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长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和林缘。
花期4-5月,果期8-9月。
植株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不裂;小枝圆柱形,被褐色长柔毛。
叶
叶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或沿主脉疏被短柔毛,深绿色,干后褐色,有光泽,下面密或疏被柔毛,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面突起,侧脉5-9对,弯拱上升,两面均明显;叶柄短,长0.7-1厘米,被棕色毛。
花
花多数,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5-3厘米,被棕色柔毛;花梗长2-3毫米;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花直径4-5毫米;萼片4,卵形,长约2.5毫米,外面有毛,内面无毛;边缘有睫毛;花瓣无;雄花:有多数雄蕊,长约2毫米,扦生于花盘内面;花盘8裂;雌花:子房卵球形,长约2毫米,无毛,1室,侧膜胎座2个,每个胎座上有胚珠2-3颗,花柱细长,长约1.5毫米,柱头2裂。
果
浆果圆形,直径3-5毫米,花柱宿存。
产自江西、湖南和华南及西南地区。
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也有分布。
木材坚硬,纹理细密,供家具等用。
岩溶地区修建南岭隧道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京广铁路南岭隧道穿过灰岩地层占95%以上,勘察设计及施工中遇到了许多岩溶地质问题。系统地总结南岭隧道修建中一些成功经验,对岩溶地区修建长隧道在勘察手段、施工地质预测预报方面有一定借鉴作用;岩溶灾害地质和环境地质的严重性在设计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南岭西段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侵位机制与生长方式
南岭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侵位于中晚侏罗世之交的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岩基总体展布方向受EW向特提斯构造域的宜山-全南深断裂等构造控制,而其侵位过程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体制的制约,即早期主体单元侵位受控于EW向的挤压构造体制,晚期单元则侵位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该岩基及其热接触变质围岩构造研究表明,岩基的定位对围岩产生了明显的挤压和拖曳作用,具主动侵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岩基内的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等标识体平行接触界面定向排列,外接触带存在较明显的应变梯度、发育有边缘向斜、先存的区域构造线在岩体附近发生偏拐而与接触界面相协调等;但岩基所具有独特的"拖尾"平面型式和晚期单元拉长型应变特征,则说明岩基还具有一定的被动侵位特征.岩基侵位空间定量估算结果显示,主动膨胀和构造扩展作用各为岩基提供了27%的空间,岩浆侵吞作用则为岩基获取了46%的空间,因此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为复合侵位机制,且侵位机制从岩浆侵位的早期至晚期,随定位深度由深至浅、构造环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表现出从主动侵位向被动侵位转化的趋势.在生长方式上,牛庙独立侵入体和杨梅山独立侵入体的生长方式为侧向式生长,里松单元、望高单元和新路单元为中心式或偏心式生长,白水带单元和华美单元为中心多点式生长.虽然多数单元表现为极性生长,但在整个岩基生长过程中,姑婆山和花山两个花岗岩体各自通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通道上侵,且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圆形几何形态特征表明,尽管岩基可能是形成于陆内走滑剪切性质的区域构造环境,但在岩基侵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其相对的水平构造位移似乎并不十分明显,暗示可能与研究区距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相对较远,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相对较弱有关.
中文名:枹栎(原变种)
拉丁名:Quercus serrata Thunb. var. serrata
木材坚硬,供建筑,车辆等用材;种子富含淀粉,供酿酒和作饮料;树皮可提取栲胶,叶可饲养柞蚕。
鸡桑(原变种)2100433B
种: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
原变种:洋紫荆(原变种)Bauhinia variegata L. var. variegata
变种:白花洋紫荆Bauhinia acuminata L. var. candida (Roxb.) Voi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