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孙璞、马贵宝等。
北京英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晨阳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等。
14.2*0.000001/摄氏度
铜17.7X10^-6/。C 无氧铜18.6X10^-8/。C 铝23X10^-6/。C 铁12X10^-6/。C 普通碳钢、马氏体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为1.01, 奥氏体不锈钢为1.普通碳钢1米1度1...
Q345热膨胀系数Q345热膨胀系数:(10.6-12.2)×10的-6次方/K(当20-100℃时)。Q235热膨胀系数Q235热膨胀系数:(10.6-12.2)×10的-6次方/K(当20-100...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主要 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衡量材料的热稳定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测定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方法很多,有示差法(或称“石英膨胀计法” )、双线法、 光干涉法、 重量温度计法等。在所有这些测试方法中,以示差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 国内 外示差法所采用的测试仪器很多,有分立式膨胀仪和卧式膨胀仪两种。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材料的膨胀曲线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2) 掌握示热法测定热膨胀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3) 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曲线,确定 45钢的特征温度。 二、基本原理 对于一般的普通材料,通常所说膨胀系数是指线膨胀系数,其意义是温度升高 1℃时单 位长度上所增加的长度,单位为 cm·cm-1·℃ -1。 假设物体原来的长度为 L0,温度升高后长度的增加量为△ L,则: △ L/ L 0=α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热机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 1.2 掌握热膨胀系数的概念以及测定方法。 2. 基本原理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它是衡量材料的热稳定 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测定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方法很多,有示差法(或称“石英膨 胀计法”)、双线法、光于涉法、重量温度计法等。在所有这些测试方法中,以示差法具有广 泛的实用意义。 当物体的温度从 T1上升到 T2时,其体积也从 V1变化为 V2,则该物体在 T1一 T2的温度范 围内,温度每上升一个单位。 单位体积物体的平均增长量为平均体膨胀系数。 从测试技术来 说,测体膨胀系数较为复杂。因此,在讨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时,常常采用线膨胀系数,其 意义是温度升高 1℃时单位长度上所增加的长度,单位为 cm·cm·℃ -1。 将试样装在装样管内用顶杆压住试样,顶杆与位移
一、基础标准
GB/T 1426—2008 炭素材料分类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718—2008 炭素材料术语
GB/T 26297.1—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 笫1部分:底部炭块
GB/T 26297.2—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2部分:侧部炭块
GB/T 26297.3—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3部分:预焙阳极
GB/T 26297.4—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4部分:阴极糊
GB/T 26297.5—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5部分:煤沥青
GB/T 26297.6—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6部分:煅后石油焦
YS/T 701—2009 铝用炭素材料及其制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二、产品标准
GB/T 397—2009 炼焦用煤技术条件
GB/T 2290—2012 煤沥青
GB/T 3518—2008 鳞片石墨
GB/T 3519—2008 微晶石墨
YB/T 2818—2005 石墨块
YB/T 4035—2007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
YB/T 4226—2010 炭电极
YB/T 5075—2010 煤焦油
YB/T 5194—2003 改质沥青
YB/T 5299—2009 沥青焦
YS/T 9—2008 阳极炭块堆垛机组
YS/T 65—2012 铝电解用阴极糊
YS/T 285—2012 铝电解用预焙阳极
YS/T 286—1999 铝电解用普通阴极炭块
YS/T 623—2012 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
YS/T 625—2012 预焙阳极用煅后石油焦
YS/T 6992009 铝电解用石墨化阴极炭块
YS/T 763—2011 电煅石墨化焦
YS/T 764—2011 铝用炭素材料热膨胀系数测定装置
YS/T 842—2012 石墨化阴极炭块用石油焦原料技术要求
YS/T 843—2012 预焙阳极用石油焦原料技术要求
三、能耗、安全、卫生、环保标准
GB/T 5817—2009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5600—2008 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21370—2008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5324—2010 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5325—2010 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YS/T 124.1—2010 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1部分:回转窑
YS/T 124.2—2010 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2部分:罐式煅烧炉
YS/T 124.3—2010 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3部分:电气煅烧炉
YS/T 124.4—2010 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4部分:焙烧炉
YS/T 124.5—2010 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5部分:石墨化电阻炉
YS/T 131—2010 炭素制品生产炉窑能耗限额
YS/T 664—2007 铝用炭素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热媒炉
四、分析检测方法标准
GB/T 26293——2010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冷捣糊和中温糊未焙烧糊捣实性的测定
GB/T 26294—2010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 冷捣糊中有效粘合剂含量、骨料含量及骨料粒度分布的测定喹啉萃取法
GB/T 26295—2010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 四点法测定抗折强度
GB/T 26310.1—2010 原铝生产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部分:二甲苯中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 26310.2—2010 原铝生产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2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26310.3—2010 原铝生产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3部分:表观油含量的测定加热法
GB/T 26310.4—2010 原铝生产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4部分:油含量的测定溶剂萃取法
GB/T 26310.5—2010 原铝生产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5部分:残留氢含量的测定
GB/T 26930.1—2011 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 煤沥青第1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 共沸蒸馏法
GB/T 26930.2—2011 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 煤沥青第2部分: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
GB/T 26930.3—2011 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 煤沥青第3部分: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
GB/T 26930.4—2011 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 煤沥青第4部分:喹啉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GB/T 26930.5—2011 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 煤沥青第5部分: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YS/T 63.1—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 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焙烧失重的测定。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测定
YS/T 63.2—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部分 阴极炭块和预焙阳极 室温电阻率的测定
YS/T 63.3—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3部分热导率的测定比较法
YS/T 63.4—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4部分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YS/T 63.5—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5部分有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
YS/T 63.6—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6部分 开气孔率的测定 液体静力学法
YS/T 63.7—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7部分表观密度的测定尺寸法
YS/T 63.8—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8部分二甲苯中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
YS/T 63.9—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 氦比重计法
YS/T 63.10一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0部分: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YS/T 63.11—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1部分: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S/T 63.12—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2部分:预焙阳极CO2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S/T 63.13—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3部分:杨氏模量的测定静测法
YS/T 63.14—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4部分:抗折强度的测定 三点法
YS/T 63.15—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
YS/T 63.16—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6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YS/T 63.17—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7部分:挥发分的测定
YS/T 63.18—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8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
YS/T 63.19—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
YS/T 63.20—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0部分:硫分的测定
YS/T 63.21—2007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1部分:阴极糊 焙烧膨胀/收缩性的测定
YS/T 63.22—2009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2部分:焙烧程度的测定 等效温度法
YS/T 63.23—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3部分:预焙阳极空气反应性的测定热重法
YS/T 63.24—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4部分:预焙阳极二氧化碳反应性的测定热重法
YS/T 63.25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5部分:无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
YS/T 63.26—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6部分:耐火材料抗冰晶石渗透能力的测定
YS/T 587.1—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部分 灰分含量的测定
YS/T 587.2—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2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
YS/T 587.3—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3部分:挥发分含量的测定
YS/T 587.4—2006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4部分:硫含量的测定
YS/T 587.5—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5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
YS/T 587.6—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6部分:粉末电阻率的测定
YS/T 587.7—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7部分:CO2反应性的测定
YS/T 587.8—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8部分: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YS/T 587.9—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
YS/T 587.10—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0部分:体积密度的测定
YS/T 587.11—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1部分:颗粒稳定性的测定
YS/T 587.12—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2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
YS/T 587.13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3部分:LC(微晶尺寸)值的测定
YS/T 587.14—2010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4部分:哈氏可磨性指数(HGI)的测定
YS/T 700—2009 铝用阴极炭块磨损试验方法
YS/T 733—2010 铝用石墨化阴极制品石墨化度测定方法
YS/T 734—2010 铝用炭素材料粉料布莱因细度试验方法
YS/T 735—2010 铝用炭素材料炭胶泥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YS/T 736—2010 铝用炭素材料炭胶泥中挥发分的测定
YS/T 758—2011 铝用炭素回转窑直线度测量方法
附录
附录1 ISO/TC 226 铝用炭素材料标准目录
附录2 ASTM D02.05石油、石油焦和炭素材料59项标准目录
附录3 铝用炭素材料系列标准新进展2100433B
《铝用炭素材料标准汇编》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1 绪论
1.1 碳
1.1.1 碳的形成
1.1.2 碳的发现简史
1.1.3 碳元素的基本性质
1.1.4 碳的存在形式与用途
1.2 炭素材料
1.2.1 炭和碳的区别与使用
1.2.2 炭素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2.3 典型炭素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1.3 铝用炭素材料
1.3.1 铝用炭素材料的分类
1.3.2 铝电解用炭素阳极
1.3.3 铝电解用炭素阴极
1.4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在炼铝生产中的消耗
1.4.1 铝电解用炭素阳极消耗
1.4.2 铝电解用阴极的消耗
1.5 锅电解用炭素厂的建设与设计原则
2 铝电解用炭素制品的原料及物理化学性能
2.1 概述
2.2 铝电解用炭素制品的原料和辅助原料
2.2.1 石油焦
2.2.2 沥青焦
2.2.3 煤沥青
2.2.4 冶金焦
2.2.5 电煅煤
2.2.6 无烟煤
2.2.7 天然石墨
2.2.8 炭黑
2.2.9 石墨碎
2.2.1 0 煤焦油
2.2.1 1 蒽油
2.2.1 2人造树脂
2.3 铝电解用炭素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
2.3.1 物理性能
2.3.2 化学性质
3 铝电解用预焙炭阳极制造技术与工艺
3.1 概述
3.1.1 铝电解用预焙炭阳极生产工艺流程
3.1.2 铝电解用炭阳极生产物料平衡
3.2 原料的配料与预破碎
3.2.1 原料的储备
3.2.2 原料的配料与预破碎
3.3 石油焦的煅烧
3.3.1 煅烧的目的
3.3.2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3.3.3 煅烧工艺技术与设备
3.4 沥青熔化
3.4.1 连续快速沥青熔化工艺流程
3.4.2 熔化槽熔化沥青
3.4.3 黏结剂--沥青的选择
3.5 破碎和筛分
3.5.1 破碎和筛分工艺流程
3.5.2 破碎与破碎设备
3.5.3 制粉与制粉设备
3.5.4 筛分与筛分设备
3.5.5 中碎筛分系统的产量与控制
3.6 配料
3.6.1 配料方的编制与配料操作
3.6.2 骨粒度组成的选择
3.6.3 生产返回料的配料
3.6.4 沥青配料
3.6.5 配料用设备与操作
3.7 混捏
3.7.1 混捏的目的与原理
3.7.2 混捏方法与设备
3.7.3 混捏工艺技术与影响混捏质量因素
3.8 成型工艺与设备
3.8.1 成型的目的与方法
3.8.2 振动成型设备与工艺
3.8.3 挤压成型设备与工艺
3.9 焙烧工艺技术
3.9.1 焙烧的工艺过程与目的
3.9.2 焙烧原理及过程
3.9.3 生阳极炭块在焙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3.9.4 焙烧设备与工艺技术
3.9.5 影响阳极焙烧质量的因素
3.9.6 焙烧用填充料
3.9.7 焙烧阳极产生废品的原因分析
3.9.8 焙烧工序的节能与烟气净化
4 铝电解用阴极制造技术与工艺
4.1 概述
4.1.1 铝电解用炭素阴极材料发展简史及其作用
4.1.2 我国铝用阴极制品生产基本现状
4.2 铝电解用阴极材料的分类与评价
4.3 铝电解用炭素阴极生产用原料及工艺流程
4.3.1 铝电解用炭素阴极生产用原料
4.3.2 铝电解用炭素阴极生产工艺流程
4.4 原料煅烧
4.4.1 无烟煤煅烧的目的和方法
4.4.2 煅烧无烟煤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4.4.3 电煅烧炉(electric cakiner)
4.5 原料的破碎、筛分、配料、混捏
4.6 阴极成型工艺与设备
4.6.1 挤压成型设备与工艺
4.6.2 模压成型设备与工艺
4.6.3 振动成型设备与工艺
4.7 炭阴极焙烧与浸渍
4.7.1 焙烧
4.7.2 浸渍
4.8 石墨化
4.8.1 石墨化的目的
4.8.2 石墨化的基础理论
4.8.3 石墨化阴极生产工艺的发展
4.8.4 石墨化阴极生产的设备及工艺技术
4.9 铝电解用阴极块的加工
4.9.1 我国现行不同阴极块加工精度要求
4.9.2 我国现行阴极块加工技术
4.1 0 炭素阴极生产的环境保护
4.1 0.1 阴极生产中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4.1 0.2 炭素阴极厂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4.1 0.3 环境保护措施
5 生产技术管理与检测技术
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
5.1.1 主要技术及消耗指标
5.1.2 质量指标
5.2 原材料及产品的取样技术规范
5.2.1 原煤、焦炭、无烟煤、石油焦、沥青焦、煤沥青、人造石墨、重油、煤焦油
5.2.2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YS/T 62-2005)
5.3 铝用炭素分析方法标准
5.3.1 铝用炭素原料分析方法
5.3.2 铝用炭素制品的分析方法
5.4 国际铝用炭素原料检测标准及IS0标准总汇
6 铝电解用阳极和阴极生产技术的进展及行业可持续发展
6.1 铝电解用阳极和阴极生产技术的进展
6.1.1 惰性阳极的研究问题
6.1.2 新型阳极的开发与应用
6.1.3 石墨化阴极和高石墨质阴极及其应用
6.1.4 异型阴极炭块的开发与应用
6.1.5 复合阴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6.1.6 新型侧部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6.1.7 新型加工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6.1.8 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
6.2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资源问题
6.2.2 生产能耗问题
6.2.3 产品质量问题
6.2.4 工艺与装备水平问题
6.2.5 环保问题
6.2.6 资源综合利用问题
6.3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3.1 原料资源的发展与解决
6.3.2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开发新技术
6.3.3 工艺技术与装备的改进技术
6.3.4 推广应用成熟环保技术和开发新的环保技术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