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研究室
森林工程研究室
江苏正本-南林大节水净水研究中心
测绘工程研究所
绿色建筑与结构研究所
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
水运工程研究所
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
学院一直把支持各类学术活动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定期组织学术沙龙、学术年会活跃学术氛围。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派出专业课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合作科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近年来,先后派出多批教师赴芬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作访问学者或留学。学院每年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合作科研,增进对外联系;派出访问学者,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学术融合,建立了良好的互访交流机制。学院先后承办了采运与工业生态学国际会议等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有20余人次出任国际、全国和省级学术机构的副理事长、理事、委员,形成了宽松、开放、活跃、包容的学术活动氛围。
党委书记: 肖妍玎
院长:魏洋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柳任飞
副院长:戴兆华、李海涛、李强
2100433B
学院当前已设立1个博士点(森林工程)、4个硕士点(森林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岩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工程硕士领域授予点(建筑与土木工程、林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其中森林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二十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200多名博士、硕士。2010年,在读博士硕士生近200人。
2010年,学院在岗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级高级职称16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外聘国内外兼职教授多人。
学院设有森林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给排水工程等6个系,设有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森林工程实验中心和测绘工程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设备资产约1900万元。其中土木工程试验中心为江苏省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设有水运研究所、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江苏正本南林大研究中心、木结构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土建设计室、测绘与工程检测中心、中俄合作交流中心等科研和对外服务机构,每年开展科学研究课题和科技服务项目50余项,年出版学术论文、教材论著100多篇(部),年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学院已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二滩水电站、沪宁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第三大桥、苏通大桥、南京地铁、苏州地铁等建设项目的科技攻关和建设任务,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第三大桥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院与美国、俄罗斯、芬兰、澳大利亚、匈牙利、新加坡、日本等国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将立足现有学科,建成在江苏省土木、交通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和实力地位,在全国森林工程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综合性学科群。
森林工程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培养具备森林工程、道路工程、工程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交通运输、城乡规划、森林工程等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森工、道桥、环境的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特色:
1. 依据森林工程宽泛的专业面,拓展培养方向,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培养目标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前瞻性,又具有适应发展变化的灵活性。
4. 注重了森林工程素质拓展与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工程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森工与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数、理、外、计算机、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掌握工程力学、森林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森林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4.了解国内外森林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工程与环境等的理论前沿及发展趋势。
5.初步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管理的能力与素质。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工程力学、林业工程学、环境科学
相近专业:土木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测量、土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运输工程、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土木工程与环境
工程管理
一. 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受到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全过程项目决策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备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备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房地产估价、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土木工程
一. 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能在道路、桥梁、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等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特别注重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各项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土木工程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设计、试验检测、施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力学
相近专业:工程管理、交通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公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水力学与水文学、交通工程学基础、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施工、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基础工程。
五. 在最新的教育部专业评估中,南林已绝对实力通过评估,位居江苏省前列。
测绘工程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在测绘、交通和城市基础建设、农林、国土资源、海洋、市政等部门从事测绘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数字行业、数字城市应用系统设计及开发工作的中高级测绘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结合土木工程、林业工程的特点和需求,以交通和城市基础建设、林业资源监测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工程测量为主要专业方向;以现代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培养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中高级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测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数字化测图、现代工程测量及空间定位技术,熟悉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及图像处理技术,熟悉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软件应用和开发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通过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1.熟悉各类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
2.具有从事各类测绘控制网的建立,测绘数据平差处理,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与地籍图测绘,各类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等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3.掌握摄影测量和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理论及方法,“3S”理论及应用、开发技能,掌握电子地图及“4D”产品的制作技能。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现代信息查询技术,具有一定的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林业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地图学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测图原理、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PS定位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
给水排水工程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镇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城建环保部门、林业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等从事管理、教育、研究、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化学、力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及CAD绘图、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管理及其它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水处理微生物学、工程应用化学、水分析化学、电工及电子技术、水泵与水泵站、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景观水工程、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1.本科生全部在江宁九龙湖校区,研究生与博士生在四牌楼校区2..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保帧、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
在河西新校区,现在的湖南工大正在崛起哦!详细地址是: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
南京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我校 2015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 ”入选项目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 ”2015年度入选项目的通知》(苏 教研〔2015〕2号)、《关于公布江苏省第三批产业教授 (兼职)名单的通知》(苏教研〔2015〕 4号)、《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15年江苏省优秀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苏 教研〔 2015〕5号)、《省教育厅科技厅关于公布 2015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名单的 通知》(苏教研〔 2015〕6号),我校申报的 2015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评 选结果揭晓。在本次创新工程项目评选中 ,我校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篇、优秀硕 士学位论文 4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4篇;江苏省产业教授(兼职) 32人;江苏 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12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奖 4个(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1个,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轻工与食品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轻工与食品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环境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科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招生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院概况:
土木工程学院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学等4个教学系。拥有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结构实验室以及配套齐全的力学、结构、土工、材料、交通、BIM等6个实验室和1个施工实训基地,实验室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学院拥有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结构、力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土木工程专业群建设省级教育创新高地。
表1 学院内所有本科及硕士的专业层次、设置时间
本科 |
专业 |
层次 |
设置时间 |
|||
土木工程 |
一本 |
1980 |
||||
交通工程 |
一本 |
2000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一本 |
2001 |
||||
工程力学 |
一本 |
2002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一本 |
2009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一本 |
2012 |
||||
硕士 |
土木 工程 |
结构工程 |
一级 学科 |
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 |
2017 |
1998 |
岩土工程 |
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 |
2006 |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二级学科:专业学位 |
2005 |
学院现有教师9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4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6.4%,具有硕士学位的占62.6%。近5年,我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及其他纵向项目50余项,承担横向课题8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1600多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组织出版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等10多部专著或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河北省精品课6门,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等。土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十八所CDIO工程教学模式试点专业之一,土木工程导论、混凝土结构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重点课程。学院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共建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煤矿地面储运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市政道桥施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装配式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科研平台有河北工程大学施工管理研究所和河北工程大学BIM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煤建安共建河北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这些平台为我院科研及学生高质量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努力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实施“善建者家园工程”、“三高就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多年开展结构设计大赛、力学大赛、桥梁设计大赛、BIM建模及施工管理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交通实验等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3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这些毕业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受到全国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尤其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许多人已成为科研、教学、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其中有国内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经理(鸟巢工程项目经理董树恩)、大型设计公司领导(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储倩、北京圆之翰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凡平)、大学知名专家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科研处处长赵顺波),以及行政领导和企业高管,为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载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一代代土木人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践行学校“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的办学理念,秉承“土实木华 力行践远”的院训,擎划经营,孜孜进取,为区域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等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类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以建筑安全为特色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通过江苏省学位办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评审;拥有2个省级教学平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实验室、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和“卓越计划”,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学博、敬业奉献、理实兼备”的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46%,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6.2%,“双师型”教师占比76.1%。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等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15名,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建有建筑结构、工程管理与设计、土木工程综合、工程力学等4个专业实验室,并建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93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总值927余万元,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各实验室管理制度齐全,人员配备合理,充分保证教师、学生上课或自主实验要求。围绕地方、行业、企业“三需求”设定实验实训项目,科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上海建工集团、江苏建工集团等数十家大型建筑企业为我院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
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创立“以注册执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一主线、二能力、三层次、四平台、五模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高校 ”协同育人新路径。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2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形成学校、建设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四方协同”合作新机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36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金桥奖、国家质监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类奖励百余项。1名教师荣获“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名教师荣获“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协调发展”,面向建设工程一线悉心培养“筑具匠心”的应用型土木人才,迄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102余人,学子以“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成为建设领域的栋梁之才。近年来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校算量大赛总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省级奖励981人次,1人被评为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根据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毕业生专业契合度达92%,竞争力指数96%。
学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行业需求,着力打造“高校 ”协同模式。与江苏省住建厅、徐州市建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建,建设特色鲜明的建筑安全工程专业,为淮海经济区800余家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近12万人次,为区域建筑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合作,打造工程抗震研究与震情服务品牌。依托全省高校中唯一的“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断层研究、地震预警与科普宣传,为区域震害防御提供智力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列入徐州市政府“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获批了江苏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防震减灾志愿者站,连续3次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学院与国家网架及钢结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徐州市质监局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大型结构件检测与分析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省质检总局的计量认证,可开展多项对外检测项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连续2次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
学院与中国建工出版社共建了全国第一家高校实体书店和精品图书展示暨学术交流中心,校园书店荣获全国“年度大学书店”、“2019江苏最美书店”荣誉称号,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闻1 1》栏目专题报道;促成建工社累计捐赠价值200多万图书资料,联合出版教材专著16本;先后当选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徐州市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唯一由行业协会出资百万设立的博爱建筑安全奖学金已颁发八届。学院与数十家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多家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逐渐形成了大面积、多层次、重精品、结硕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