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又无毛无花粉,在精密仪器厂、钟表厂也极适宜。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生产潜力很大,发展毛竹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龙游县。
毛竹是我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
树竿高2— 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
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缢缩或肿胀,或其节交互倾斜,中、下部正常节间的上端也常明显膨大,竿壁厚...
竿高5-12米,直立,直径2-6厘米,幼竿深绿色,无毛,被,尤以在下方更为显著,老竿无毛,有纵脉;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而有沟槽,节间长30-40厘米,最长可达80厘米;箨环木栓质隆起,起初具紫褐色刚毛;...
自县委县政府发展“南竹北拓”以来,石佛乡毛竹种植发展迅速,已有丰产毛竹基地1万余亩,主要以大力山村、西金源村、三门源村及峰塘山村为主。 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浙江省龙游县发展竹产业,并非一昔之功。1933年《中国实业志》就曾记载,“毛竹为浙江省特产,尤以龙游等县为最著。”龙游毛竹闻名至今,与当地生长环境息息相关。龙游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温度适宜,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适宜竹林的生长。当地竹林资源丰富,享有“浙西竹库”之美誉。
受限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轴中,这条竹龙一直在沉睡。直到80年代初,龙游的竹林生产还处在一种“低产、低值、低效”的恶性循环之中。竹林稀疏,经营粗放,重采轻养,大小年明显,经济效益低下。全县24万亩竹林,低产竹林面积竟达16.7万亩,占总面积的67.5%。亩均立竹不足80株,年产竹材470公斤、竹笋20公斤左右,每亩经济收入只有二三十元。
如何帮助山区人民摆脱贫穷落后,如何振兴山区经济,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技术革命促升级
据龙游县林业局局长钱竹清介绍,1983年,龙游县承担了林业部下达的3500亩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林建设项目,经过不懈努力,这一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并于1986年开始在全县10万亩毛竹低产林中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到1989年,这些低产竹林产值比改造前净增1613.5万元,亩均增值161.4元。省内外专家在鉴定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0年,龙游县又以建设10万亩笋竹两用丰产林工程为契机,承担了“竹林丰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该项目实施3年后,项目区竹材、竹笋产量与实施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9%和163%,项目新增产值1.45亿元,利税6763万元,创汇884万美元。项目荣获1995度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毛竹林培育技术又向笋竹两用林、工业用竹材林等方向发展,培育水平不断提高。龙游先后实施了“115竹业开发”、“千元竹山”、“一竹三笋”、“南竹北拓”等10多个工程项目,极大地提高了竹林的集约经营水平。全县毛竹林面积已从1985年的24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38.5万亩,毛竹蓄积量从2100万株增加到5500万株,竹业栽培产值从原来的450万元增加到2.4亿元。竹农种竹养竹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每年竹子造林均按万亩的速度递增,且质量好、标准高。
记者在《中国竹子之乡》的陈述报告中获悉,龙游对笋竹两用毛竹丰产林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制定的我国笋竹两用毛竹林第一个省级系列地方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笋竹两用毛竹林》,为全国竹区提供了经验和示范。浙江省及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7省(自治区)40多个市县纷纷前来参观考察,笋竹两用毛竹丰产林技术推广应用辐射面积达600多万亩。
“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逐步壮大竹产业,竹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龙游县委书记诸葛慧艳告诉本社记者,2007年,该县竹产业总产值达17.2亿元,居浙江省第三位,其中一产2.4亿元、二产13.7亿元、三产1.1亿元。
龙头劲舞带发展
在牵引带动竹农增收致富方面,龙游的笋竹龙头企业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连接市场,龙游搞活了流通,提高了笋竹附加值,带动基地建设,以及山下、山上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溪口镇灵山村吴雪荣向记者介绍说:“加工好竹胚板、竹段都卖到腾龙竹业公司作半成品,有多少"吃"多少。”他高兴地说,自从和“腾龙”攀上亲,竹加工买卖就大有“奔头”。
腾龙竹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是龙游县首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为提升产品质量,公司与浙江林学院、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产品质检站等5家单位联合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吴雪荣一样,竹农们都喜欢把加工成的半成品卖给当地的各家竹制品加工企业。
浙江腾龙竹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樟清告诉本社记者,发展竹产业真是达到了双赢局面了,我们“腾龙”靠小竹子打造出大产业,其高档竹子制品漂洋过海,大踏步进入欧美高级市场,成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出口的佼佼者。同时,我所在的那个镇,老百姓在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是一年比一年多,竹农的生活越过越好。
据诸葛慧艳介绍,近几年来,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的要求,龙游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给于贴息和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奖励,建立了出口贴补制度。累计用于出口贴补资金达300多万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对龙头竹加工企业技改项目给予优先贷款支持。仅信用联社竹产业贷款余额就有1亿多元。
通过倾斜政策扶持,龙游竹制品加工企业加快了成长。2007年,以生产竹胶板和水煮笋为主导产品的竹加工企业数比1985年增长16倍多,年加工产值提高200多倍。形成了一批以生产食品、竹板材系列产品、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竹编工艺、造纸等产品为主的国家、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有效提高了竹产业市场竞争力。
龙游县还着力打造企业集聚平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了溪口竹木加工园区和城南工业园区竹加工功能区块。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竹加工企业已从1985年的30多家发展到550家,加工农户3200余户,竹加工产品已从原来的几十种扩大到10大类400多种。竹加工年产值由1985年的500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13.7亿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
持续发展拓新路
为实现竹林的可持续发展,龙游县除了推广护笋养竹、抚育施肥、合理砍竹、科学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常规竹林丰产培育技术外,还积极发挥“万亩竹海”特色,大作“竹”文章,发展旅游业。在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上,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浙江大竹海森林公园、百里竹子绿色长廊、竹海畲乡风情、竹海赛车道等竹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龙游南部竹山区以“农家乐”为形式的竹海生态游从无到有,蒸蒸日上,逐步成为都市人群的时尚活动,同时也给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做竹拉丝生意虽然好,一年纯收入有10万元,可总有一天竹资源要被砍光。农家乐就不一样了,不消耗资源也赚钱。”在龙游县庙下乡晓溪村“蓝色天际”农家乐,老板伍祥洪告诉记者,“浙西大竹海”让城里人慕名而来。“还有每年一届的浙江省登山比赛和庙下酒文化节,同样让大家鼓了腰包。 罗家乡岭根村基本情况罗家乡岭根村地处龙南山区罗家乡南部,与大街乡相邻,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96户,人口634人。山林面积9039亩,其中竹林面积8000余亩”
竹龙翱翔金满地
记者在《中国竹子之乡》的陈述报告中发现,龙游人已经为自己的明天谱好了蓝图。在这份详尽的计划书里,龙游将充分发挥竹产业的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竹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建成中国竹板材和竹笋制造业的先进基地。同时,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大竹区的竹产业发展中心,国内外竹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争取到2020年,全县竹林面积达到50万亩,竹产业总值达到48亿元。
到“十一五”期末,龙游的竹林面积将达到42万亩,竹产业总值达到26.3亿元。为实现这个目标,龙游将继续提升一产,推进竹林资源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对新造竹林继续给予扶持,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和个人种植毛竹,进一步加大科技兴竹的力度。
同时,龙游将主攻二产,全力打造中国先进竹加工基地。通过制定扶持政策,鼓励竹加工企业增加技改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创建品牌。龙游将进一步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竹加工业集聚发展。
在发展三产方面,龙游将继续提升竹林生态旅游的品位,重点抓好“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开放市场,引入资本,开发竹区景观项目,并着力发展和提升竹区“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品位。同时,充分发挥龙游笋竹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与环境优势,做好竹产品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适时组建省际竹产品专业市场。2100433B
乡土建筑与龙游石窟的关系探析
乡土建筑与龙游石窟的关系探析 作者: 席辉, XI Hui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9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2012,40(17) 参考文献(3条) 1.余绍宋 龙游县志 1991 2.柴福有;陈昌华 浙江衢州地区红砂岩石室群成因探析 2003(01) 3.章松祥 "红砂岩"就在龙游 2000(05)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nykx20121706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