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学科:自然灾害与防治
词目:泥石流断面流量
英文:section discharge of mud-rock flow
释文:泥石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物质数量。确定方法有多种:对经常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可以采用实测法确定;对于历史上泥石流比较发育,而且泥石流活动遗迹保留完整的泥石流沟谷,可采用形态调查法取得必要的参数,然后进行计算;还叮以根据经验公式及人工配方法进行计算。 2100433B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
这次灾害的原因除了降雨和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外,主要还有: 1.白龙江流域的过度开发。 2.舟曲县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错误。 舟曲县曾以山清水秀而闻名,有“陇上小江南”之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境内森林覆盖面...
泥石流是某些地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破坏力极大。当泥石流爆发时,山鸣地动,响声如雷,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夹杂著泥沙、巨石,混合成一股粘稠的泥浆,像脱韁的野马一样,沿陡坡奔腾而下,直到山下平坦的...
泥石流流量计算
50年一遇 100年一遇 2% 1% 流域面积 F(km2) 沟长 L(km) 沟床坡降 J J(1/3) 50.35 14.27 0.213 0.597209262 流域特征系数 θ 8.970 用n2试算 综合关系系数 m-汇流参数 K 8.970 0.346 0.79 查图 查图 H'1/6 7.5 Cv1/6 0.55 H'1 15 Cv1 0.37 H'6 25 Cv6 0.3 H'24 40 Cv24 0.31 n1 S Ht n1 0.690 22.499 0.728 n2 S Ht n2 0.753 22.500 0.763 n3 S Ht n3 0.651 18.719 0.652 频率 S(0.25) m/θ m*S(0.25) /θ 10% 2.177938587 0.038544766 0.083948132 当ψ=1的流域汇流时间 τ0的计算过程 设计频率 P
泥石流流量计算书
1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 1)频率为 P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 PQ )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 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 的大小。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PQ =0.278KiF (2-1) 式中: PQ —清水洪峰流量( m3/s) F—流域面积( km2); i—1h面雨量( mm); K—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 0.8。 2)频率为 P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 CQ )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 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 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 CQ 计算。 CPCC DQQ ?)1( (2-2) 式中: CQ —频率为 P的泥石流峰值流量( m3/s); PQ —频率为 P的暴雨洪水设
泥石流特征值包括
1:泥石流重度
2:泥石流流
3:泥石流流量
4:泥石流过程总量及输砂量计算
5:泥石流冲击力
6:泥石流冲起高度和弯道超高2100433B
泥石流按物质成分不同分为泥石流、泥流、石流3类,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属于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并含少量砂粒、石块且黏度大、呈稠泥状的为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为石流。按物质状态可分为黏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为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其特征是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具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按泥石流的成因分为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小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小于1×104m3)、中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为1×104~10×104m3)、大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为10×104~50×104m3);特大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大于50×104m3)。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2100433B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可为泥石流流通提供条件;水文气象因素可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泥石流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即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地貌通常可分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通常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