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释文:剖面控制测量是在剖面定线测量的基础上,根据剖面端点和定向点,在剖面线上设置剖面控制点,以及在剖面控制点之间加密测站点的测量工作。 2100433B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要做个工程房建也好路桥也好,要知道建设的工程部位在地图上哪个位置,有了 控制点 我们就知道我们所建设的工程各个部位与 控制点 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是多少。这时只需要用仪器通过 控制点...
按一级导线就可以了,这东西设计没说明的话就得自己把握了,导线选用的方案是没有的哦
1.仪器测量前必须严格校验盘读数指标差,特别是竖盘读数指标差的校验。一周进行一次校验,只要发现竖角左,盘右读数指标差偏差过大,就要校仪器。2. 严格控制安置仪器的位置:不宜在路上的非原生石板、石块...
GPS控制测量
G P S 控 制 测 量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有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 低级”的原则。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控 制网又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定点的平面位置的工作, 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点的高程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目 前,数字化成图的外业控制测量一般分为 GPS首级控制测量和全站 仪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 (一) GPS控制测量概述 GPS控制测量,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外 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建立测站标志、埋石、野外观测作业以及 成果质量检核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测后数据处理以 及技术总结等。按照 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大体分为几个阶 段: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选点与埋石,外业观测,成果检核, 数据处理,编制报告。 GPS测量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的工作,实施的原则是,在满 足用户对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等要求的情况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1 场区的高程控制网, 应布设成结点水准网、 闭合水准环线或附合 水准路线,其精度一般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对于大中型建 筑物施工项目高程测量控制的精度一般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 3个。水准点间距应不大于 1km。距 离建筑物、构筑物应大于 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大于 15m 2 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精度应不低 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 可设置在建 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 也可单独埋设。水 准的个数不应少于 2个。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 200m 时,可直接利用。其密度应尽量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就能测设出所需的 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上,引测的精度,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研究和测制地层剖面的工作是地层工作的基础。剖面的选择、剖面的观察和测制、剖面资料的整理,研究是这项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
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开展区域地层、地质构造、古生物演化、古地理演变以及矿产地质等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地质剖面按照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地层剖面、构造剖面、侵入岩剖面、第四纪地质地貌剖面等。虽然不同类型的地质剖面在选址及观察描述的着重点上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测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是类同的。本章以地层剖面为主兼顾其他类型剖面进行介绍,期待同学们能够更多地掌握测制剖面的一般方法与要求,使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地层剖面上的各种地质问题。 地质剖面的测制过程一般分为剖面选址、施测、综合整理等三个步骤。其中编制剖面图与柱状网和编写剖面小结是综合整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每个地层单位都有特定的岩相、厚度、古生物化石和接触关系等特征,虽然这些特征的空间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依据课题的调查研究精度,往往能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认为它们在这一范围内只有量的微小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这种区域被称为地层分区。一般地,不同的地层分区应当各自布置一条或几条剖面来描述其中的地层单元。这些剖面应选择在露头连续,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相组合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尽量避开构造带、深成岩体接触带及地形复杂的地段。剖面线应尽量垂直地层走向布置。
类似地,其他类型地质剖面的选址,应当在不同的地质分区里分别布置剖面,选择露头连续,地质单元完整,现象丰富,接触关系清楚,在区域内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地段。并且尽量避开干扰因素较大的区域,剖面线尽量垂直接触界线,穿越更多的地质单元。
在一定的横剖面面积曲线下,横剖面形状与满载水线形状直接关联。换句话说,横剖面形状在相当大程度上已为满载水线形状所决定。通常U型剖面相当于较瘦削的水线,而V型剖面对应于较丰满的水线。U型和V型又可各分为极端和缓和两种,其名称都系比较而言,意义略如图1所示。单独由剖面形状出发也是从另一角度入手研究船形问题的方法。
根据傅汝德的意见,就阻力而言,最佳船形的横剖面在前体应为U型,在后体应为V型。前体用U型可使排水量集中于下部,满载水线可较瘦削,有利于兴波阻力的减小。后体用V型可使排水量集中于上部,船尾下部则较瘦削,而上部可借助于巡洋舰型尾使其处型线坡度在一定角度以内,这样即使发生边界层分离,也局限于上部,且不致于影响螺旋桨效率。再就摩擦阻力而言,水流沿船体表面分布越均匀的,摩擦阻力越小。因船的吃水都较其半宽为小,水线的平均坡度则较纵剖线的平均坡度为陡,所以欲获得边流,船前体水线的坡度需小于纵剖线,也就是应采用进角瘦削的U型剖面。根据同样理由,欲在船后体维持连续边流,应采用V型剖面,使船底水流易于上升。所以傅汝德的法则,至今仍属适用,不少船舶即依此设计的。但近年研究指出,单螺旋桨船的前体用V型,由于湿面积较小所以摩擦阻力较小,尤其在较短的船又可减小纵摇角度和汹涛阻力。单螺旋桨船的后体用V型,由于船底水流易于上升,也就是可光顺地流经舭部而不致产生舭涡。如用U型,则虽船底水流较难光顺地流经后体曲度突变的舭部,结果导致舭涡,耗散能量,增加阻力;但另上方面由于舭涡的作用使伴流分布较为均匀,推进效率较高,因此与用V型比较可避免振动而所需的机器马力实际上无大差别。在双螺旋桨船后体一般都用V型。
瑞典船模试验池试验结果指出,对肥大船型,尾部用U型剖面的阻力较球鼻型尾约大5%而较V型剖面约大7%。由于尾涡的作用,尾部用U型剖面和球鼻型尾较V型剖面所需的轴马力分别高3%和低4%。由于球鼻型尾的伴流分布最较均匀,所以具有较佳的避振性能。
剖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定剖面线上地形点、地物点及工程点的位置和高程。
进行剖面测量时剖面线端点、定向点、控制点均可设站,根据剖面图的比例尺、精度要求、设备和地形条件,可采用全站仪数字测图法、经纬仪视距法等。
剖面点的密度,取决于剖面图的比例尺、地形条件等,通常是剖面图上间距为一厘米测一剖面点。
剖面测量施测方法:安置经纬仪于1点,照准剖面线上的端点或转点,根据视线方向,测出剖面线上的2、3、4、…点相对于1点的平距和高差。当视线太长或不通视,可迁站于其他点,仍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