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管理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首先设定一个理想的售价,然后设定能够支撑该售价的目标成本的定价方法。
基于作业链的目标成本管理在产品设计及战略定价中的运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人工资等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大概只占总成本的5-10%,而间接成本比例大幅度增加,传统成本法失真信息的数额越来越巨大。而且,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产品的市场单价已经逼近成本,容纳不了太多的成本误差。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产品的价格制定等有着重大的影响。
目标成本定价法的缺点:
①若目标成本制定不准确,则会引起价格风险;
②要经受一定时期的亏本经营,企业财务压力较大;
③不适宜劳动密集型商品。
目标成本定价法的优点:
①以“预期成本。为定价依据能增强商品价格的竞争能力;
②目标成本的制定有充分的弹性,有利于企业挖掘潜力。2100433B
目标成本定价法的实质,是企业对销售的产品先定出一个可销的目标出厂价,扣除应缴纳的税金和目标利润后,计算出目标成本,然后通过增加产量、降低实际成本来实现这个目标成本。所以,目标成本是企业为实现定价目标,谋求长远和整体利益而测定的计划成本,而不是产品的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目标成本=目标价格×(1-目标利润率-税率)
目标成本定价法,大都适用于对新产品的定价。新产品投产初期产量小、成本高,如果按批量实际成本加一定的成本利润率定价,所定的价格必然很高,新产品就难以打开销路。若将产品的成本计算从投产初期扩大到较大的批量,产品的单位成本就会低得多。如果按这样的成本定价,就可使产品价格达到市场易销的价格水平,企业就能实现利润目标。但使用目标成本定价法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增加的产量必须能在市场上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