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立以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创造性设计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打破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单一性的实验模式,建立新型的设计型、搭接型、综合型的实验体系。
实验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学术型转变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应用型。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今后将在此基础上继续立足本科基础
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巩固已有机械设计系列课教改成果,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做到面向全校学生全时开放,为学生课内、课外等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的高水平服务,进而使之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的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另外,将进一步做好师资队伍的培养,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设计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2100433B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是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实验基地,每年承担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三个系及近机类工程力学系、热能工程系共20个班的教学实验课及小学期课程设计,同时还承担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约20人/年),共计人时数63520多人时。
这个得等到开学水木社区上会有,再等等吧,到时百度即可
要自己带球!!用别人的不止自己心里不好,用着也不习惯。最好自己带。现在得仿拍很便宜的~几十块都有!自己带去方便,省钱,而且拍需要自己来适应的,不同的拍适应不同的人,所以最好自己也去买的好!手头暂时紧的...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 历史系: 历史学 哲学系: 哲学 社会学系: 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系: 国际关系学 经济学研究所: 经济学 心理学系:...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机械传动及其相关领域建立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经国家三次投资建设和学校的配套投入,实验室在机械传动及其相关领域建立起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条件及研究环境,可完成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层次学术研究机构。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及机械创新实验室建设探讨
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情境教学及机械创新实验室建设为个案,提出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新思想,突出高职特色,充分启发学生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总结了建设的丰富成果。
根据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群,构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为基础,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由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实验室整合而成,中心拥有工程图学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CAD教学中心,制造工程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汽车结构系统分析实验室,汽车机电系统实验室,汽车造型设计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这8个实验室都依托相关的学科而建设,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实验室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步。
当初,机械工程学系分设三个(教研)组,即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1934年改成航空工程组)。
1938年,因为抗战学校南迁,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在昆明继续开展教学,除课堂教学外,机械工程学系还在设备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实习和研讨。是年秋,航空工程组独立出去建立航空系。期间,机械工程学系开始设置机械制图工程组。
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的三校分别复校。到1946年10月开学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系馆建筑和设备基本恢复到抗战前的情况。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和成形制造三个学科方向,设有摩擦学、设计工程、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形制造、成形装备与自动化等6个研究所,并建有1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企业建立了3个联合研究中心。此外,还与德国亚琛大学建立了“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兄弟院系建立的“生物制造与体外生命系统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
类别 |
名单 |
---|---|
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与自动化系共建) |
|
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材料学院共建) |
|
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国际合作平台 |
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大学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联合实验室 |
生物制造与体外生命系统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 |
|
生物三维打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与企业建立的联合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机械系)-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康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机械系)-西门子先进工业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JCAR) |
|
清华大学(机械系)-北京加西亚联合技术有限公司低空安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
|
窗参考资料: |
研究领域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面向机械工程的国际学科前沿,又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IC装备以及生医工程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先进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摩擦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微纳机械学与摩擦学、表面界面理论与技术、机械零部件与密封技术、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故障诊断技术、生物机械系统与康复工程、智能制造设备和控制、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IC制造装备、制造系统自动化与数字化、成形制造理论及计算机模拟仿真、重型装备设计与制造、成形过程监测控制与智能化、激光加工与微纳加工、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近年来,机械工程系在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超低下压力平坦化装备、超精密光刻机工件台、航空大型复杂部件装配与涂装机器人、重型模锻/挤压装备、焊接转子等重大核心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在纳米摩擦学、界面减阻、转子动力学与故障诊断、细胞三维打印、电子束增材制造等基础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成果。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每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科技开发项目等几百项。近五年,发明专利授权894项,发表论文2700篇,SCI近1400篇,科研经费2019到系经费3.1亿元。
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与美、苏、日几乎同步,并获国家科委新技术奖;1960年代参加完成了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池壳的焊接制造任务,与企业合作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真空电子束焊机、第一台60MN 自由锻液压机、第一台劈锥铣等;1970年代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研制开发了分步重复自动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光刻机、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等半导体设备,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预应力钢丝缠绕15MN热等静压压机,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等剪应力缠绕理论”。
成果名称 |
获奖级别 |
年份 |
---|---|---|
新型 MIG 焊接电弧控制法 |
国家发明一等奖 |
1984 |
FG 及F-FG密栅云纹版 |
国家发明三等奖 |
1981 |
国家发明二等奖 |
1984 |
|
紫外曝光分步重复照相机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5 |
三自由度支撑系统扇叶动平衡机 |
国家发明四等奖 |
1987 |
两自由度肌肉电控制前臂假肢 |
国家发明三等奖 |
1987 |
切削过程声发射刀具监视装置与方法 |
国家发明四等奖 |
1990 |
计算机磁盘精密带式振动研抛机 |
国家发明四等奖 |
1991 |
计算机集成制造实验系统 |
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CIMS 应用与开发大学领先奖 |
1994 |
NGY-2型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 |
国家发明三等奖 |
1996 |
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系列压机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8 |
纳米润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1 |
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M-PRMS 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 |
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某些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3 |
超精表面抛光、改性和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 |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与尺度设计理论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3 |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 |
参考资料: |
简介
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13 年8 月30 日,是新机械系适应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发展需要,为促进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发展而建成。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目前有IC 装备、机器人、数控三个研究团队,在职教师20 名,其中IC装备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所长朱煜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也是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
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致力于培养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具有坚实基础理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获得了丰硕教学成果,包括: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1 项,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 项,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1 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 公开赛”,共获得6 项冠军、3 项亚军和6 项季军。举办海峡两岸机器人邀请赛及学术交流会1 次。此外,多名老师先后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学科方向
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有IC 制造装备及超精密测控、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先进数控技术与智能系统三个学科方向。在超精密动力学系统与控制、纳米精度工程与测控技术、IC 制造装备精密机电系统、机器人与仿生学、特种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航空制造数字化与自动化、机电数控技术及应用、流体传动及控制等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建有IC 装备精密机械与测控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航空航天自动化技术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基地,还拥有工业机器人、纳米级超精密工作台、亚微米精度三坐标测量机、亚纳米分辨率双频激光干涉仪、500 平方米超净间等教学科研设施,为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在极端制造装备、航空航天等国家主流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共完成国家和企业科研课题70 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3 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 项,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5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 部,发表论文近400 篇,年均科研经费超过0.5 亿元。2005 年自主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个10nm 精度同步运动实验台,2011 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可实现交换的光刻机双工件台,2013 年实现5nm 运动精度;2012 年面向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重大需求,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台大型超长14 自由度冗余管道特种喷涂机器人系统;2013 年研制成功国际首个用于机床运动部件悬浮驱动的超导系统。以上进展为国家科技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