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电力系统的组成
1.1.2各种新能源发电形式
1.1.3节能减排形势下的绿色低碳建筑应用
1.2配电管理系统
1.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构成
1.3.1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3.2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3.3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3.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1.4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1.5配电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1.5.1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及现状
1.5.2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6配电自动化的难点
1.7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教训及当前研究热点
1.7.1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教训
1.7.2配电自动化建设当前研究热点和重点
1.8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2章配电网
2.1我国配电网的特点和历史建设情况
2.1.1配电网的特点
2.1.2我国配电网建设情况及发展战略目标
2.2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电网建设
2.2.1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及规划
2.2.2基于配电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网建设
2.2.3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2.3有源配电网
2.3.1概述
2.3.2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好处
2.3.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2.3.4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要求
2.4配电网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2.4.1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及比较
2.4.2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3种补偿方式
2.5配电网涉及的一次设备——开关
2.5.1开关设备的灭弧介质无油化历程
2.5.2典型开关设备介绍
2.6配电网涉及的一次设备——环网柜
2.6.1概述
2.6.2环网柜的分类
2.6.3典型环网柜介绍
2.7配电网涉及的一次设备——变压器
2.7.1变压器的分类
2.7.2新型节能变压器
2.8配电线路
2.8.1架空线路
2.8.2电缆线路
2.8.3配电线路的节能
2.9配电网络拓扑形式及馈线故障处理
2.9.1配电网络的拓扑形式及实际应用案例
2.9.2馈线故障的处理
2.10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3章配电终端——FTU
3.1FTU的基本概念
3.2FTU的功能
3.3SD2210型FTU的总体结构及特点
3.3.1SD2210型FTU的原理框图
3.3.2SD2210型FTU的总体特点
3.4SD2210型FTU的TMS320F206DSP硬件介绍
3.4.1TMS320F206 DSP的主要特点
3.4.2TMS320F206存储器映射
3.4.3TMS320F206 DSP片上外设
3.4.4TMS320F206 DSP外部中断
3.4.5TMS320F206 DSP命令寄存器
3.4.6TMS320F206 DSP复位
3.4.7SD2210型FTU模拟信号输入
3.4.8SD2210型FTU数字量输入输出
3.4.9SD2210型FTU异步串行通信
3.5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
3.5.1直流采样
3.5.2交流采样
3.6开关量输入电路
3.6.1隔离电路
3.6.2去抖电路
3.7开关量输出电路
3.8模拟量输入电路
3.8.1基于逐次逼近型AD转换的模拟量输入电路
3.8.22×4通道14位高速AD转换芯片MAX125及其应用
3.9模拟量输出电路
3.10傅里叶算法
3.11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4章其他配电终端
4.1DTU
4.1.1DTU的概念及功能
4.1.2DTU备自投的实现
4.1.3开闭所DTU与馈线终端FTU的比较
4.1.4环网柜DTU与开闭所DTU的比较
4.1.5开闭所DTU与变电站RTU的比较
4.2TTU
4.2.1TTU的概念及功能
4.2.2TTU的无功补偿功能
4.3站控终端
4.3.1站控终端的概念及功能
4.3.2子站的设置
4.3.3站控终端与FTU、TTU、DTU的比较
4.4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5章通信系统
5.1引言
5.1.1远动的基本概念
5.1.2典型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5.1.3数据传输的同步
5.1.4通信工作方式
5.2调制解调
5.3差错控制
5.3.1产生差错的原因
5.3.2抗干扰编码
5.3.3差错控制的几种方式
5.3.4几种常用的抗干扰编码
5.4通信规约
5.4.1通信规约的概念
5.4.2循环式通信规约
5.4.3问答式通信规约
5.5常用通信方式
5.5.1概述
5.5.2配电线载波通信
5.5.3光纤通信
5.5.4脉动控制
5.5.5工频控制
5.5.6电话专线
5.5.7现场总线
5.5.8RS485串行总线
5.5.9无线扩频
5.5.10甚高频通信(数传电台通信)
5.5.11特高频通信
5.5.12微波通信
5.5.13卫星通信
5.5.14调幅广播
5.5.15调频辅助通信业务
5.6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6章馈线自动化
6.1智能配电网的自愈与馈线自动化
6.1.1自愈的概念
6.1.2自愈控制
6.1.3实现自愈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6.1.4馈线自动化的功能与类型
6.2馈线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6.2.1第一阶段——不分段、不拉手(传统模式)阶段
6.2.2第二阶段——馈线分段、拉手、无自动化阶段
6.2.3第三阶段——自动分段、馈线自动化阶段
6.3重合器
6.3.1重合器的概念
6.3.2重合器的分类
6.3.3重合器与普通断路器的比较
6.3.4重合器的应用场合
6.3.5重合器实例
6.4分段器
6.4.1概念
6.4.2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原理接线
6.4.3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参数
6.4.4电流—时间型分段器
6.5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6.5.1辐射状网的故障处理
6.5.2环状网的故障处理
6.5.3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时限整定
6.6重合器与过电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
6.6.1永久性故障的处理
6.6.2瞬时性故障的处理
6.7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
6.7.1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构成
6.7.2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6.8两种馈线自动化的比较
6.8.1基于重合器—分段器的就地控制方案
6.8.2基于FTU和通信网络的远方控制方案
6.9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7章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7.1概述
7.1.1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国外、国内研究现状
7.1.2利用电网稳态电气量特征提供的故障信息构成的选线方法
7.1.3利用电网暂态电气量特征提供的故障信息构成的选线方法
7.1.4其他方法
7.1.5意义
7.2NUGS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
7.2.1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基波分析
7.2.2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谐波分析
7.2.3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分析
7.2.4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段研究
7.3NUGS单相接地故障实验研究——选线方案确定
7.3.1动态模型的建立
7.3.2稳态实验记录及分析
7.3.3暂态实验记录及分析
7.3.4NUS选线方案的确定
7.3.5NES选线方案的确定
7.4软件设计
7.4.1开发语言和工具介绍
7.4.2NUS系统选线下位机软件设计
7.4.3NUS系统选线上位机软件设计
7.4.4NES系统选线下位机软件设计
7.4.5NES系统选线上位机软件设计
7.5NUGS选线方案验证实验
7.5.1优化模型
7.5.2NUS的选线验证实验
7.5.3NES的选线验证实验
7.6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8章远方抄表与电能计费系统
8.1电能表的发展和现状
8.2抄表计费的几种方式
8.3预付费电能计费方式
8.3.1预付费电能表的种类及特点
8.3.2采用IC卡电能表的预付费电能计费系统
8.4自动抄表技术——本地自动抄表
8.4.1本地自动抄表的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8.4.2抄表机简介
8.4.3国内主流抄表机型实例——振中TP900系列抄表机
8.5自动抄表技术——远程自动抄表
8.5.1远程自动抄表的含义及发展
8.5.2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
8.5.3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典型案例
8.5.4利用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实现防窃电
8.5.5自动抄表与预付费的比较
8.6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9章主站系统
9.1主站系统的设计原则
9.2主站系统的硬件构成
9.2.1较小规模主站系统配置
9.2.2较大规模主站系统配置
9.3主站系统的软件构成
9.3.1操作系统软件
9.3.2支撑软件
9.3.3高级应用软件
9.4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10章配电网SCADA系统
10.1配电网SCADA系统的特点
10.2配电网SCADA系统组织的基本方式
10.2.1配电网SCADA系统测控对象
10.2.2区域站的设置方法
10.2.3体系结构
10.3配电网SCADA系统的功能
10.4智能用电小区
10.4.1智能小区概述
10.4.2智能用电的发展目标
10.4.3系统构成
10.4.4智能小区应用实例
10.5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11章配电图资地理信息系统
11.1概述
11.2GIS的发展
11.3GIS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现状及难点
11.4GIS的组成
11.5GIS功能的实现方法
11.6AM/FM/GIS的离线、在线实际应用
11.6.1AM/FM/GIS在配电网中离线方面的应用
11.6.2AM/FM/GIS在配电网中在线方面的应用
11.7GIS的功能演示案例
11.8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12章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12.1负荷控制和管理的概念及经济效益
12.2负荷特性优化的主要措施
12.2.1经济措施
12.2.2行政措施
12.2.3宣传措施
12.2.4技术措施
12.3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2.3.1负荷控制终端
12.3.2负荷控制中心
12.4各种负荷控制系统原理及比较
12.4.1负荷控制系统的分类
12.4.2GSM/GPRS公用通信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3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4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5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6工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7有线电话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5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13章配电自动化的实际案例
13.1概述
13.2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功能
13.3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
13.4配电自动化SCADA系统
13.4.1网络安全方案
13.4.2系统硬件配置
13.4.3软件系统结构
13.4.4配电SCADA功能
13.5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13.6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
13.7配电地理信息管理功能
13.8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软件
第14章实验部分
14.1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方案一
14.1.1实验系统简介
14.1.2多台实验系统联网的实验
14.1.3设备清单
14.2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方案二(供配电部分)
14.2.1实验系统简介
14.2.2实验系统外观
14.2.3多台实验系统联网的实验
14.2.4设备清单
14.3应用实例——TQGDⅡ工厂供电及配电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
14.3.1概述
14.3.2系统组成
14.3.3实验模式
14.3.4实验项目
14.3.5实验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技术指标
14.3.6设备实物图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是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从底层往上层来编写的。在介绍配电自动化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配电终端FTU、TTU、DTU、RTU等,然后介绍通信系统,最后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章节安排上同时穿插馈线自动化、配电网的故障选线、SCADA系统、电能计费、AM/FM/GIS、LM、工程实例等内容。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融入一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使内容前后贯通,并辅以思考题和自测题,使读者易于掌握,因为技术新,配套实验的开设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本书首次给出了配套实验。
本书可作为本科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配电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FTU即Feeder Terminal Unit,馈线终端装置。具有遥控、遥信,故障检测功能,并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即监测控制所需信息,包括开关状态、电能参数、相间故障...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工厂供电系统》等核心课程,以及钳工初级工、电工初...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的研究
通信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可供选择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当中,用户应当因地制宜,根据配电网的串行通讯总线的缺点,然后引人CAN通讯总线。CAN总线通信相对一般串行通信总线,它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更加突出。论述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介绍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管理机的研制。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
近年来,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与之对应的课程,然而由于该课程为新开设的前沿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值得探讨。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设网络学堂,从课程建设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的过程和具体内容、课程特色创新及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给出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为培养更多高尖端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加大截面加固技术,柱外包(粘)型钢加固技术
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植筋加固技术
托换加固技术,无损开孔成洞加固技术
微细、深层裂缝灌浆加固改造技术
房屋结构纠偏及地基、基础加固技术
外贴钢板加固技术
同华特种加固工程案例分类----建筑加固改造
梁板柱墙的碳纤维、钢板及其他高强纤维粘贴技术;
梁柱钢构套加固技术;
构件加大截面法技术
喷射钢丝(筋)砼技术
高强钢丝(线)网片聚合砂浆加固技术
楼房加层扩建改造技术
砖混结构去除承重墙大开间技术
框架梁柱去除大开间技术
剪力墙、梁、柱、板开洞切割技术
裂缝灌浆技术
钢筋植筋技术
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技术
火灾、震后加固技术
抗震加固、隔震技术
无损切割技术
粘贴钢板加固法,是指用胶黏剂将钢板粘贴在构件外部的一种加固方法。该法在建筑,桥梁等工程的加固、补强、修复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用粘结剂粘贴钢板补强、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能大大提高其原设计承载力和抗破坏能力。这是因为粘贴钢板后,提高了原结构构件的配筋量,相应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弯、抗剪等方面的力学性能,而这些性能是靠结构胶粘剂的良好粘结性能,把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有效地传递应力,共同工作来保证的。
1、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及受拉构件。
2、使用环境温度不超过5~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及无化学腐蚀的使用条件为限,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当构件混凝上强度等级低于Cl5 时,不宜采用本法加固
粘贴面处理 → 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卸荷步骤有时省去) →胶粘剂配制 →涂胶和粘贴 → 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 → 检验 → 维护
表1-1物流技术分类表
物流技术硬技术材料: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等机械: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
设施:仓库、车站、港口、机场、铁路、装载、吊装设备等
软技术计划:对流通形态与硬技术进行规划研究与改进的工作
运用:对运输工具的选择使用、装卸方法、库存管理、劳务管理
评价:成本计算等
物流技术与生产技术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下面我们看看它们的区别,通过对比更准确地把握物流技术的概念。
表1-2物流技术与生产技术对比表
生 产 技 术 物 流 技 术
为社会提供有形物质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
直接与科学技术新动向相适应间接地被动地适应多样化需求
监测技术这里着重介绍环境监测中污染物的测试技术。如空气检测,水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