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
Ⅰ |
---|---|
1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分类和牌号 |
1 |
4技术要求 |
2 |
5试验方法 |
7 |
6检验规则 |
8 |
7标志、质量证明书、表面防护、包装、运输和储存 |
9 |
附录A(规范性附录)熔模铸造碳钢件起模斜度 |
10 |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尔试块、梅花试块与拉伸试样图样 |
11 |
参考资料:
《熔模铸造碳钢件技术条件》(JB/T 5100-1991)机械行业标准是中国国内熔模铸造行业应用较为普遍的一项标准。随着中国对外交往业务的扩大,以及中国以外大量铸造企业的进入,《熔模铸造碳钢件技术条件》(JB/T 5100-1991)机械行业标准与ISO标准及其他中国以外标准的差异日显突出,经常造成供需双方在铸件检验结果判定上出现分歧,给中国企业带来诸多不利。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制定《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国家标准。
2011年12月14日,国家标准计划《熔模铸造碳钢件》(20110912-T-469)下达,项目周期36个月,由TC54(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2014年9月3日,国家标准《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5年6月1日,国家标准《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实施。
国家标准《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该标准标准还是沿用了《熔模铸造碳钢件技术条件》(JB/T 5100-1991)机械行业标准的部分内容,吸取美国ASTM标准的精华,力求达到简要、清晰、合理的效果,符合中国国内表达、理解和应用习惯。
主要起草单位: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营嘉扬精密金属有限公司、宁波万冠熔模铸造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杜孔明、张锡联、张红霞、陈亚辉、陈志刚、马波等。
《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规定了熔模铸造碳钢件的分类和牌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适用于一般工程用熔模铸造碳钢件。
铸钢(cast steel) 用以浇注铸件的钢。铸造合金的一种。铸钢分为铸造碳钢、铸造低合金钢和铸造特种钢3类。 ①铸造碳钢。以碳为主要合金元素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的铸钢。含碳小于0.2%的为铸...
又称失蜡铸造,其工艺流程:制模--制合金模--制石蜡模--制型壳--焙烧(熔蜡)--浇注--清理--修磨--入库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熔模铸...
消失模铸造工艺 消失模简介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用泡沫塑料(EPS 、STMMA或EPMMA)高分子材料制作成为与要生产铸造的零件结构、尺寸完全一样的实型模具,经过浸涂耐火涂料(起...
GB/T 223.5 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1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 GB/T 223.1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 GB/T 223.23 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 223.26 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5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4 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223.69 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GB/T 223.72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223.84 钢铁及合金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 |
GB/T 223.85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 22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0.1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231.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5677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7233.1 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T 9443 铸钢件渗透检测 GB/T 9444 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 1135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T 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HB6573 熔模钢铸件用标准参考射线底片 |
参考资料:
《熔模铸造碳钢件》(GB/T 31204-2014)对规范中国熔模铸造行业的发展,对推动熔模铸造碳钢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国际贸易、国际技术交流及产品检测标准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依据。
《熔模铸造碳钢件》标准审查会召开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于2013年10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熔模铸造碳钢件》国家标准审查会。来自熔模铸造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相关领域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共计16个单位的22人参加了会议。起草单位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首先向参加审查的委员和专家介绍了《熔模铸造碳钢件》国家标准的立项、制修订过程等情况。标准审查会对《熔模铸造碳钢件》国家标准的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一审查,对标准送审稿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1标准概况受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委托,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和沈阳铸造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GB/T11352—200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新标准。
用蜡料做模样时,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熔模铸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由于模样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常将熔模铸造称为"失蜡铸造"。
可用熔模铸造法生产的合金种类有碳素钢、合金钢、耐热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轴承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和球墨铸铁等。
熔模铸件的形状一般都比较复杂,铸件上可铸出孔的最小直径可达0.5mm,铸件的最小壁厚为0.3mm。在生产中可将一些原来由几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部件,通过改变零件的结构,设计成为整体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铸造铸出,以节省加工工时和金属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结构更为合理。
熔模铸件的重量大多为零点几十牛(从几克到十几千克,一般不超过25千克),太重的铸件用熔模铸造法生产较为麻烦。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较复杂,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较贵,故它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或很难进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涡轮发动机的叶片等。
熔模铸造时常用的浇注方法有:
1)热型重力浇注方法有以下几种。
这是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浇注形式,即型壳从焙烧炉中取出后,在高温下进行由浇注。此时金属在型壳中冷却较慢,能在流动性较高的情况下充填铸型,故铸件能很好复制型腔的形状,提高了铸件的精度。但铸件在热型中的缓慢冷却会使晶粒粗大,这就降低了铸件的机械性能。在浇注碳钢铸件时,冷却较慢的铸件表面还易氧化和脱碳,从而降低了铸件的表面硬度、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2)真空吸气浇注
将型壳放在真空浇注箱中,通过型壳中的微小孔隙吸走型腔中的气体,使液态金属能更好地充填型腔,复制型腔的形状,提高铸件精度,防止气孔、浇不足的缺陷。该法已在国外应用。
3)压力下结晶
将型壳放在压力罐内进行浇注,结束后,立即封闭压力罐,向罐内通入高压空气或惰性气体,使铸件在压力下凝固,以增大铸件的致密度。在国外最大压力已达150atm。
4)定向结晶(定向凝固)
一些熔模铸件如涡轮机叶片、磁钢等,如果它们的结晶组织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柱状晶,它们的工作性能便可提高很多,所以熔模铸造定向结晶技术正迅速地得到发展。
一、熔模铸造的原理及特点
熔模铸造又称精密铸造或失蜡铸造,它是用易熔材料(蜡料及塑料等)制成精确的可熔性模型,在模型上涂以若干层耐火涂料,经过干燥、硬化成整体型壳,然后加热型壳熔失模型,再经高温焙烧而成为耐火型壳,将液体金属浇入型壳中,待冷却后即成铸件。
模料-压蜡模-组模-修模-涂挂-撒砂-脱模-焙烧-浇注-冷却-落砂-清理。
与其它铸造方法相比,熔模铸造的主要优点如下:
铸件尺寸精度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较低,可以浇注形状复杂的铸件,一般精度可达5~7级,粗糙度达两Ra25-6.3μm;
可以铸造薄壁铸件以及重量很小的铸件,熔模铸件的最小壁厚可达0.5mm,重量可以小到几克;
可以铸造花纹精细的图案、文字、带有细槽和弯曲细孔的铸件;
熔模铸件的外形和内腔形状几乎不受限制,可以制造出用砂型铸造、锻压、切削加工等方法难以制造的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可以使有些组合件、焊接件在稍进行结构改进后直接铸造成整体零件,从而减轻零件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铸造合金的类型几乎没有限制,常用来铸造合金钢件、碳钢件和耐热合金铸件;
生产批量没有限制,可以从单件到成批大量生产。
这种铸造方法的缺点就是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不适用于生产轮廓尺寸很大的铸件。
二、模料种类及性能要求
1、模料的分类
随着熔模铸造工艺的发展,模料的种类日益繁多,组成各不相同。通常按模料熔点的高低将其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模料。
低温模料的熔点低于60°C,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石蜡—硬脂酸各50%的模料属于这一类;
高温模料的熔点高于120°C,组成为松香50%、地蜡20%、聚苯乙烯30%的模料即为较典型的高温模料。
中温模料的熔点介于上述两类模料之间,现用的中温模料基本上可分为松香基和蜡基模料两种。
2、模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热物理性能:合适的熔化温度和凝固区间、较小的热膨胀和收缩、较高的耐热性(软化点)和模料在液态时应无析出物,固态时无相变。
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柔韧性等。
工艺性能:主要有粘度(或流动性)、灰分、涂挂性等。
三、制模工艺
按照模料的规定成分和配比,将各种原料熔融成液态,混合并搅拌均匀,滤去杂质浇制成糊状模料,即可以压制熔模。压制熔模普遍采用压制成型的办法。该方法允许使用液态、半液态以及固态、半固态模料。液态和半液态模料在低的压力下压制成型,称为压注成型;半固态或固态模料在高的压力下压制成型,称为挤压成型。无论是压注成型还是挤压成型,都必须考虑充填和凝固时的优缺点。
1、压注成型
压注成型的注蜡温度多在熔点以下,此时模料是液、固两相共存的浆状或糊状。呈浆状的模料中,液相量显著超过固相量,所以仍保留着液体的流动性。在这种状态下压注,熔模表面具有较低的粗糙度,而且不易出现由于紊流、飞溅带来的表面缺陷。糊状模料的温度比浆状模料更低,已失去流动性,虽少有表面缺陷,但却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
模料压注成型时,在保证良好充填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最低的模料温度和压型工作温度。压力的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压力大熔模收缩率小,但压力和压注速度过大,会使熔模表面不光滑,产生“鼓泡”(熔模表皮下气泡膨胀),同时,使模料飞溅出现冷隔缺陷。在制模过程中,为了避免模料粘附压型,提高熔模表面光洁度,应使用分型剂,特别是对于松香基模料。
2、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把在低温塑性状态下的模料挤压入型腔,在高压下成型,以减少和防止熔模收缩。挤压成型时的模料处于半固态或固态,该模料在正常条件下比较硬,但在高压下能够流动,其特点是粘度大。因此挤压时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模料的粘度及在注料孔和型腔中的流动阻力。模料的粘度愈大,注料孔径愈小,型腔尺寸愈大而横截面积愈小以及模料行程愈长,则模料流动时的阻力愈大,因此需要愈高的挤压压力。采用半固态模料挤压成型,熔模的凝固时间缩短,因而生产率增高,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厚大截面的铸件。
四、制壳工艺
制壳包括涂挂和撒砂两道工序。涂挂涂料之前,熔模需经脱油脂处理。涂挂时要采用浸涂法。涂挂操作时应保持熔模表面均匀地涂挂上涂料,避免空白和局布堆积;焊合处、圆角、棱角和凹槽等应用毛笔或特制工具涂刷均匀,避免气泡;涂挂每层加固层涂料前应清理前一层上的浮砂;涂挂过程中要定时搅拌涂料,掌握和调整涂料的粘度。
涂挂后进行撒砂。最常用的撒砂方法是流态化撒砂和雨淋式撒砂。通常熔模自涂料槽中取出后,待其上剩余的涂料流动均匀而不再连续下滴时,表示涂料流动终止,凝冻开始,即可撒砂。过早撒砂易造成涂料堆积;过迟撒砂造成砂粒粘附不上或粘附不牢。撒砂时熔模要不断回转和上下倒置。撒砂的目的是用砂粒固定涂料层;增加型壳厚度,获得必要的强度;提高型壳的透气性和退让性;防止型壳硬化时产生裂纹。撒砂的粒度按涂料层次选择,并与涂料的粘度相适应。面层涂料的粘度小,砂粒度要细,才能获得表面光洁的型腔,一般面层撒砂粒度可选择组别为30或21的砂;加固层撒砂采用较粗的砂粒,最好逐层加粗。制壳时,每涂挂和撒砂一层后,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和硬化。
五、缺陷及防止方法
熔模铸件的缺陷分为表面和内部缺陷以及尺寸和粗糙度超差。
表面和内部缺陷指欠铸、冷隔、缩松、气孔、夹渣、热裂、冷裂等;
尺寸和粗糙度超差主要包括铸件的拉长和变形。
产生表面和内部缺陷主要与合金液的浇注温度,型壳的焙烧温度与制备工艺,浇注系统与铸件结构的设计等因素有关。
铸件尺寸和粗糙度超差的主要原因是压型的设计与使用磨损,铸件结构、型壳的焙烧及其强度,铸件的清理等因素有关。
例如,熔模铸件出现欠铸时,其原因可能是浇注温度和型壳温度低使金属液降低了流动性,铸件壁太薄、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型壳焙烧不充分或透气性差、浇注速度过慢、浇注时不足,这时应根据铸件的具体结构和涉及到的相关工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消除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