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千字节每秒(kB/s或kBps)是与以下两式相等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单位:
1,000字节每秒
8千比特每秒
兆字节每秒(MB/s或MBps)是与以下三式相等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单位:
1,000,000字节每秒
1,000千字节每秒
8兆比特每秒
计算机数据界面常以 MB/s 表示速率:
PATA33 – 33 MB/s
SATA150 – 150 MB/s
PCI133 – 133 MB/s
相关单位:兆字节,二进制兆比特,二进制兆字节
吉字节每秒(GB/s或GBps)是与以下三式相等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单位:
1,000,000,000字节每秒
1,000,000千字节每秒
1,000兆字节每秒
8二进制吉比特每秒
如果一个数据流的码率为 8,192 比特每秒,用大小写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如下:
8192 / 1000 = 8.192 kb/s
8192 / 1024 = 8 Kib/s
8192 / (8 x 1024) = 1 KiB/s
8192 / (8 x 1000) = 1.024 kB/s
8192 / 8 = 1024 B/s
字节通常在现代系统中使用,但即使使用了 8 比特 的 字节,kbyte/s 对应的数字也不一定恰好等于 kbit/s 对应的数字的八分之一,这是因为字节的计数可能不包括 帧指示位(framing bits)。举例来说,当在最通用的设置(异步,8 数据位(data bit,DB),无奇偶校验(no parity),1 终止位(stop bit))下使用时,一条 56 kb/s RS-232 的串行线路只以 5.6 kbyte/s 的速率传输——而不是 7 kbyte/s 。 确切地说,使用 kbyte/s 的二进制含义 1,024 byte/s 更常见——相比于 kb/s ——或许是由于与常见的文件尺寸单位千字节(kilobyte)的二进制使用的紧密关系
k 与 Ki 分别表示kilo-(千)与kibi-(二进制千)。作为前缀使用时, k 表示1,000,Ki 表示1,024,因为“Ki”来源于它在计算机方面 2= 1,024 的使用。不幸的是,人们常常错误地用 K 代替 Ki。此外,不知晓其中微妙差别的广大公众,常常不加区别地使用“Kbps”与“Kibps”,造成了混乱。总之,使用“Kibps”通常是正确的。
b 代表 bit(比特),B 代表 byte(字节),1 字节 即8 比特。这会导致混淆。比如当“1M(1 Meg,1 兆)网络连接”字样出现在广告上时,它常常表示 1 Mib/s(mebibit per second,二进制兆比特每秒)或者 1.049 Mb/s(megabit per second,兆比特每秒),即可能达到的最大下载速度实际上仅为 128 KiB/s(kibibyte per second,二进制千字节每秒)或者 131 kB/s(kilobyte per second,千字节每秒)。
基于DSP的低码率实时视频编码器设计与实现
该文以TI公司TMS320DM642 DSP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实现了一个符合MPEG标准的低码率实时视频编码器。主要特色是:提出并实现了中心三步搜索和菱形搜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快速运动搜索: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全零块预先判别方法;针对DSP系统结构以及指令特点对编码过程中的运算密集部分进行专门优化。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快速运动搜索算法性能优于中心三步搜索算法。全零块预先判别机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减小运算量并降低码率。
一种多码率非接触式智能卡解码器设计
在0.18μm 2P4M CMOS工艺上实现了一种符合ISO/IEC 14443 TYPE A(2008)协议的多码率非接触式智能卡专用集成电路解码器。解码器通过两个同步计数器的状态组合恢复单位编码时钟,引进中间变量输出不归零码。采用上升沿触发计数器,优化凹槽容差性能,避免因凹槽信号导致的电源毛刺对数据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解码器支持106 kb/s,212 kb/s,424 kb/s和848kb/s四种码率的改进Miller编码数据解码,对应不同码率均有高凹槽容差性能,满足非接触式智能卡性能要求。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码率(表示二进制信息传输速率的量,即每秒钟的比特数)实际上是电数字终端设备输入、输出的接口码率,即CCITT建议系列的接口码率,如下表。我国和欧洲采用2 048kbit/S系列,北美、日本采用1 544kbit/s系列。为了维护需要,在信息码中要加入若干比特作为传输监控公务信息,
它在光纤中传输的码率大于系列的接口码率。光纤中传输信号的码率。称为线路码码率。商用的设备型号不同其线路码率也不同,无统一规定。
有些测量技术以预测比特误码率数量的统计分析为基础,这种使用普通统计分配法的统计分析可以达到一定的准确性。例如:
P(e)/Log2M P(e)表示波形发生错误并被用户发现的可能性; M是间断信号的数量(例如3表示PAM-3,5表示PAM-5)。
误码的产生是由于在信号传输中,衰变改变了信号的电压,致使信号在传输中遭到破坏,产生误码。噪音、交流电或闪电造成的脉冲、传输设备故障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误码(比如传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各种不同规格的设备,均有严格的比特误码率定义,如通常视/音频双向光端机的比特误码率应该在:(BER)≤10E-9。
由于种种原因,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例如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在通信系统内部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不够理想而使传送的信号发生畸变等。当受到的干扰或信号畸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差错。
什么是差错"_blank" href="/item/通信">通信中,如果发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信号却是“0”,这就是“误码”,也就是发生了一个差错。在一定时间内收到的数字信号中发生差错的比特数与同一时间所收到的数字信号的总比特数之比,就叫做“比特误码率”,也可以叫做“误比特率”。比特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比特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的比特数。
比特误码率是最常用的数据通信传输质量指标。它表示数字系统传输质量的式是“在多少位数据中出现一位差错”。举例来说,如果在一万位数据中出现一位差错,即比特误码率为万分之一,即10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