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作者简介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作者简介

戴德胜,1974年出生,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空间景观规划研究所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新加坡邦城规划南京公司总经理,苏州大学邦城未来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地旅游研究发展中心总规划师。戴德胜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与交通、空间规模尺度、总部办公区位选址等领域;发表规划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学术论著2部;主持或参与百余项重要规划设计,具有丰富的城市规划设计实践经验。

段进,1960年12月生于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段进教授长期从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教学和规划实践工作;著有《城市空间发展论》等9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主持了多项重要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成果曾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银奖,部省级一等奖等多项。

查看详情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燃气蒸汽生器

  • DSZQ-520,蒸量:520L 输出功率:320KW,1900×1070×1465,280kg
  • 自由能
  • 13%
  • 佛山自由能电器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LOFT楼轻钢龙骨板带动企业发展

  • 2.4*1.2/old 建筑建材
  • 欧拉德
  • 13%
  • 山东德州欧拉德新型机械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模数式伸缩缝

  • C40
  • m
  • OVM
  • 13%
  •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模数式伸缩缝

  • E40
  • m
  • OVM
  • 13%
  •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模数式伸缩缝

  • Z80
  • m
  • OVM
  • 13%
  •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数控三钻床

  • 1250.0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压喷药系统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压喷药系统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压喷药系统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压喷药系统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餐梯K8

  • 提升高度4.8m,载重600kg,停站2,速度1m/s
  • 1台
  • 1
  • 上海三菱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28
查看价格

球墨铸铁管(K8级)

  • DN600(K8级)、DN800(K8级)
  • 800m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8-06
查看价格

数字化空间信息系统

  • 数字化空间信息系统具备综合管廊三维空间建模能力,能够和监控调度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支持三场景展示实时数据和各种设备动画;具备二三维一体化功能,支持CAD制图,可以直接对DWG等矢量图纸编辑
  • 1套
  • 2
  • 四川艾德瑞电气、大连谷瑞特科技、广州启德信息、大唐电信、清华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2-10
查看价格

发展历程

  • 视频 发展历程
  • 48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综合运系统

  • 综合运系统
  • 1套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12-31
查看价格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内容简介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从城市空间层级性入手,探讨城市空间各个层级结构的合理人口规模和空间地理尺度,以及这些比较理想的空间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问题;接着在空间层级规模尺度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中国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通过世界典范性城市的横向对比研究,借鉴其各个空间层级的发展策略,总结发展经验,提出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可供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笔者段进,戴德胜有着长期的国内规划设计实践及在新加坡规划机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工作学习的经历,对新加坡、欧洲以及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有着较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查看详情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图书目录

空间序

前言

1绪论

1.1城市空间发展语境与问题

1.1.1气候变化与城市低碳发展

1.1.2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高速城市化进程

1.1.4城市交通结构转型

1.1.5城市空间结构转型

1.2既往研究

1.2.1国外研究

1.2.2国内研究

2城市空间与交通层级系统

2.1系统层级性特征与反馈机制

2.1.1系统层级性的涵义与特征

2.1.2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互馈机制

2.2城市空间系统层级结构

2.2.1城市空间结构层级性

2.2.2城市空间层级的协同作用

2.2.3空间层级结构与规模尺度

2.2.4空间层级结构对交通组织的反馈作用

2.3城市交通系统层级结构

2.3.1交通速度

2.3.2交通出行时间预算

2.3.3交通的层级性与空间规模尺度

2.3.4交通层级结构对空间结构的反馈作用

3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抉择

3.1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和约束条件

3.1.1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挑战

3.1.2城市交通发展的硬约束

3.2城市交通方式外部性以及特性比较

3.2.1交通方式外部性比较

3.2.2交通方式特性比较

3.3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抉择

3.3.1绿色交通发展理念

3.3.2城市交通方式的分类和选择

3.3.3公共交通与非机动交通方式时空特性比较

3.3.4城市交通战略发展模式的抉择

4B级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和发展策略

4.1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理论、实践及其问题

4.1.1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理论发展

4.1.2中国居住区规模的等级划分及其问题

4.1.3中国居住区规模等级划分的调整和发展

4.1.4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4.2城市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以及作用机制

4.2.1研究对象概况

4.2.2空间基本发展单元人口门槛规模研究

4.2.3空间基本发展单元人口规模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探讨

4.2.4规模尺度的影响因子与作用机制

4.3发展模式比较与策略建议

4.3.1研究案例概况

4.3.2发展模式比较

4.3.3发展模式创新与策略建议

5城市T、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和发展策略

5.1城市T、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5.1.1“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

5.1.2霍氏理论实践和影响

5.1.3中国特大城市空间中观层级结构发展特征和问题

5.2T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以及作用机制研究

5.2.1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5.2.2空间地理尺度确定

5.2.3人口规模确定

5.2.4理想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5.2.5规模尺度影响因子作用机制

5.3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研究

5.3.1空间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5.3.2空间地理尺度的确定

5.3.3人口规模研究

5.3.4理想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5.4发展模式比较与策略建议

5.4.1城市空间发展单元案例分析

5.4.2发展模式比较与建议

6公共交通导向发展下的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与发展策略

6.1公交都市理论发展和系统构成

6.2公共交通系统层级特性和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

6.2.1公共交通方式的主导空域推导

6.2.2苏黎世公共交通层级性与空间地理尺度

6.2.3新加坡公共交通层级性与空间地理尺度

6.2.4公共交通系统层级规模尺度确定

6.3典范性公交都市发展模式借鉴与策略研究

6.3.1公共交通枢纽层级性与城市空间中心层级耦合

6.3.2公共交通廊道与层级性

6.3.3“街”“路”适度分离

7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7.1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态势理论研究

7.1.1中国城市多中心发展概念的失效

7.1.2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趋势

7.1.3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与交通

7.2中国城市空间层级结构的重构

7.2.1K8空间层级系统理论推演

7.2.2K8空间层级系统演化机制

7.2.3K8空间发展模型的建构

7.3K8空间发展模型的特征

8发展策略建议与实施

8.1构建绿色联合交通导向发展的空间结构

8.1.1树立绿色联合交通的发展战略

8.1.2通过绿色活动廊道引导土地开发

8.1.3促进城市空间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高度耦合发展

8.1.4引导城市空间有边界弹性地生长

8.2强化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发展

8.2.1构建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

8.2.2建设非机动车系统

8.3限制私人机动车导向发展

8.3.1改善城市空间环境

8.3.2规划新的城市功能活动

8.4策略实施

8.4.1树立长远目标

8.4.2制定政策和法规

8.4.3考虑策略实施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8.4.4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形式创新

8.4.5强调公共参与

8.4.6注重信息交流与教育宣传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2100433B

查看详情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作者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作者简介文献

旧建筑中功能空间置换与改造模式探析 旧建筑中功能空间置换与改造模式探析

旧建筑中功能空间置换与改造模式探析

格式:pdf

大小:445KB

页数: 3页

在提倡生态与节约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已存在的有价值但又不是文物遗产的旧建筑进行有效再利用研究,其再利用模式将有效减少拆除重建所造成巨大的物质资源浪费。以咸宁市某医用教学楼改造为例,对建筑改造空间置换与功能重组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功能空间的有效再利用与改造模式。指出旧建筑具备有效合理的再利用与发展前景。

基于TOD模式的厦门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系统整合发展研究 基于TOD模式的厦门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系统整合发展研究

基于TOD模式的厦门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系统整合发展研究

格式:pdf

大小:445KB

页数: 4页

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初,T OD发展模式在新城市主义的倡导下应运而生,但是中西方国情各异,中国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T OD发展模式,而应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T OD模式.结合笔者在厦门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厦门市为实证案例,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探讨了厦门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提出了T OD模式下的轨道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策略,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结构在这3个层面的对接是T OD发展模式得以实现的根本.

绿色发展内涵与背景

绿色发展内涵

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

绿色发展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所谓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为因素主要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剧增加。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1.1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占80%,美国占26.9%居首位,而中国也已经居第二位,占8.2%。1950—2002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仍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不只是美国负有减排的第一大历史责任,同样即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少的中国也已经负有第二大历史责任。并且根据最新估计,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第一的大国。因此,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中国也已经面临来自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

实际上,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出于对国际压力的反应,更是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绿色发展,这体现了中国人发展理念的创新,甚至也可以说是对世界的发展理念的贡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又是一个契机,中国需要把握住这次发动甚至领导“绿色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2012年10月11日,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表示,当前绿色发展已大势所趋,投资促进工作要做好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工作。当前在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投资促进工作要为实现我国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服务,必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 绿色工业革命兴起

一方面可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将是人类目前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我们称之为“绿色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和前几次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之前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在经济总产出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在增加。而绿色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工业或者经济总产出提高的同时碳排放下降,甚至是“脱钩”。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包括核能的使用。

回顾1750年以来全球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世界上至少已经完成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是英国领导的蒸汽机革命,人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启动了第一次工业化、现代化。而中国恰恰在这个时期沉溺于清王朝盛世中,虽然这的确是中国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巅峰时期。但是,我们失去了第一次向工业文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转型的机会。

第二次是美国领导的铁路革命、钢铁革命、电力革命以及化石能源(石油)革命。中国同样也在这场革命中失去了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革命,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这场革命过程中,其实中国一开始是落伍者、边缘化者(Marginalized)。也正是在这场革命日益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意识到了世界新技术的革命,并且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才使得我们抓住了最后的机会。由此中国开始变成了追赶者,从成为了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积极采用者、进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用户国、生产国和出口国。

以上是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的不同表现。另外如果从中国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角度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过程,如表1所示。在182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初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发展的顶峰。此时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将近1/3,达到了32.9%,而此时英国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5.81%。到了1870年,英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的GDP占世界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1%,而中国则迅速下降到了17.2%。之后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开始迅速崛起。1870年美国的GDP相当于中国的大约一半,而到了1950年已经相当于中国的6倍。并且1950年的时候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降至历史的最低点,仅有4.5%。而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主动应对现代化的挑战并积极地追赶,于是中国的GDP占世界比重也从1980年的5.2%迅速上升到了2006年的16.78%,也迅速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

这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浩浩荡荡的潮流。当世界潮流来临之前或者是来临之中,我们必须要对外开放,积极地迎接并参与。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更是如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3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脱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体制和观念,而这一次我们实际上是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来主动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次绿色革命最大的创新点也是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即经济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不随之增加。具体来说,绿色革命也伴随着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业、绿色消费以及绿色住宅,等等。因此尽管中国因气候变化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和挑战,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因此实际上历史已经不允许我们再犯过去那样的错误,未来更不允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进则退,甚至进慢了也是退。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这就是现在的全球背景,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 中国发展模式转变

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的时候,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对国际社会做出承诺,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己需要去主动减排。实际上这是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而不只是迫于国际上的压力。这也涉及中国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化"para" label-module="para">

(一)中国的“自然国情”

对于中国自然国情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具备。199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一次对中国的“灾害国情”做了一个描述,作者本人也参与了。当时的提法就是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影响损失巨大的国家。这是当时我国科学家的共识,但还不是社会共识,更不是政治共识。

当受到了自然界的严重惩罚之后,这个共识才逐渐形成。在我国受到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之后,我们才形成了对自然灾害国情的政治共识。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谈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重新认识中国的自然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①其实当胡锦涛讲这句话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建国快60年了。这段话并不是在新中国建国时1949年由毛泽东提出的,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受灾人口最多的国家。从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约2.1亿人,而中国占到了其中的1.1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受灾人口的52.4%,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国情。正是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本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在温室气体的制造和排放上中国是后来者,但是我们的受害却是最严重的。

另外从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来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粮食减产是380万吨,相当于当时每年粮食总产量的2.1%。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的直接粮食减产就达到了3 290万吨,相当于同时期年均粮食总产量的7.0%,因此我们可以视自然灾害为当前对粮食和农业的最大威胁。

再从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已经是相当高了。后来由于我国GDP规模迅速增大,所以这个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损失的绝对数还是在大幅度上升。例如,仅2008年的南方雪灾就造成了1 56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上的GDP越来越多,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也在提高,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此外,灾害经济损失占当年新增GDP的比例同样也很高。作者本人曾经直接参与了“国家综合减灾防灾‘十一五’规划”,里面规定得很清楚,要求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要小于1.5%,但是最近两年的实际情况已经超过了这个比例。

另外,以上列出的损失指的只是直接经济损失,并没有包含人员的伤亡数。实际上人的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此我们也提出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有“两个明显减少”,第一是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明显减少,第二就是人员的伤亡数要明显减少。

(二)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规划的时候,首次明确提出要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回溯一下从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

努力是先成功后逆转。在“九五”时期(1996—2000年),尽管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影响,我国仍保持了8.63%的经济增长率,而且现在看来这也是比较符合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一个数字。而这个时期一个很好的现象是我国实现了能源消费的低增长,只有年均1.10%,从而使得能源弹性系数非常低。这一时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的增长只有0.127个百分点,因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所“脱钩”。最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在下降,年平均下降2.8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九五”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得到了转变。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十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没有得到很好的强调,并且也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提出来。因此在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出现了急剧的增加。如表2右边一栏数据所示,从2001到2008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与前一个阶段(1996—2000年)相比只提高了1.6个百分点,但是资源代价和污染代价都是巨大的,例如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就比前一阶段提高了8.3个百分点,达到9.4%。因此我们称之为“高代价的高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净福利”应该等于名义GDP减去各类损失,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国在这一阶段的“高增长”其实是得不偿失。

中国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针对“十五”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逆转,2005年10月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首次做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尖锐地批评了“十五”规划期间没实现节能减排,也没能很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份报告当时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十五”规划期间的两个突出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单位GDP能耗上升,本届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定量指标,并且首次将其作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通过法定程序在2006年由全国人大通过并正式开始实施。

过去30多年我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取得这些经济成就很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在这一时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了30多年的国际和平环境。假如我们未来想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则必须继续构筑新的国际和平环境,而这个国际和平环境本质上就已经需要中国能够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稳定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减排。这既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的责任。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十二五”规划时重要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 十三五纲要提出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 2012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发布38个城市绿色体检

《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首次把统计分析和民众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特别增加了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了解民众对所居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政府绿色行动的综合评价。在38个重点城市的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克拉玛依、银川、西宁、厦门、杭州、重庆、成都、珠海、青岛、宁波排前10位,合肥、长沙、呼和浩特、武汉、兰州列后5位。民众对当前城市绿色发展的总体状况持肯定态度。

查看详情

建筑与都市·神圣空间内容简介

《建筑与都市·神圣空间》编辑推荐:人们进入教堂、神社或者庙宇之时会惊讶于内心的平静,这难道是因为这些建筑能平等地接纳那些前来寻求慰藉或是偶然造访的人们?

查看详情

绿地模式简介

绿地模式(Greenfield,又译为绿灯区模式)是用于无线网络IEEE802.11n通讯协定中的一种提高传输速率的模式。它拥有最大的速度传输,最广的传输范围。以发挥IEEE802.11n的最大潜能。

绿灯区模式在使用时会忽略掉早期的一些标准,它名称的意义也在于是全速通行的“绿灯”,而没有“黄灯”(指的是速度较慢的早期通讯协定标准IEEE802.11a与IEEE802.11g)、“红灯”(指的是IEEE802.11b)。如果某个无线网络采用此种标准,则使用IEEE802.11a、IEEE802.11b与IEEE802.11g的使用者就无法使用该网络。但是支援IEEE802.11n的使用者则可以享受最快的传输速度。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