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561834022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0 元
每个项目均配有详细介绍,对设计理念和过程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并配有700余幅全彩的实景图和平面图。《全球特色校园建筑和室内设计(精装)》是不可多得的校园建筑设计参考与指南,是相关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及教育机构的决策者上选的灵感源泉。
梨花女子大学
φrestad大学
芬兰METLA森林研究中心
奥克兰大学新商学院及综合教学楼(Owea G.Glenn大楼)
拉里奥哈技术中心
威斯特敏斯学院
格罗宁根大学整形外科学院
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
梅斯学院
维戈大学校园
加利福尼亚科学院
安大略省艺术与设计学院夏普中心
可持续能源科技中心(CSET)
萨福克大学
埃迪斯科文大学君达乐校区
表演者之家
朱西厄大学
Bakkegaard学校
奥斯陆国际学校
卡托维兹音乐教学中心
……2100433B
勇于开拓 开断创新 形成特色:浅谈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图书的编辑出版
勇于开拓 开断创新 形成特色:浅谈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图书的编辑出版
研究学校建筑的学者邵兴江曾专门对上述概念作了学术资料汇总梳理,从其所掌握的各类学术资料看,绝大部分学术资料通行使用“学校建筑”,其次是“校园建筑”,但“教育建筑”、“校舍建筑”也有所使用,不过其内涵与前两个概念相差较大。而“学校建筑”、“校园建筑”两者的内涵则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事实上,“学校建筑”与“校园建筑”还有广狭义之分,学者汤志民对此两者的差异作了深入区分,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众多重叠之处,但仍然存在差异,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在学术用语上更多地采用“学校建筑”,而一般用语则也会采用“校园建筑”这一称谓。(在我国学术界,有数对术语的使用颇值得研究者关注,例如与“学校建筑”、“校园建筑”这一组概念同样流行的还有“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这一组提法。从表面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两者的具体内涵也确实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叠。但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论证,我们将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与“校园”两词之间内生性的本质差异性上。“校园”一词更多指向的是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场所,是一地理环境圈的范畴概念,而“学校”一词更多的是指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由此可见,两者的切入视角存在差异,即前者是从地理环境圈的视角,而后者是从组织的视角。是故在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时,显然前置语的不同会导致某些本质的差异。在我个人看来,从地理环境圈的角度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有其天然的不足之处,即过多的受到地理环境圈的先天限定,似乎很难表达“建筑”或“文化”与周边环境、社会、政治、经济、人之间的动态发展联系。因此,本研究更倾向于使用“学校建筑”这一术语。更多的探讨,可参见赵中建的《学校文化》)
校园建筑(campus building)通常指的是对那些为教师、学生等活动提供空间的、或者说拥有内部空间的构造物进行规划、设计、施工而后使用的行为过程的全体或一部分。实际上,在我国与“校园建筑”意义相近的词汇还有“学校建筑”、“校舍建筑”、“教育建筑”等不同称谓 。
以个性化培训,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以就业为目标,体现职业技能的要求
以实战为主导,体现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以阶梯内容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员的参与性与实战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