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影响结构扭转效应的主要因素有:楼层偏心距、偏心层楼层位置、强度偏心距、结构基本周期、频率比等。反应扭转振动效应在文献中引入了θr/u:即结构顶部相对扭转响应。
θr/u=θr/u(e/r,Tt/Tl)
其中,e/r为相对偏心矩,Tt/Tl为扭转振动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之比。在一定范围内,e/r值越大则也越大,即扭转效应也越显著。这与结构平面布置中,要求结构布置均匀,对称,力求刚度中心与长期荷载作用中心尽可能接近,以便减少扭矩是一致的。
提高构件的抗扭刚度可以降低扭转效应,为有效提高扭转刚度,应尽可能合理地布置具有较高抗扭刚度的构件在结构的适当位置。其次,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l之比。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抗震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减小Tt/Tl的比值,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周期是表达结构动力特征的重要指标,在宏观上反映结构物刚度。一般结构设计经验,前两个周期是平动周期,第三周期是扭转首周期。
L形建筑结构的前两个周期均为平扭混合周期。对于这样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要求我们对建筑结构周期有深入的理解。T1,T2,T3,…的排列,表面上是按周期长短顺序排列,但深层含义是按结构振动方向的强弱排列,所以上面T1,T2,T3,…排列,表明X平动最弱,Y平动强之,扭转再强之。另外结构振动是由不同振型叠加而成的,不同振型的参与度是不同的。T1对应第一振型,其参与度是最大的,往后逐渐减少。《高规》4.3.5“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85”,目的就是控制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
偏心率是影响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表明L形建筑结构偏心率比规则建筑结构大,因此,有关规范规定不规则建筑结构的偏心率不应大于15%,旨在控制扭转效应. 2100433B
弯矩的方向与构件的轴线垂直,比如悬挑的雨篷梁,雨篷梁除了受弯、受剪外,还受扭。
扭转试验机研究的内容:材料的扭力、扭矩、扭转角、扭矩系数、扭转模量、扭转圈数、扭转时间(疲劳寿命)等等与材料扭转相关的机械性能;研究目标: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扭转特性,寻求与设备或项目合适的材料,解决实...
扭转弹簧属于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的端部被固定到其他组件,当其他组件绕着弹簧中心旋转时,该弹簧将它们拉回初始位置,产生扭矩或旋转力。扭转弹簧可以存储和释放角能量或者通过绕簧体中轴旋转力臂以静态固定某一装置...
平面L形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分析及对策
平面L形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离较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平移振动与扭转振动扭耦合。分析由于耦合导致扭转效应动力增大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减少扭转效应的对策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华维松 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 汪永森 一、概述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 其主要区别在于动 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 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 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CTB50040-96) (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 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 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 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 通过土体的传播, 对附近的人员、 仪器设备 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 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 除了要
对水平地震作用而言,只要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不重合,则必定有地震扭转效应。按《混凝土高规》第3.3.2条第2款的规定,无论单向还是双向地震作用,均应考虑地震扭转效应。[/color] 单向地震作用是指每次仅考虑一个方向地震输入,其作用和作用效应可采用非耦联或耦联的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前者主要适用于简单规则的结构。单向地震作用的非耦联计算,也应考虑扭转效应(质心与刚心不重合时),但忽略了平动与扭转振型的耦联作用;单向地震作用的耦联计算,按《混凝土高规》(3.3.11-1)和(3.3.11-6)式进行,已包含了平扭耦联效应。
目前,双向地震作用是考虑两个垂直的水平方向同时有地震输入时的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每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均按《混凝土高规》(3.3.11-1)~(3.3.11-6)式计算,然后按(3.3.11-7)和(3.3.11-8)式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并取二者的较大值。因此,在需要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情况下,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应一定大于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单向地震作用效应。
批准号 |
59978055 |
项目名称 |
结构非线性地震扭转作用和扭转效应的分析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黄宗明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重庆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0-01-01 至 2002-12-31 |
支持经费 |
17(万元) |
单向与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有何区别?
对水平地震作用而言,只要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不重合,则必定有地震扭转效应。按《混凝土高规》第3.3.2条第2款的规定,无论单向还是双向地震作用,均应考虑地震扭转效应。单向地震作用是指每次仅考虑一个方向地震输入,其作用和作用效应可采用非耦联或耦联的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前者主要适用于简单规则的结构。单向地震作用的非耦联计算,也应考虑扭转效应(质心与刚心不重合时),但忽略了平动与扭转振型的耦联作用;单向地震作用的耦联计算,按《混凝土高规》(3.3.11-1)和(3.3.11-6)式进行,已包含了平扭耦联效应。
目前,双向地震作用是考虑两个垂直的水平方向同时有地震输入时的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每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均按《混凝土高规》(3.3.11-1)~(3.3.11-6)式计算,然后按(3.3.11-7)和(3.3.11-8)式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并取二者的较大值。因此,在需要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情况下,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应一定大于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单向地震作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