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批准号 |
50671036 |
项目名称 |
镁合金预镀界面反应与高致密镀层电沉积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103 |
项目负责人 |
余刚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湖南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7-01-01 至 2009-12-31 |
支持经费 |
29(万元) |
轻质镁合金是性能优良的绿色工程材料,但是严重的问题是镁合金极易腐蚀,不致密的金属镀层会引起强烈的电偶腐蚀,现有工艺还不尽人意,需要研究使镁合金获得致密镀层的新方法,完善电镀工艺的新理论。本项目在强碱或非水有机溶液中,应用两步直接电沉积法来获得致密的锌/焦铜膜或镍/焦铜膜预镀层,然后在普通镀液中再进行常规多层电沉积,从而得到高致密的无孔镀层,以避免因电镀阴极性镀层而发生强烈的电偶腐蚀。整个电镀过程取消了对环境十分有害的含氟含铬含氰的表面处理步骤和化学镀镍过程,是一个简洁、高效、环保的镁合金电镀新方法。项目研究电沉积溶液各组分对镁合金腐蚀与钝化的影响,建立镁合金在镀液中的腐蚀反应和成膜反应的理论模型。研究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高致密的Cu/Ni/Cr和Zn-Ni、Sn-Ni、Ni-P耐蚀金属及合金镀层,从而为难镀镁合金的耐蚀金属涂层防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步直接电沉积和非水电沉积方法是本项目的创新。 2100433B
1、除腊-除油-二次沉锌-镀碱铜-镀焦铜-镀酸铜-镀镍-镀铬; 2、除腊-除油-化学镍-镀焦铜-镀酸铜-镀镍-镀铬。
镁是一种很轻的金属元素,其密度为1. 74g/cm3,且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约占地球重量的2.35%。纯的金属镁作为结构材料应用很少,但镁与其它金属组成的合金是一种很好...
镁合金密度小,大约1.79g/cm2
高频脉冲电沉积镍钴合金镀层的硬度研究
29 2 Vol.29 No.2 2009 4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Apr. 2009 1 2 1 1 1 (1. 100044 2. 100081) : CoSO 4 Co SEM XRD Co Co 55 mass% Co Co fcc : : TQ153.2 : A : 1005- 4537(2009)02 - 0141- 04 1 Ni Ni [1~3] Co Co– Ni Co Myung [4] Golodnitsky [5] Co Co fcc Co hcp fcc Co fcc hcp fcc Co Co 142 29 1 : 143 144 29
铝-镁合金磁脉冲焊接界面形貌研究
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对1060铝合金与AZ31镁合金进行磁脉冲焊接试验。结合铝-铝界面形貌,对比探讨磁脉冲铝-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波特征。通过SEM/EDS、纳米压痕试验,着重研究界面"熔化区"的产生机理、分布特点以及此区域的硬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界面呈不规则的波状结合方式,嵌入镁层的界面波远大于铝层;在"熔化区"会生成脆硬的第二相,此相分布在Al基一侧。通过调整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可避免此"熔化区"产生。
若按镀层的成分则可分为单一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和复合镀层三类。
若按用途分类,可分为:
①防护性镀层;
②防护性装饰镀层;
③装饰性镀层;
④修复性镀层;
⑤功能性镀层
单金属电镀
单金属电镀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元素周期表上已有33种金属可从水溶液中电沉积制取。常用的有电镀锌、镍、铬、铜、锡、铁、钴、镉、铅、金、银等l0余种。在阴极上同时沉积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所形成的镀层为合金镀层。合金镀层具有单一金属镀层不具备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如非晶态Ni-P合金,相图上没有的各蕊sn合金,以及具有特殊装饰外观,特别高的抗蚀性和优良的焊接性、磁性的合金镀层等。
复合镀
复合镀是将固体微粒加入镀液中与金属或合金共沉积,形成一种金属基的表面复合材料的过程,以满足特殊的应用要求。根据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化学性质分类,电镀层可分为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两大类。凡镀层金属相对于基体金属的电位为负时,形成腐蚀微电池时镀层为阳极,故称阳极性镀层,如钢铁件上的镀锌层;而镀层金属相对于基体金属的电位为正时,形成腐蚀微电池时镀层为阴极,故称阴极性镀层,如钢铁件上的镀镍层和镀锡层等。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
①防护性镀层:如Zn、Ni、Cd、Sn和Cd-Sn等镀层,作为耐大气及各种腐蚀环境的防腐蚀镀层;
②防护.装饰镀层:如Cu-Ni-Cr、Ni-Fe-Cr复合镀层等,既有装饰性,又有防护性;
③装饰性镀层:如Au、Ag以及Cu.孙仿金镀层、黑铬、黑镍镀层等;
④修复性镀层:如电镀Ni、Cr、Fe层进行修复一些造价颇高的易磨损件或加工超差件;
⑤功能性镀层:如Ag、Au等导电镀层;Ni-Fe、Fe-Co、Ni-Co等导磁镀层;Cr、Pt-Ru等高温抗氧化镀层;Ag、Cr等反光镀层;黑铬、黑镍等防反光镀层;硬铬、Ni.SiC等耐磨镀层;Ni.VIEE、Ni.C(石墨)减磨镀层等;Pb、Cu、Sn、Ag等焊接性镀层;防渗碳镀Cu等。
电刷镀的主要特点是镀液浓度高、阴阳极间距小,并可相对运动,可允许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进而优化了结晶过程,限制了生成粗晶和粒状结晶的可能,细化了结晶,因而镀层结晶细密,孔隙少,耐蚀性十分优异。电刷镀复合电沉积原理与复合镀的沉积机理基本相同,但在工艺上采用电刷镀技术,而镀液中主盐浓度较高。
电刷镀纳米复合镀层虽然在工程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徐滨士等人曾对电刷镀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组织及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快速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30nm 的Al₂O₃纳米微粒,得到纳米微粒均匀分布的复合镀层,且指出纳米复合镀层的生长过程与纯镍镀层相似,可分为三个阶段:均匀生长阶段、微凸体形成阶段和树枝状晶形成阶段。
将脉冲技术用于纳米电刷镀Ni₂SiO₂复合镀层。与直流电镀相比,只要选择适宜的脉冲参数,就能进一步提高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能,使镀层表面更光亮,晶粒更细,更均匀、致密、孔隙更小,同时还提高了强度和耐蚀性。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优异的阻尼减振性能等性能,同时镁合金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镁及其合金被称为“第三个千年的特殊产品”,是继钢铁材料、铝合金之后又一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其意义和作用正在为科学界、工业界和社会所理解。但是镁在所有结构金属中具有最低电位,对其它任何结构金属呈阳极性,并且镁合金表面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保护内部金属不受腐蚀。所以,探讨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解决其腐蚀问题对于镁合金工程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有化学转化膜处理、电化学氧化处理以及涂覆金属或非金属涂层处理等,相关的研究工作很多,但是对比铝合金而言,其工艺水平和理论研究都有明显差距。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喷涂铝层后对铝表面进行处理可获得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镁铝界面结合是下一步利用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显著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的基础。本文将探讨镁合金表面电弧喷涂铝的界面结合性能及提高界面性能的一些工艺措施。
图1为AZ91镁合金电弧喷涂后铝层抛光后的SEM照片,可以看到喷涂铝层有一定量的孔洞,说明仅通过电弧喷涂获得的铝涂层不够致密,孔洞将影响喷涂铝层的力学性能。同时如果孔洞过多并连接形成贯穿裂纹将大大降低铝涂层保护镁基体的能力。图2为AZ91镁合金电弧喷铝后的镁合金与铝的界面结合SEM照片,照片中黑色部分为镁合金,白色部分为纯铝涂层,由照片可以明显看到镁合金基体与涂层间的空隙。能谱线扫描的结果如图3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代表镁元素和铝元素的含量。由图1、图2、图3可知,铝层几乎看不到镁元素,而镁基体中有相对较多的铝元素(对比铝层中的镁元素)。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其一,镁基体原来就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而喷涂采用的是纯铝丝;其二,喷涂过程中铝元素向镁元素方向进行了扩散。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证明第二个原因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总之,经电弧喷铝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材料喷涂层本身和界面结合性能都不够理想,难以通过进一步对铝涂层进行如等离子体微弧氧化等表面处理,也无法满足较为苛刻的使用要求。
为了更好的对比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采用热震实验对镁合金基体与喷铝层结合强度进行测试。试样采用连续加热方式,加热温度由100℃~450℃,间隔50℃,保温时间0.5h,连续冷却。实验结果表明:喷涂后无热处理铝涂层300℃即与基体发生脱离现象,而经过真空条件下450℃保温2h和250℃真空热压1h热处理的样品450℃仍未发生涂层脱落,说明热处理可以改善界面结合性能。
(1)镁合金表面直接电弧喷涂铝涂层,铝涂层本身不够致密,涂层与镁基体间的界面结合为机械结合,界面结合不够致密;
(2)通过较高温度真空保温和较低温度真空热压都可以在某种程度提高界面性能,但较高温度下真空保温的工艺方法一定程度的导致基体晶粒长大而影响性能;真空热压不仅可以提高界面结合性能同时可以提高涂层自身的性能,并且可以采用较低的温度,减少对镁合金基体的影响。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