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农业生产从产前、产中到产后,都需要实现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赂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的著作。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简史,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农业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和特点,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农业标准化的规划(计划)、实施及监督,农业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及其规范,农业标准化效果,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以及若干附录等。
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简史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范围及任务
第三节 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原理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
第三节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与特殊性
第三章 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范畴
第二节 农业标准的种类和级别
第三节 农业标准体系
第四节 农业标准化系统
第四章 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第一节 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
第二节 农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
第三节 农业标准制定、修订的程序
第五章 农业标准化的规划(计划)、实施及监督
第一节 编制农业标准化规划(计划)的指导思想、程序及内容
第二节 贯彻实施农业标准的一般程序、方法及其监督
第三节 农业产品质量监督与认证制度
第六章 农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与标准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
第三节 农业质量管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
第七章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
第一节 农业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技术壁垒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与消除农业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第三节 农业对外贸易标准化的原则和策略
第八章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及其规范
第一节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异同及其生产规范
第三节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开发
第九章 农业标准化效果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效果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第六章人员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化方法
AAAAAA 第六章 人员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化方法 一、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标准化方法 1、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 标准: 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 化行为特征或表现的描述与规定。 标度: 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 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标记: 及相应 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 测评目标 是对测评内容筛选综合后的产物,是测评内容的一种代表; 测评指标 则是指素质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 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共同构成了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即 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 测评内 容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基础, 测评目标 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主体, 测评指标 是 测评标准体系的实体。 2、工作分析 (1)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 作信息找出主要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
《摄影测量学》内容简介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2000多年前,孟子提出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观点,至今仍被视作揭示标准化本质特征的名言,是古典的标准化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但理论成果并不多,以至一些人认为标准化无理论可言。许多宝贵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标准化活动长期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理论建设的重要性,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ISO/STACO),从世界各国聘任著名专家为成员。STACO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ISO/STACO的影响下,有关标准化理论的研讨日渐活跃,出现不少论文与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972年出版的T.R.B.桑德斯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和松浦四郎的《工业标准化原理》。1974年,中国机械工业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者提出了“相似设计原理”和“组合化原理”,并提出“优选”、“统一”、“简化”是标准化的基本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和简化是标准化最基本的特点。1979年国家标准总局组织编写高等学校标准化教材,于1982年出版了李春田主编的《标准化概论》一书,并经教育部批准作为高等财经院校教材。在该书中提出了“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4项原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标准化理论建设给予了关心和指导。1992年,以张锡纯为首的中国航空工业的标准化专家,以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并编写了一部《标准化系统工程》。标准化实践是标准化理论的源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标准化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100433B
全书57.9万字,分为6大部分,介绍下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标准,并汇编了与农业有关的法规、条例、办法和规定(节录),同时还扼要介绍了不少国外的先进标准。全书按类汇目。
综合标准化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2009年国家标准委重新修订并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12366—2009。这本《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由李春田编著,借GB/T 12366—2009实施之机,作者将其亲自实践的体会和研究心得,整理成互相联系的12章,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综合标准化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综合标准化过程、标准综合体、综合标准化的特点、农业综合标准化,以及综合标准化对企业和地方标准化的意义等。
《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引用大量事例,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传统标准化的诸多不适应和现代标准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这些问题,无论对当前的标准化实践,还是迎接未来的挑战,进行标准化的创新和改革,都非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