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被糙伏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南。生于旷地或溪边。模式标本采自湖南长沙。
树竿高2— 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
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缢缩或肿胀,或其节交互倾斜,中、下部正常节间的上端也常明显膨大,竿壁厚...
竿高5-12米,直立,直径2-6厘米,幼竿深绿色,无毛,被,尤以在下方更为显著,老竿无毛,有纵脉;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而有沟槽,节间长30-40厘米,最长可达80厘米;箨环木栓质隆起,起初具紫褐色刚毛;...
国槐形态特征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紫竹种苗林地下鞭系分布特征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常栽培于庭园间以作矮绿篱,或盆栽以供观赏。
附:同属观叶植物孝顺竹(Bambusa glauescens)为凤凰竹原种,叶长4~14厘米。也常作盆栽观赏,栽培方法与凤凰竹相同。
竿实心,高1-3米,直径3-5毫米,小枝具13-23叶,且常下弯呈弓状,叶片较原变种小,长1.6-3.2厘米,宽2.6-6.5毫米。
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凤凰竹与观音竹 B. multiplex var. rivierorum R. Maire 相似,与原变种的区别为植株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具9-13叶,叶片长3.3-6.5厘米,宽4-7毫米
原变种孝顺竹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凤凰竹与观音竹 B. multiplex var. rivierorum R. Maire 相似,与原变种的区别为植株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具9-13叶,叶片长3.3-6.5厘米,宽4-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