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大气区域复合型的污染特征决定了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在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负重前行、压力叠加的关键期,本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从社会、经济、环境视角解析了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机制,结合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开展了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机制探索及管控政策体系优化研究,并通过长三角集成案例,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基本框架与管理技术体系。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探究了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与区域空气质量的关联关系,全面揭示了中国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机制;(2)形成了以公众主观情绪感知为核心、融合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社会调查与情绪反应心理生理学实验、具有时空差异性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目标及其动态优化方法体系;(3)构建了以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制度矩阵;(4)形成了针对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市场经济型政策、自愿型政策有效融合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政策体系的绩效评估与优化对策建议;(5)研制了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平台,为中国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实践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科学、高效、便捷、友好的应用工具。聚焦学术前沿热点,发表论文72篇,其中,SCI/SSCI一区论文30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相关论著获得了学术同行的高度认可,2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获领域顶尖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度环境政策类最佳论文,属中国研究团队首次。瞄准重大管理需求与公众热点诉求,向生态环境部提交政策建议报告12份,获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4次、圈阅1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主要成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骨干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青年长江学者等重要人才计划资助8项;培养博士13名、硕士14名,其中,两名博士毕业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团队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学术类)。 2100433B
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制的研究涉及经济发展模式、环境管治模式、社会治理结构、环境政策、市场机制、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决策优化等多项内容。本项目从系统论出发,利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在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机制及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围绕“目标-机制-手段”构建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整体技术框架,开展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目标设定、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探索以及多元化环境管控手段优化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机制解析;国内外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制比较研究;基于动态风险水平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目标研究;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创新机制研究;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核心政策绩效模拟与优化。本项目注重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综合集成研究,通过长三角区域实证研究提出有效衔接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短期、中期和长期策略的管理技术体系,为全国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管理范式。
装修公司管理机制: 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包括试用工和正式工;对特殊职位的员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员工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
买个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就行了。方便,快捷,易用。
创新“质量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实施,继\"211工程\"、\"985工程\"后的一项教学改革工程。如何深刻领会其内涵,建立\"质量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确保达到预期目标,笔者从理念、思路、机制几方面对\"质量工程\"的管理创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创新预算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绩效管理
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工作从“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建立效能政府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预算应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并将支出政策实施和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纳入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审查内容。为此,本文就创新预算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绩效管理谈点看法。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课题“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课题编号:Z00040940112)的最终研究成果。在收集、归纳和整理国内外已有研究型大学服务国家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实践经验、相应的模式及其制度安排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采用若干数量模型与方法,对研究型大学对首都知识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首都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评价;从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大学科技园等不同侧面剖析了首都地区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最后对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协同演化的阶段与实施重点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首都地区案例研究与数量分析》适用于高校管理者和高校产业研究者。2100433B
本书从知识溢出为起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市场规模扩大、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提升,讨论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构成分布以及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模型和实证分析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在产业集群发展不同的阶段,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研究了产业集聚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本书旨在从技术创新和生态学的视角来揭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进化机制,并探索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期为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前言
第一章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知识溢出、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环境研究回顾
第一节 知识溢出研究回顾
第二节 产业集群研究回顾
第三节 创新生态环境研究回顾
第三章 技术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态
第四章 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第一节 知识溢出与集群企业产生成长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分析
第一节 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第二节 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分析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六章 溢出、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
第一节 企业对溢出知识的吸收利用
第二节 溢出、集聚与区域环境变化
第三节 技术创新生态的演变与分析方法
第七章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
第一节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
第二节 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关系
第三节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
第八章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机制
第一节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功能定位
第三节 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
第九章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提升建议
第一节 合理评估区域内集群企业风险
第二节 建立区域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
第三节 创建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