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作者:[美]杰瑞·约德森
出版时间: 2014-01-01
版次:第一版页数:216装帧:平膜开本:小16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问题的矛盾日趋激烈化,资源、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全球变暖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目前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在此背景下,本书通过对美国绿色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以大量丰富的证据论述了当前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全面完整的从绿色建筑的起源、绿色建筑的标准(结构、材料、设备、能耗、内部设计等)、绿色建筑的成本、各类主要建筑领域(商业领域、公共领域、教育领域、住房领域、邻域住区领域、卫生保健领域、办公场所领域、物业管理领域、建筑设计及施工实践领域等)的变革状况做了详尽的介绍,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TM)在以上各建筑领域中的运用情况,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绿色建筑的意义做了重要阐述,反映了当前绿色建筑研究的最新水平。 2100433B
绿色建筑革命中的材料应用与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变强,建筑的节能备受关注,很多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如何利用这些新型的绿色材料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革命中的材料应用与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变强,建筑的节能备受关注,很多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如何利用这些新型的绿色材料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基本完成,中国的国民经济面临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这年,以“四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国展开。同年11月开始了“设计革命运动”。
中国的设计体制和工作秩序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体制和设计思想。但是随着“设计革命运动”的开展,把一个技术改革活动变成了一场政治思想运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建筑领域同样也经受了一场浩劫。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作用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设计力量和大量资料蒙受空前的损失。这种状况直到1978年才开始扭转。
就建筑活动而言,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中。从某些局部来看,一些建筑活动在特殊的“小气候”下仍取得了一些成绩,反映了建筑工作者在困难条件下对建筑事业的献身精神。
中国承担国外建筑工程建设是从1956年开始的。最早的建筑工程项目是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建造的苏赫巴托工厂、乌兰巴托跨线桥、百货大楼、乔巴山国际宾馆(图13,1960年建成,龚德顺设计)等。后来扩大到越南、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国,至1960年,已经发展到几十个项目。1976年,工程项目增至213个,所在国家48个。会堂、办公楼和体育建筑等高级民用建筑日益增多。影响较大的有阿尔及利亚展览馆,几内亚人民宫(图14,1967年建成,陈登鳌、王荣寿设计),毛里塔尼亚的青年之家、文化之家,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苏丹友谊厅,扎伊尔人民宫和塞拉利昂体育场,索马里体育场等。这些项目均能结合所在国的自然条件、民族特点、文化背景设计,因而受到欢迎。如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图15,1973年建成,戴念慈、方伯义、高爽、朱山泉设计,为纪念斯里兰卡已故总理班达拉奈克而建),环境气氛严肃,符合功能要求,达到当代较高的设计水平。
从1973年起,中国从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引进一批先进的工业设备,其中包括13套化肥设备,4套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3套电站设备以及武汉钢铁公司1.7米轧机等大型工业项目。中国建筑设计和施工力量的投入,使这些工程在厂区规划、工厂施工和生活设施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实例有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生活区(图16,1980年建成,张绍良、费城信、赵德志设计)等。 中国现代建筑
这时期的对外关系扩大,在北京建造了一批外事用建筑,如16层外交公寓(图17,1984年建成,吴观张、张慧祥、温可润设计)、友谊商店、国际俱乐部等。在使馆区兴建了近百个大使馆,如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图18,1979年建成,孙润生设计)。外交公寓是塔式和板式的体型相结合,是北京第一批较高的建筑。使馆则比较轻巧活泼,有一些表现出派遣国的建筑特色。
进入70年代以后,为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在南方口岸广州兴建了一批宾馆及其他公共建筑。其中有广州宾馆、白云宾馆、友谊剧院、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东方宾馆、流花宾馆,以及矿泉别墅等。这些建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环境优美,平面灵活,选材恰当,在造型上有所突破。 中国现代建筑
其他各地建筑师在不利的境况下也创作出一批佳作。如观众厅直径 110米的圆形三向钢管球节点网架屋顶的上海体育馆(见彩图),平面为长八角形、造型富于力感的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应用马鞍形悬索结构屋顶的杭州浙江体育馆(图19,1969年建成,浙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设备完善、有多种功能的首都体育馆,上海漕溪北路的高层住宅,仿古建筑扬州鉴真纪念堂(图20,1973年建成,梁思成方案),韶山毛主席纪念馆等。这些建筑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精神。
王石选择了张跃。
文 / 华商韬略 江禹锡
王石重出了。
4月27日,他通过“远大科技集团30年感恩论坛北京分论坛”宣布,自己将出任远大科技集团联席董事长。
如果要评选最有个性,甚至最特立独行的企业家,王石应该算一个,远大创始人张跃也应该算一个。他们俩走到一起,要搞出什么新意思?
【张跃是谁?】
最近几年,张跃的出镜率并不高。
但他依然在干着疯狂的大事,这个常被用疯子来形容的矮个子,想像力和执行力,以及内心的孤傲和对世界的批判,有点像埃隆·马斯克。
在远大的官网上,公司标榜的是:远大,是只搞颠覆创新的企业。
华商韬略主编毕亚军曾这样回忆当年独家专访张跃的情形:
“身材矮小、瘦弱的他坐在大班台面前,痛斥了人类正在通过大建设搞大破坏的诸多现象,语气中透出的态度是,世界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是对的。”
张跃1960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考入湘南学院,成了一名美术老师。1984年,张跃辞职下海,当起了个体户。4年后,他和弟弟张剑创办了远大热工研究所,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无压热水锅炉。
在南方,因为没有暖气,一些地区到了冬天比北方还冷。这种设备可用于取暖,而且使用便捷又安全性高。
通过这个发明,张跃获得了“第一桶金”,从一个“艺术家”变成了一个对技术、研发特别痴迷的人。
1990年,饱受炎夏之苦的两兄弟又决定开发制冷机。
按常识,只有用电才能制冷,但当时中国电力奇缺,居民楼经常停电,连工厂都只能轮流开工。
从这里,张跃开始表现出他颠覆的一面。
能否发明不用电的空调呢?张跃觉得是能的。历经两年的攻关,他搞出来了。这种空调不用电,而是用火制冷,为世界首创。而且,它只有一次能量转换(从热能到冷能),可成倍节能——如果算上发电,电空调通常要经历5次能量转换。
因为解决了使用痛点,而且使用成本低,张跃捯饬出的这种产品颇受欢迎。
1997年,马云还在绞尽脑汁地卖“黄页”,王健林刚开始启动扩张的步伐。
远大的非电空调已经每年卖到20亿人民币,利润四五个亿,是中国纳税最高的民营企业。同年,张跃还购买了中国第一架私人飞机。
梳着大背头的他,走到哪里都是意气风发。
此后,远大产品陆续销往3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行业第一品牌。
【改变建筑】
非电空调大获成功后,张跃在节能环保上不断折腾,持续出新。
为了给人们争取更好的室内空气,远大开发了一系列空气净化产品,如空气净化器、环境检测仪等。虽然,当时雾霾还没成气候,PM2.5还是陌生词汇。
2009年,张跃决定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可持续建筑,而且是绝对的革命者姿态。
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远大发现“建筑”是全世界能源浪费的罪魁祸首。冬天,保温性能差的房子保不住屋内的热气,夏天,隔热性能差的房子又留不住屋内的冷气,所以才要冬天制暖,夏天制冷……
认识到这一点后,张跃开始讨厌自己所处的行业。“空调是一个大量消耗能源的行业,是弥补建筑师错误的一个行业”。他说。
然后,他决定修改这个错误。
此后,远大探索出了几种简单的建筑隔热方式,免费对外推广,甚至自我牺牲,要求销售人员劝说客户实施,从而购买功率更小也更便宜的非电空调。
但应者寥寥,好心,没有得到好回报。
张跃很失望,很痛心,也很愤怒。
“不仅旧建筑的节能改造无人重视,一座座新建筑又成了高能耗建筑——不能再等了,我决定自己进入建筑领域,用工业手段推动建筑节能”。
于是,远大成立了“可建”公司,可建的意思是:可持续建筑。
远大的可持续建筑以钢结构为主,按远大的宣扬,该建筑主要有两个颠覆性特点:第一,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快速搭起来,第二,能实现5倍节能与6倍节材的效果。
带着这两大特点,张跃开始改变世界。
2010年3月6日,上海世博园,6层楼高的远大馆在1天内建成。12月份,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远大馆在8天内建成。
在墨西哥,张跃得到比在国内更高的肯定。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参观其建筑后表示:“对于世界建筑业来讲,这是一次全新的革命。”
张跃好喜欢这句话。
此前,在接受华商韬略采访时,他就这么自我肯定了:
“人类数千年建筑史上,只有过两次革命,第一次是4000年前埃及人发明玻璃,阳光得以进屋;第二次是200年前英国人发明水泥,城市有了高层建筑。我正在启动人类文明史的第三次建筑革命。”
急于革命的他,还在2013年7月抛出了一个“炸弹”:远大要在长沙建一座世界第一高楼,取名为“天空城市”。
蓝图中的“天空城市”,共202层,高836米,比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要高10米,设计使用寿命长达500年,即使9级地震也能屹立不倒。
而对如此雄伟的工程,张跃给出的建设时间却是——基础设施6个月,地面建筑4个月。
与此同时,他还放出一系列的豪言壮语:“我们的目标是占领全球30%的建筑市场”,“一万亿的市场规模也是有可能的”。
但很可惜,他的雄心壮志并未得到他期待的肯定与欢迎。
由于引发的质疑太多,“天空城市”不久即被叫停,但张跃不认输,2015年,他让远大用19天建了一个迷你版的“天空城市”,算是狠狠地证明了一下自己。
【惺惺相惜】
王石与张跃,相识已久。
王石出生于1951年,比张跃大9岁。两人都在1984年下海,并飞快地在各自领域建功立业,成为大V。
两人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三观高度融合。
例如,王石坚持不行贿,张跃则提倡“阳光营销”。2003年,两人在长沙华天宾馆聊了4个小时,除了王石攀登珠峰的趣闻,大部分时间都在探讨贿赂问题。
此外,两人都信奉专业化——一个专注在节能环保的产业创新,一个专注在住宅地产的精益求精,在遍地都是富矿,机会大把的年代,坚守这一点的并不多。
最重要的,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头牌,相互平视。
因为都属于企业家中的“少数派”,两人私交很好。但一个人忙着房地产,一个人忙着空调,碰面的机会并不多。
公开的迹象看,二人关系的升温,源自共同的关心——环保。
2004年,北京首创集团前总经理刘晓光牵头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王石担任副会长,张跃也成了积极分子。
通过这个协会,王石找到了从事环保公益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跃则放弃了乘坐私人飞机的习惯,从一个享乐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极简主义者。
真正让两人越走越近的,还是建筑。
2009年,远大推出可持续建筑后,张跃跟王石的交流更多了一些,也更多涉及到了各自的根本关切。
作为房产业的老大哥,王石很早就开始探索住宅工业化,但王石显然不如张跃激进。万科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侧重于外墙板、内墙板、楼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能达到50%或者更高。远大则是“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部品化率远远高于前者。简单地说,远大也要革万科盖房子的命。
公开消息显示,王石对远大模式的真正关切开始于2016年,那也是他人生的另一个比较低谷的时期,甚至是万科让他比较伤心,甚至灰心的时期。
2016年1月,王石应张跃邀请,分别前往长沙和岳阳,考察了远大的钢结构建筑装配技术,然后比较保守地给出了一个“有不错的市场前景”的结论。
十几天后,张跃又跑到深圳拜会王石。
交流结束后,王石称“万科和远大的合作落地项目指日可待”。
然后,两人应该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甚至讨价还价,直到2018年4月28日,在告别万科300天后,王石宣布了自己远大联席董事长的新身份。
“2002年,我去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由于气候变化,没能见到雪,后来去南极,发现南极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冷。这让我对环保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远大的环保是很纯粹的,实际上,我是被远大的环保理念、还有生态农场深深感动了,远大是一家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供应商负责的企业。”
王石在谈到自己的选择说。
而此前,他已对张跃有过相似的表白。2017年11月,在谈及欣赏的企业家时,王石说:“在环保事业上,我没有张跃那么纯粹,其实我做环保事业是有功利心的,我想证明我有实力把企业做的好,还能把公益做好的能力,其实这从佛教上讲就是还有执念”。
张跃不但曾经有过执念,甚至还执得很铺张。
1990年代,张跃一度有6亿的现金躺在银行,“自己需要什么就买,没有任何忌讳”。他买了飞机,而且买了六架。据说,在购买波音当时最好的一架飞机后,波音副总裁都一半羡慕,一半玩笑地问:“你能借我开开吗?”
2004年,张跃看到一个数据:每棵树每年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从长沙到北京,他的飞机要消耗2吨油,换算下来,飞一趟相当于砍8棵树。
而他每周都要飞一两次北京,这让他感到不安,“脑海里面总有8棵树的影子在闪,尤其是看到窗外的树。这种信息不断刺激你”。
于是,他陆续变卖了5架飞机,只保留了一架。不但尽量减少乘坐私人飞机,还规定少于6名乘客不准起飞。
张跃曾对吃穿住行极为挑剔。酒店要住最好的,晚餐要吃两个小时。一位企业家曾透露,出国时,张跃坚持要吃中餐,有时还自己做,搞到很晚。
后来,张跃看了艾伦·杜宁的著作《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深受影响。改而认为,“人们必须改变生活方式,理性地控制创造财富的力量,创造一个量入为出的社会”。
据说,后来张跃把衣服和裤子控制在10套以内,吃饭绝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汤。
2010年,在深圳卫视接受王石访谈时,他还向王石传授经验:给头发上打油,可以用橄榄油、茶油或花生油,比摩丝便宜,但没有任何化学毒素。
为了环保,张跃甚至提倡只要一个孩子。“他说中国人太多了,多生一个就会多消耗一些世界资源,所以要响应国家号召。”他的夫人说。
“20年前创业的时候很穷,到创业成功变得富裕,再到因为有钱而肆无忌惮消费、享受物质,慢慢就会发现当你什么都有的时候,会丧失很多乐趣。物质消费的乐趣一半是因为稀有。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发现这些东西远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张跃在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时强调:
“当你拥有太多的时候,也是你失去太多的时候”。
【“老男人”的下一站】
王石是公认的经营高手,1984年创办万科,1991年带领公司上市。在他任职的33年中,万科销售额突破了3000亿元人民币。
和王石相比,张跃更像一位首席技术官。若干年前,远大一份官方资料曾这样介绍张跃:多年来,他用70%的精力领导工程师从事产品技术、制造技术、空调系统技术、空调运行管理研究与创新,他本人先后发明40多项专利技术……
远大一位高管曾表示,所有的创新研发都是张跃一声令下,随即开始。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张跃对日常工作管得很少。而且,他从不考虑市场,“如果卖得不好那是宣传不好,我知道它是被人需要的东西”。
张跃的办公室不像一个办公场所,而像一个实验室,摆放着各种设备。他喜欢自己设计、画图、调试。一位工程师透露,张跃曾亲自帮他修改一张图纸,反复修改、反复交流,一连搞了15天。“总裁很勤奋。文件、技术方面的一些规范都亲自编。经常写很多页纸,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吓死人。”
华商韬略主编毕亚军对采访张跃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
“我们聊天的间歇,一位工程师拿着图纸走进办公室找到了他。好像是远大正在自建,或者修复已经自己建好的水、电供应体系,他看了几眼就质疑那位工程师道,你这根管道肯定是错了。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堆图纸,一对比,那工程师还真是错了。改好工程师的图纸,他把绘图笔往桌子一丢说,远大城的每一根管道都是怎么放的,我全部一清二楚。”
远大的《可建技术指引表》也都是张跃一笔一画写的,工程师帮他修改。“这就是我的精神享受。这一万字里包含了多大的技术内容,要累积多少知识,才能做出一个漂亮的房子?!我写了100多个小时,这个过程和画画的过程一模一样,内心分泌的化学品也完全一样。”他说。
一个更偏技术,一个更偏经营,一个侧重钻研事情,一个对人的运筹更高,王石与张跃的搭配,算是联合与互补,而交集之后,真正要做的事,或许就是张跃不惜代价推动的可持续建筑。
为了可持续建筑,张跃已经作了很多改变。
他曾极其偏执地坚持一个“三不原则”——不合资、不上市、不借债。但是,为了发展可持续建筑,也打破了。2010年,他对外表示,著名经济学家、前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已入股远大,将一起参与远大的房地产业务。
胡祖六是湖南人,跟王石、张跃一样,他也是既在专业领域成就了极致,也很热衷社会公共事务,替世界操心,当年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他曾这样表示:
“我对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一直有强烈兴趣,大概与少年时期受湖湘文化浸染,经济学‘经世济民’的特点,哈佛的烙印,以及——或许你会感到惊讶——高盛的传统,都有一定关系。”
在远大,张跃有着“国王”一样的权威,即使进入公司跟随多年的老臣对他也是充满敬畏。现在,“国王”决定邀请另一个王来共襄盛举,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改变。
目前,远大的可持续建筑远远不如预期。王石在宣布新职务时说:“万科和远大今后会加强合作,我也邀请在座的各位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王石和张跃会真正心心相印,甚至白头偕老吗?有了他的加入,张跃对建筑业的第三次革命是否会来得更猛烈些?以及,王石会因此开启自己的第二春吗?
这都还要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绿色体验者,即从事绿色经济体验的社会主体,是绿色理念的受益者、传播及推广者,存在形式有自然人、企业、政府或其它形式的社会组织,绿色体验者作为绿色体验的感受主体,将成为绿色理念的受众和推广者,推动绿色体验的发展与持续进步。
绿色市场的目标用户,是关心绿色发展、对绿色商品和绿色服务具有正确追求和健康购买力非常强的绿色体验者群体。
绿色体验者虽然在总体上有很多共性,如有绿色环保意识、追求生活质量,但其绿色意识、绿色购物行为的深度和广度是有层次之分的。因此,绿色市场的目标用户,可据此进一步细分为核心用户、基本用户、潜在用户。
核心用户是高绿色度的绿色体验者,其绿色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对绿色体验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表现为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绿色体验,对绿色产品的溢价接受程度大于15%,会提出新的绿色需求。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对绿色的态度很积极。
基本用户是中绿色度的绿色体验者,其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对绿色体验还缺乏全面的认识,比如只认识到产品无害性或包装的可循环使用性,而没有认识到生产过程的无污性。他们是选择性购物者,主要选择与自身利益联系比较紧密的绿色产品比如绿色食品、绿色建材,对绿色产品的溢价接受程度为5%-15%。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一般,对绿色的态度比潜在用户积极,受社会相关群体的影响更大。
潜在用户是低绿色度的绿色体验者,其只有模糊的绿色意识,他们意识到应提倡绿色体验,但没有在购物过程中把这种意识具体化,他们的绿色购物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和随机的,是潜在的、不稳定的绿色体验者,对绿色产品的溢价一般难以接受。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对绿色的态度不主动,比较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① 文化因素特征
这是绿色体验者的突出特征,绿色体验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具有更高的绿色购物倾向,并认为这样的行为应该成为社会规范。
② 个性心理因素特征
绿色体验者表现出明显的内在控制型特征,这一心理特征的人与绿色体验倾向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内在控制型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促进绿色发展,积极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更多购买绿色产品。
③ 态度特征
绿色体验者的态度非常明确,相信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减少污染,相信其他人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换句话说,消费者越相信自身的力量,对别人做出相似行为的认定程度越高,或越相信自己的绿色体验行为可以带动别人的绿色体验行为,就会购买、使用更多的绿色产品。
④ 生活方式特征
绿色体验者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注重绿色,节省能源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体验者在购物时选择绿色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转变消费观念为绿色体验,向崇尚绿色、追求健康方向转变。
⑤ 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特征
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不是绿色体验者的突出特征,该因素对区分是否绿色体验者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无论男女、何种职业、处于什么阶层等,都有绿色体验者存在其中。
① 绿色体验行为源于用户追求生活品质的动机。
当用户的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他们就产生绿色体验的需求,开始追求超越物欲的生活,向往美好的生活品质,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心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协调的绿色发展。
② 教育水平对人的行为影响巨大。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能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能接受绿色体验的观念。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政治上比较自由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更关心环境。中国的研究也表明,教育水平最高的一组群体对绿色产品溢价接受能力最强,对以往购买绿色产品的价格满意度最高。
③ 学习对绿色体验行为的产生、强化有极大的影响。
绿色体验者的绿色体验意识的产生和相应实践行动,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损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引起其密切关注;二是绿色知识的普及推广,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推动,提高了绿色体验的理念素质;三是绿色体验者的个人经验积累,从中感受到绿色体验对自身和社会的好处。比如一个绿色体验者开始尝试了绿色食品,出现了好的效果会产生强化作用,增强他对绿色产品的好感和信心,然后会扩大绿色体验的范围,如购买节能家电、绿色家具等。
④ 收入是实际购买选择的重要制约因素。
由于绿色产品在定价时要把保护环境所支出的成本纳入其中,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所以价格相对较高。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人们绿色体验的诸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人均月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人们就会在改善环境方面花钱,进行绿色体验。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月家庭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人100%购买过绿色产品,其购买行为明显表现出高绿色度的绿色体验者特征。
⑤ 个性因素影响用户对绿色体验的态度和行动。
在关心生态问题上,内在控制型的绿色体验者会积极看待绿色生活方式,从而更可能购买绿色产品。相反,外在控制型的消费者面对污染问题会感觉无助,认为自己买不买绿色产品对整个环境的改善于事无补。
⑥ 人们的态度与绿色体验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国外研究认为,绿色体验者对污染问题的认识程度会影响他对绿色的态度,对绿色的态度又会影响他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态度,对绿色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的人会参与绿色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活动。但是我们常常发现积极的态度并不等于积极的行动,在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引发绿色体验者对相关细节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然后形成新的态度,这更强有力,更可能引导行为选择。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