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 一 部 分
第1章绪论
11电子技术相关基本概念
12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电子技术及
产品
13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
热点
131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32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研究热点
14电路模型
15电子电路的特点及研究
方法
16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模 拟 电 路
第2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2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11本征半导体
212杂质半导体
213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2晶体二极管
221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符号、
类型
222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等效
电路
223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4晶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225晶体二极管的应用
226稳压管
23晶体三极管
231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
应用
232晶体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放大
作用
233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输出
特性
234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4场效应管
241场效应管的结构、类型
242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43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244场效应管的符号表示及主要
参数
245各种场效应管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放大电路基础
3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3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1共发射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
构成
322共发射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
工作原理
33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1静态和动态
332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33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34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图解
分析法
335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小信号
模型法
34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共
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341求电压增益
342求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5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
电路
351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352分压式偏置电路
36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
电路
36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
出器)
362共基极放大电路
*363三种组态的H参数分析
364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
比较
37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71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72波特图
37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
特性
38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81FET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82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
分析法
*383FET三种组态的比较
39多级放大电路
391多级放大电路概述
392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310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41反馈的基本概念
42反馈的分类
4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
4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
改善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5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构成
511差分式放大电路
512差分式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和动态分析
513偏置电路
514功率放大电路
52集成运算放大器
52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52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
参数
523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5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
电路
531求和运算电路
532减法运算电路
533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534对数电路和指数电路
5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
应用
541电压比较器
*542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正弦波振荡电路
6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
原理
6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分类
和分析方法
63RC振荡电路
631文氏桥式振荡电路
632RC移相式振荡电路
633双T式振荡电路
64LC振荡电路
*65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直流稳压电源
71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
72整流电路
721半波整流电路
72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723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73滤波电路
731电容滤波
732其他滤波电路
74稳压电路
741稳压管稳压电路
742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
*743晶体管开关型稳压电路
744集成稳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数 字 电 路
第8章数字逻辑基础
81数制与BCD码
811常用数制
812几种简单的编码
82逻辑代数基础
821基本逻辑运算
822复合逻辑运算
823逻辑电平与正、负逻辑
824基本定律和规则
825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826逻辑函数的化简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组合逻辑电路
91由基本逻辑门构成的组合电路
的分析和设计
911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912组合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92MSI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
921编码器
922译码器
923数据选择器
924加法器
925数值比较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时序逻辑电路引论
101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
概念
1011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模型
1012状态表和状态图
102存储器件
103锁存器
1031RS锁存器
1032门控RS锁存器
1033D锁存器
104触发器
1041主从触发器
1042边沿触发器
1043集成触发器
*105触发器的脉冲工作特性
106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1061代数法
1062图表法
107触发器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设计
111MSI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
1111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1112计数器
1113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1114序列信号发生器
11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方法
11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
器件
121概述
122存储器
1221只读存储器(ROM)
122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123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123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1232通用阵列逻辑(GAL)
1233PLD的开发过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3章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131555集成定时器
132施密特触发器
1321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
触发器
1322集成施密特触发器
1323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133单稳态触发器
1331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
触发器
1332用施密特触发器构成的单稳态
触发器
1333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1334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134多谐振荡器
1341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
振荡器
1342用施密特触发器构成的多谐
振荡器
1343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附录
附录A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
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
举例
B1二极管(1N4148)技术指标及
参数
B2三极管(2N4124)技术指标及
参数
B3场效应管(2N7002)技术指标及
参数
附录C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
简介
C1几种常用的EDA软件
C2Multisim仿真软件
附录D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附录E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
对照
附录F习题参考解答
参考文献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2013年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计算,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介绍电子电路相关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模拟电路,包括第2~7章,内容为: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直流稳定电源;第三部分为数字电路,包括第8~13章,内容为: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引论、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第四部分为附录A~F,内容包括: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举例、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简介、集成电路基础知识、习题参考解答和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对照。
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的介绍,力求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形符号均采用了新国标,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非电类各专业、电气信息类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当然先模拟了,数字电路是建立在模拟的基础上的,加上,你不要误导人家了,,分可以给你,但问题是,你不学三极管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你怎么知道有电流没电流,又怎么知道有电流叫1,没电流叫0呢,那三极管的导通和...
模拟电路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模拟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量。因为所有的电子系统都是要以具体的电子器件,电子线路为载体的,在一个信号处...
数字电路是经过抽象的,人为将其理解为处理数字信号(即高电平“1”和低电平“0”)的电路。数字电路由逻辑门和触发器等基本单元构成,可以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单纯从物理学上看,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没有本...
模拟电路教学案例
总课时号 任课班级 11 电子 科目 模拟电子技术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数 10 课题名称 项目一 任务一 制作与测试二极管整流电路 背景分析 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都与电子线路中所使用的半导 体器件的类型、 性能、工作状态有关。因此, 熟悉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 识,就成为学习与应用电子线路的关键。 本章所介绍的二极管就是一种常用的 半导体器件,其用途十分广泛。 教学目标 确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组成 3.理解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4.会识别二极管并能对其进行检测; 5.会制作与检测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过程与方法 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
课程资源
《建筑CAD(第3版)》数字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为教材配套图纸CAD文件、工程案例、拓展模块等。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 |
内容提供者 |
---|---|---|---|
“建筑CAD(第3版)”数字化资源 |
2021年3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丁文华 |
《建筑CAD(第3版)》配有二维码资源。
《Ansys入门(第3版)》是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序
第1章 CAE及ANSYS概述
1.1 计算机辅助分析概论
1.2 有限元素法简介
1.3 ANSYS软件结构
1.4 ANSYS软件界面说明
1.5 ANSYs0nLineHelp系统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