿体产生。培养6天左右,自裂缝处萌发出一条无色透明的初生假根,萌发方式为向心型(centripetal-type)(Momose,1967)。15天左右,原叶体母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形成3-8个细胞的丝状体,细胞鲜绿色,并发育出多条假根。
接种30天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生长点的形成方式多样,多数是丝状体前端的细胞经连续分裂形成偏生生长点,片状体边缘细胞排列疏松散乱,基部几个细胞发育延滞,顶端细胞分裂旺盛,同时分化出毛状体。片状体发育方式为三叉蕨型(NayarandKaur,1971)。50天后发育为近心形的幼原叶体,两翼渐上延,生长点下陷。60天后发育为近心形的成熟原叶体,两翼呈蝶翼状上斜。翼片内侧边缘在生长点上方平行,原叶体顶部中央下陷浅。毛状体分布于原叶体边缘和表面细胞上,幼时呈乳突状或针刺状。边缘细胞的缘侧凸出或多数边缘细胞相连成不规则丝状,且细胞相连处常呈缢缩状。63天左右,接种密度较高的培养基中,原叶体表面首先出现大量的晶亮水珠,表明精子器逐渐成熟,精子器底细胞与环细胞等宽等高。接种70天左右出现基部向下弯曲的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高75±1.7微米,且基部具宽大基座。原叶体营养细胞内的叶绿体数量较多且排列整齐,光强大于180微摩尔/平方米/秒的情况下,叶绿体则聚集于细胞边缘,有时多个叶绿体排成一排。假根多弯曲,具层次状突起。
黑木蕨的根3mm左右,茎较细,叶齿较少、较圆润,叶面不平整,透明度较高,较薄。是一种水生蕨类,具有互生性的叶部,叶片全裂呈羽毛状,色泽呈暗绿色。不论水上叶或水中叶只要有足够的光线,叶片就会直立生长。适...
陆生大型或中型蕨类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有管状中柱(如栗蕨属),或短而直立或斜升,有网状中柱(如凤尾蕨属),密被狭长而质厚的鳞片,鳞片以基部着生。叶一型,少为二型或近二型,疏生(如栗蕨属)或簇生(如凤...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虹鳞肋毛蕨株形大而美观,为较易栽培的种类,多用于阴生植物园或蕨类专类园,也可用于庇荫的林下、林缘山石边栽培观赏。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中药学_东方乌毛蕨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东方乌毛蕨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国槐形态特征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刚鳞针毛蕨分布于台湾。
刚鳞针毛蕨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刚鳞针毛蕨生长于热带雨林下。
日本学者田川基二曾认为本种与泡鳞肋毛蕨Ctenitis mariformis(Ros.)Ching为同一植物,但本种羽片顶部尾状渐尖,小羽片边缘锐裂,囊群盖大而宿存,故二者实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