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农田排水标准应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颁发的规范、规程为依据,根据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投资、能源和劳力等条件和工程效益等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排水标准按排水目的可分为3种:排除地表多余降雨径流的治涝标准,控制农田地下水的排渍标准,为防治盐碱化而控制地下水水位的防盐标准。农田排水设施一般由排水区内的排水沟系和蓄水设施(如湖泊、河沟、坑塘)、排水区外的容泄区以及排水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泵站等)等3部分组成。
各级排水沟道的布置原则参见农田排水系统。干、支、斗等固定排水沟道主要起输水作用,如考虑滞涝、灌溉蓄水、引水和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其断面结构、坡降选择以及与外河水位的衔接等,都要通过仔细研究来确定。
田间排水沟用来排除地面水时,多采用明沟、暗管或竖井等不同方式。沟深、间距以及竖井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主要包括布局、闸址选择和尺寸拟定。排水闸的布局要有利于汛期自流排水和汛后排空底水。可以集中建闸或分散建闸。挡潮闸的布置还要注意防止因沙洲推移或海涂变迁而影响排水。
排水泵站的规划包括站址选择、泵站规模确定等内容。容泄区的选择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排水地区排除日常流量时,容泄区水位应不使排水系统产生壅水,以保证正常排渍。(2)在汛期,容泄区应具有足够的输水能力或容蓄能力,能及时排泄或容纳由排水区排出的水量。
农田排水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划分排水片,即按地形、水文条件和现有水利设施等,将排水区划分为高排区和低排区、自排区和抽排区等,还有按农业开发计划和作物组成分片的。(2)选择排水容泄区。(3)布置排水系统,包括截流沟、滞涝区、排水闸、排水泵站以及各级排水沟等,并通过水文水利计算确定它们的规模。(4)协调各地区的排水要求和预估排水效果及其对环境和容泄区水质的影响。(5)编制排水工程的费用概算,并进行方案比较。
为使排水工程的建设和运用达到经济合理,规划时要考虑以下原则:(1)洪涝分治,如采用撤洪、截流、修堤筑坝,以分隔内外水,减轻排涝负担。(2)分片排涝,等高截流,以节省排水费用。(3)因地制宜,排蓄结合。在灌溉水源缺乏地区或外水位经常高于内水位的平原圩区,可以利用湖泊或洼地滞蓄部分涝水,借以补充水源或减少抽排流量;在抽排区,湖泊河网的蓄涝容积应与抽排装机容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力争自流排水,辅以抽排。应采取一切措施,如调整排水沟坡降、改变出口位置争取自流排水。只是在农田田面常年处于外河水位以下,缺乏自排条件的地方,才采用抽排。(5)排灌兼顾,综合治理。排水地区往往易涝也易旱,应考虑灌溉问题。为了达到控制排水区地下水水位的目的,排水沟和灌溉渠应尽可能建立两套系统,排灌分开。此外,排水规划还应满足养殖等要求,并与灌溉渠系、道路、土地利用等规划相协调。在有航运要求的地区,还要兼顾航院需要。
我个人认为如果只是卫生间排水,可以做成雨污合流的排水管道!另外还要看市政管道是否雨污分流的,如果是的话,最好也做成雨污分流的!
1、给排水规划应该考虑防洪排涝,其包括内洪与外洪两部分,内洪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排蓄,外洪则以预防为主。 2、在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时,最低目标是要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求,还要利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8 (2002年版)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与治涝工程建设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针对2013年8-9月黑龙江省嫩江、黑龙江和松花江部分县市发生100a、50a一遇洪水,使沿江一些乡镇受到洪灾和涝灾情况,提出要把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与灾区排水治涝工程建设摆到重要日程,提出要尽快做好农田排水规划,根据效益与投资情况确定治理标准,并尽快抓好当前必须要做的几项工作。
排水规划
排水规划 1.排水概况 因二标段现场无排水口, 现场临建所有雨水凭地势坡度通过排入排水沟, 由排水沟导 入集水井,在集水井处设置污水泵,通过污水泵把积水抽到场外。基坑开挖过程正好赶到 雨季,因此现场基坑内均需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基坑内积水通过排水沟排入集水井,然 后由污水泵抽到基坑周边集水井,最后由污水泵把积水抽到场外。 2.现场临建排水设计 现场在道路边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排水沟、集水井位置详见总平面图(具体位置视 现场情况确定),排水沟、集水井做法如下: 2.1 排水沟:排水沟下挖 500mm,宽度为 1000mm,基层采用素土夯实, 后做 100厚 C15 砼垫层。排水沟两侧用 240mm厚砖砌筑,平均深度为 400mm,排水坡度控制在 1%左右,最 浅处不低于 200mm。内侧 20mm厚 1:2 水泥砂浆抹面,排水沟上铺设 16 钢筋篦子(或 450×600成品雨水篦子)。如下图
【学员问题】农田排水规划的一般规定?
【解答】1、平原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在涝碱共存地区,可采用沟、井、闸、泵站等工程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种稻洗盐和滞涝等措施;在涝渍共存地区,可采用沟网、河网和排涝泵站等措施。
2、干旱盐碱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盐分组成及含量等情况,同时进行灌溉与排水规划,采取冲洗改良技术和有效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措施,并结合灌溉、农业与生物等措施,改良盐碱地。
3、沿江滨湖圩垸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内、外河水文等情况,采取联圩并垸、修站建闸和挡洪滞涝等工程措施,在确保圩垸区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内外水分开,灌排渠沟分设,高低田分排,水旱作物分植等原则,以及有效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的要求,制定洪、涝、渍兼治的排水规划。
4、滨海感潮区应根据自然特点和潮汐规律等情况,充分利用潮间自排的条件,采取防洪挡潮、整治河道、修建闸站和蓄洪滞涝等工程措施。
5、山丘冲垅区应根据山势地形、水土温度、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情况,采取冲顶建塘、环山撇洪、山脚截流、田间排水和田内泉水导排等措施,同时应与水土保持、山丘区综合开发和治理规划紧密结合。梯田区应视里坎部位的渍害情况,采取适宜的截流排水措施。
6、对已建灌区内发生次生盐渍化或次生渍害的地区应以水盐平衡或水量平衡为依据,制定以调控地下水位为主的排水规划和必要的监测规划。
7、分蓄(滞)洪区应根据其使用概率、土地利用和耕作计划,以及分蓄(滞)洪后生产恢复等要求,选用适宜的和易于修复的工程措施。
8、制定农田排水规划时,应对出现超设计标准的降雨提出减灾措施和对策,并进行论证。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指标》(DB34/T 3731-2020)规定了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指标的术语和定义、耐淹历时、降渍埋深、农田适宜地下水埋深、综合排水指标。该标准适用于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与工程控制运用。
编著者的话
前言
1绪论
1.1灌溉排涝工程发展历史
1.2中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1.3灌溉排涝工程分类及等级划分
2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设计
2.1设计标准
2.2总体设计
3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
3.1蓄水工程
3.2引水工程
3.3沉沙池
3.4泵站
3.5机井
4灌溉输配水系统
4. 1灌溉渠道系统
4.2渠道防渗衬砌
4.3灌溉管道系统
5排水系统
5.1农田排水规划
5.2农田排水设计
5.3农田排水工程施工
5.4管理
6田间工程
6.1田间配水工程
6.2灌水技术
6.3用水管理
6.4灌水质量评价
6.5田间灌溉工程效益分析
6.6田间道路与林带
7灌排建筑物
7.1灌排建筑物设计的总体要求
7.2水闸
7.3渡槽
7.4倒虹吸
7.5涵洞
7.6隧洞
7.7跌水与陡坡
7. 8量水设施
8喷灌和微灌系统
8.1喷灌系统
8.2微灌系统
8.3痕量灌溉
9附属工程设施
9.1生产生活用房设置
9.2试验站设置
9.3通信系统的设置
10环境保护与监测
10.1环境监测
10.2灌溉水源保护
10.3工程环境保护
11工程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
11.1工程管理
11.2设备管理
11.3用水与排水管理
11.4档案、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11.5经营管理
11.6水土资源保护
附录A用彭曼法计算作物需水量
附录B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确定作物生育期灌溉制度
附录C排涝模数计算
附录D泥沙沉降速度
附录E渠床糙率
附录F渠道允许不冲流速
附录G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计算
附录H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
附录I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
附录J渗透系数的野外测定方法
附录K给水度的野外测定方法
附录L稻田渗漏率的野外测定方法
附录M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附录N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附录O地下水临界深度
附录P调控地下水位的末级固定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公式
附录Q排水沟道平均流速的计算和断面设计参数的选用
附录R管道设计中与充盈度有关的系数确定方法
附录S田面高程标准偏差的确定
附录T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
附录U地下水排水强度计算
附录V渡槽水力计算
附录W倒虹吸水力计算
附录X涵洞(或隧洞)水力计算
附录Y单级跌水和单级等底宽陡坡水力计算
引用的规程规范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