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 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气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3、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 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
--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爬电距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之间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绝缘子爬电距离是指绝缘子正常承载运行电压的两部件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和。
注1.水泥或其他非绝缘的胶合材料表面不能看做爬电距离部分;
注2.如果绝缘子绝缘件部分地覆盖有高电阻层,例如半导电釉,那么这样的部分应考虑作为有效的绝缘表明并且其中的距离应包括在爬电距离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各污秽等级电力设备的爬电比距规定选择:爬电比距cm/kV 如:爬电...
爬电距离是指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主要用来确定绝缘子,如支持绝缘子的长度和绝缘子串的数量。电气间隙是指两导电部分间或者导电部分对地的最短直线距离,主要用于变...
10KV冷缩终端爬电距离
冷缩终端爬电距离 10kv 户外 1# 510mm 2# 490mm 3# 465mm 4# 440mm 10kv 户内 1# 300mm 2# 285mm 3# 270mm 4# 255mm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一、 定义 1、 电气间隙: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间最短的空间直线距离。 2、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3、 隔离距离(机械式开关电器一个极的) :满足对隔离器的安全要求所规定的断开触 头间的电气间隙。 4、 抽出式部件:可以从连接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和试验位置同时应保持与成套设备的 机械连接的可移式部件。 5、 连接位置:可移式部件或抽出式部件为保证其正常的设计功能而处于完好的连接状 态的一种位置。 6、 试验位置:抽出式部件的一种位置,在此位置上,有关的主电路已与电源断开但没 有必要完全形成隔离距离, 而辅助电路已连接好, 允许对抽出式部件进行运行试验, 此时该部件仍与成套设备保持机械上的连接。 7、 分离位置(隔离位置):抽出式部件的一种位置,在该位置时,主电路和辅助电路 的隔离距离已达到要求(见 7.1.2.2 ),而抽出式
Creepage Distance
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 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测量爬电距离
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相邻端子间爬电距离:11.35mm
端子和导轨间爬电距离:10.11mm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 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测量爬电距离
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相邻端子间爬电距离:11.35mm 端子和导轨间爬电距离:10.11mm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爬电间隙一般被称作电气间隙,因电气间隙决定了爬电情况的发生与否,所以电气间隙也常被称作爬电间隙。)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