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各种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产品;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产品进行回收,再生产和复用;减少生产过程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利用的成本,减少环境成本,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强的竞争力。
2.市场份额的提高。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相关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从传统消费观念向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环境行为。企业通过开发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绿色产品,不仅适应这一消费潮流,而且向消费者表明自己是对环境负责的企业,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最终提高其产品的市场份额。
3.企业规模的扩大。为了促使企业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 ——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一些金融机构也将企业的环境表现作为决定向其投资或贷款的评价标准,因此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得到政府、地方社团的支持;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削弱企业的环境风险;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改善其社会关系等,进而获得企业规模扩大的有利条件。
4.技术转让的收益。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企业规模,获得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将其绿色技术进行转让,获取技术转让收益,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绿色技术创新从上面四个方面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起来,最终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政府政策法规的强制管理。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是直接的,但要真正发挥政策法规的作用,就必须解决环境行政主体之间利益一致,被监督者、被执行者与监督者、执行者一体化的弊端,同时必须进一步明确环境执法的具体程序,建立相应的环境行政司法制度,加强环境执法的可操作性,使环境执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②政府环境管理的经济刺激手段。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及税收等,它通过市场而起作用,其刺激效果取决于实际收费额及相应法规措施等各种因素。我国的排污收费标准很低,有的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由于收费低,大大削弱了对企业的制约作用。应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将费改为税,使那些污染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厂家无利可图。
③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客观调节。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虽然是间接的,但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调整产业政策,适当增加环保投资,提高环保资金的利用率。对污染严重的产业、企业和工艺系统实行生产工艺排污许可证制度,以促进严重污染工艺的改造及老化设备的淘汰。
2、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经济性(效益、利润)目标的需要、企业劳动保护的需求和企业家的环保意识等多个方面,而企业内部最重要的创新动力源是利益的驱动。这类企业内部利益驱动型创新主要是绿色产品创新。这一创新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必然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对职工的环保教育,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将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意识和企业家的环境意识也将不断增强,这些都将促进企业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3、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机制
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不仅投资大,其运行成本也相当可观,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当前,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有:
①基本建设资金:根据预防为主,新老企业差别对待原则,工业基本建设必须执行“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基本建设资金必将有一部分用于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②更新改造资金:根据技术改造中同时解决老污染源问题的原则,国家规定企业更新改造基金中必须拿出7%用于防治污染。③排污收费:根据污染者承担防治费用原则,国家规定了排污收费及排污费返还用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④综合利润留成:根据对污染治理给予一定优惠的原则,国家规定了相关企业综合利润留成五年不上缴等一系列资金鼓励政策。⑤国家环保补助资金。⑥国外环保贷款或赠款等。
可见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但主要来源是基本建设资金和更新改造资金。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资金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应逐步提高以满足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要。
1、技术开发方因素
由于我国绿色技术市场的不规范、不完善和不健全,市场条件的不确定以及利益激励机制的不完备,致使技术开发方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绿色技术开发的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利润低,加之绿色技术的市场需求不明显,推广渠道缺乏,又造成绿色技术创新预测困难.产品开发方向不清,技术开发方很难向市场提供实用系列绿色技术。
2、绿色技术本身的因素
由绿色技术本身特性所决定,它在使用上存在着最小经济规模,其技术投资和运行费用也是相当昂贵的,而广大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性高的高污染企业的生产规模很难达到绿色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适应中小型1二业企业使用的实用绿色技术系列的缺乏,限制了广大中小企业采用绿色技术。
3、企业自身的因素
①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所主持的对我国1051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就企业方面而言,存在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等3个主要方面的障碍。
②我国企业绿色意识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不考虑长远利益,对绿色技术创新关注较少,没有从战略高度来看待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企业决策者对绿色技术创新认识不够。
③我国企业采用绿色技术远远不够。许多企业关注直接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市场投机性强,短期行为严重,加上绿色技术又确实比较复杂,投人较多,因此很多企业采用绿色技术都严重不足。
④企业的绿色管理不力。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创新组织不力,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普遍尚未建立,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企业绿色管理薄弱,既是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微观和宏观生态经济矛盾的重要原因,也严重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
4、法律政策及市场机制等宏观环境因素
从环境法规来看.虽然我国现有全国人大制定的12部环保法律,各地也制定有多项地方性环保法规条例,但许多法规条例的可操作性差.环保机构的执法地位欠明确、执法不力等等都削弱了法律的约束力,因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而导致的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同时南于环境法规的约束力不强,也使企业缺乏将环境问题与企业经济行为联系起来的推动力。
另外,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这也制约了企业进行有效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因为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活动时.往往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进行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分析以指导决策实践的。但若市场上存在约束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的因素抑或厂商运用绿色技术提供绿色产品的市场基础不存在,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方向时,在利润最大化的约束下往往不会选择绿色技术创新方式。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实现城市由不协调剑协调、由非可持续剑可...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
1、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
政府要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加大企业的环境保护压力,即通过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强化绿色标志认证,以及大力倡导和推进绿色消费,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①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对策之一。
②强化申请绿色标志认证,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标志”是在产品或其包装上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境标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的一种图形。通过强化申请绿色标准认证,可促使企业环境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并不断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采用绿色技术。
③大力倡导和推进绿色消费,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其消费活动对环境无害,是不破坏生态系统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将引导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技术范式,引起生产领域的彻底革命。据有关专家预测,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的消费主流。大力倡导和推进绿色消费、形成绿色消费趋势,将会引导企业更多的采用生态工艺,大力开发绿色产品,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2、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相关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环境、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在税收、融资、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行优惠政策,尽早制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约束、制度管理等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政府应不断严格环保法规和标准,严格实行污染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收费制度,使环境污染破坏的成本内部化,以真正发挥约束和刺激作用,尽快建立全面反映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的价格体系,使各种资源比价合理化,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等。上述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使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应用在经济上更具吸引力,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3、建立完备的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
首先应成立国家层次的绿色技术开发中心,主要进行关键技术创新、开发研究及严重污染工艺的改造,国外先进绿色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加绿色技术知识储备等。同时还应针对创新与扩散的外部经济性、社会化及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建立集咨询、服务、中介乃至风险投资等职能于一身、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服务中心,这是促进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当务之急。此外还应尽快建立高效的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传递机制,及时了解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创新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创新的学习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以加快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步伐。
4、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创新体制
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的系统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创新体制,使企业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创新活动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角度来考察,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应提高对市场机会特别是环境机会的辨别和把握能力,提高绿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对外部技术资源、技术成果的选择、消化和吸收能力,提高试验及绿色生产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以及贯穿于创新过程始终的创新管理能力等,此外,还必须完善企业的系统创新能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绿色技术变迁,不仅只是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变革,而是伴随着一系列相关技术、组织、管理方式、制度:环境的变迁,所以还应努力做到“技术经济范式”绿色化,从而才能保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此外,因为我国还处于加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所以企业还应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创新体系同步进行,实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并举,并把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使企业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2100433B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装饰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
在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21世纪,绿色装饰乃至绿色建筑都逐渐的引起了人们青睐。特别是近年来环境不断恶化,资源加剧紧张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细致的了解绿色装饰的内涵。本文就对于绿色装饰中的施工管理以及以上海世博馆为例谈一些绿色技术的创新,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与绿色建筑的了解,同时对于绿色装饰行业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装饰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势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大量的原材料被应用到生产中来,那么生态环境就遭到了破坏。人们在经历了生态环境失衡后的生活,深刻的认识到了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的重要性,所以现如今国家大力的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非常的注意环保的建设,绿色生活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之后,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在居住条件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标准,因为居住的环境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不仅要在舒适度上满足要求,还要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所以在现在的建筑装饰施工中,引进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本文就对于绿色装饰中的施工管理以及以上海世博馆为例谈一些绿色技术的创新,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与绿色建筑的了解,同时对于绿色装饰行业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本书围绕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催化作用,以实现波特假设为目标,从空间与时间维度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型与扩散模型,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围绕绿色经济效益维度、创新资源利用维度及生态效益维度,测度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维度效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维度属性及其空间影响路径,利用经典的空间模型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维度效率及综合效率的空间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趋势。
技术创新是我们能够保持行业领军地位的基础。技术创新不仅对产品质量和成本结构有重要影响,它也是达成平价上网这一长期目标的关键。作为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创新型行业的领跑者,我们正在积极的改变。
兴平市在建筑领域以节能、节地、节水、节约原材料为重点,以设计、技术创新为龙头,加快绿色发展。目前,该市累计办理能评审查项目101个,完成节能设计审查备案44项,节能专项验收备案58项,新墙材已由原来单一的黏土多孔砖发展到塑钢窗、中空玻璃、轻质板材等10多家企业,认定各类新材20余种,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节能验收合格备案率达98%以上,市区新增节能建筑面积约154.5万平方米,并建成了旭景大厦、鑫福大厦、金典大夏、海威财富广场等一批节能型建筑工程。
该市广泛采取电视、网络、制作专题展板、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和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对于办理业务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面对面进行宣传讲解,督促做好厂区、施工现场节能宣传,着力营造全民重视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
同时严格规划审批、执法监管,确保建筑节能工作环环紧扣、不留空当。落实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制度,杜绝不符合规定的建筑材料投入使用,不符合规范的图纸施工建设。严把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环节,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和建设新材核查,对于出现违反相关程序和政策要求的,一律从严查处。
该市坚持把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培育新型建材企业作为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的根本。狠抓“禁实限黏”,基本实现了城市规划区内无黏土实心砖使用的目标,黏土空心砖逐步减少,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积极培育扶持产品质量优、市场信誉好的新型材料企业,支持开发、研制新型节能建材。加强新材使用管理,严把新材初审关,坚决杜绝未经认定的新材在建设工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