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总序
再版序
原版序
原版作者序
第一章 超越的欲望
第一节 建造活动的意义
一、意义,而不是建筑实体
二、意义的不确定性
三、意义的级差
第二节 建筑的意义危机
一、解释的困境
二、消费的对象
三、直观而扁平
第二章 曾经的观看方式--彼时的现代性
第一节 形式即内容
一、从主动到被动
二、无纯粹审美状态
第二节 手段即目的
一、层面的界限
二、物性,也是神性
第三节 媒体即信息
一、迅速复制
二、从形象到类象
三、拼贴创意
第四节 建筑意义重构
一、经典不再
二、模式转换
三、意义重构
第三章 当代建筑审美趋向
第一节 当代建筑意义走向
一、突破形式
二、多重指向
三、随时与瞬间
四、局部与整体
第二节 体验--使用者立场
一、体验--情境而不是形式
二、形式创造者还是情境营造者
三、体验心理机制--建筑体验中的深层知觉
第三节 建筑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性
一、打破二元对立
二、功能--建筑意义体验的重要维度
三、时代性--永远的诱惑
第四章 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一节 殊途同归的结局
一、风格与美的遮蔽
二、建筑语言的具象化
第二节 创造的历史
一、不断积淀的词语碎片
二、创造的历史
原版后记
再版记2100433B
赵巍岩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教授。 建筑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设计奖项。主要著作有《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设计基础》、《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译著《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等;论文有《知觉重塑——当代建筑现象的心理感知基础》、《强化逻辑思维中的感性因素》、《保护——一种生活态度》、《建筑中的数学神话》、《大规划与当代地域建筑特征》、《词决定建筑》等。
潜在的建筑意义:从现代到当代》回顾了近年来建筑创作观念的变化,试图通过相关文化现象,来说明建筑意义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机制。意义是建筑行为的目的之一,它体现着创作的美学观念和价值体系,也受制于公众的观看方式。对建筑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意在能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正视当代建筑意义所呈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状态,对建筑创作提供帮助。
骑楼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严格区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了交通事故。 避风雨,防日晒,方便市民行走和购物。这些确实给地处炎热、潮湿、多雨区的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适用法律、法规 国家、地方政府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定。 (1)综合 专利商及设备供货商关于本装置(设备)的标准规范、安装指导性文件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工程从开工到竣工一般流程目录
工程从开工到竣工一般流程目录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 2、图纸会审记录 3、技术(安全)交底 4、开工报告 5、管理人员名单 6、各类材料报验 7、设计变更 8、现场签证 9、隐蔽报验 10、检验批报验 11、分项工程报验 12、分部工程报验 13、单位工程报验 14、竣工报告 其中 6-8 穿插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资料整理及上报顺序: (一)进场伊始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表附施工组织设计 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 表附 企业资质 项目管理人员名单 附资格证书复印件 与甲方办理进场手续、签定安全协议 内部资料 整理施工队伍人员名单 附身份证复印件及特殊工种上岗证复印件 对施工队进行现场及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存档 . 技术资料 将经设计签认的图纸存档作为施工的依据。 (随时存档图纸的变化 ) 工程合同及施工队的合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按需要与施工队签定协议作为对合同的补充并
从柏林到柏林从当代建筑看德国设计的特征
2005年6月18日,《缤纷家居》杂志与德国家具品牌 Hülsta 在上海合作举办了缤纷设计师沙龙,参加的有来自上海的资深室内设计师、建筑师、相关媒体,以及家具行业同仁。本次活动邀请的主讲嘉宾是上海米丈建筑总建筑师卢志刚。卢志刚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曾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作所副总建筑师,2003—2004获法国政府长期总统奖学金资助,赴法国巴黎讲修,2004年策划了"城市取样"欧中巡回展
《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共分10章,主要介绍了原始的基督教时代、最辉煌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探索的时代、现代世界等内容。
英国人比尔·里斯贝罗的一本论述西方建筑的专著,秉承时间的顺序,详尽论述了从远古到现代西方建筑的历史形态和发展过程,并配有大量详实的手绘建筑图解,清晰的理清建筑史上变化发展的脉络。全书共有10章,从建筑的起源,史前的欧洲到现代世界,形态各异的建筑发展样式。
本书作者特拉亨伯格与海曼教授将建筑史看作一系列动态的革新,他们清晰地解释了从远古到21世纪那些塑造了人类建成环境的形式、材料以及技术的剧烈变化。行文深刻、准确而不失生动,书中既有对长期历史倾向的讨论也有对标志性建筑以及重要建筑主题的深入分析——比如新石器时代纪念性建筑的诞生、古典柱式的发明、19世纪建筑师所面对的现代性问题以及21世纪建筑充满复杂性的挑战,两位作者让建筑史变得清晰、易懂,且引人入胜。对于像罗马拱券、哥特肋拱以及现代钢筋混凝土这样的技术革新,他们用格外清晰的语言解释了这些变化作为部分如何从属于那个发明了它们的时代。那些塑造了建筑功能、形式及其所象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也得到了深刻的详尽分析。
《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原书第2版)》适合作为建筑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及参考用书。
建筑、城市、环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存的介质,更是一种精神场所的物化实体。此书是对过去的理解与诠释,也是对当代的咀嚼与延续,更是对未来的引导与期望。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