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陕西省太白县双王矿区和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矿区进行了注浆固岩、光面爆的工艺研究和试验证明,注浆固岩是处理围岩破碎坍塌和钻前加固坑道工艺,采用压气注浆法,压气压力为0.4~0.5MPa在浆液中加入粉煤填于岩体的裂隙、节理或层理中,形成“内支护”。经注浆固结后,声3~2266m/s(灌注前声测无Vp)。 结合地质勘探小断面坑道的特点,新技术。经四十二个循环,掘进了53/8m坑道,平均超挖量小于200mm高7.2%,单位炸药消耗量减少5.79%,减弱了对围岩的破坏作用。暴露面大,围岩自稳时间短的坑道钻室实际情况,引进锚喷支护新工艺。凝土喷料配方和金属锚杆,铜壁及顶板收敛值在0.04-0.13mm之间,在承受3.15~5T拉力时,仍无滑动现象。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19900033[03725] |
项目名称 |
软弱围岩掘进工艺的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陕西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陕西省地矿局综合研究队、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黄呜春、樵虎秦、袁定华 |
主题词 |
掘进;工艺;软弱岩石 |
探讨其洞口工程安全措施和洞身施工安全技术
隧道围岩等级与分类的关系。比如说 V级围岩=V类围岩 还是V级围岩=二类围岩
老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类,分别是Ⅵ、Ⅴ、Ⅳ、Ⅲ、Ⅱ、Ⅰ,数字越大的围岩性质越好。新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级,分别是Ⅰ、Ⅱ、Ⅲ、Ⅳ、Ⅴ、Ⅵ,数字越小的围岩性质越好。所以老规范中的海类围岩就是新规范中的Ⅱ级...
隧道围岩等级与分类的关系。比如说 V级围岩=V类围岩 还是V级围岩=二类围岩
老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类,分别是Ⅵ、Ⅴ、Ⅳ、Ⅲ、Ⅱ、Ⅰ,数字越大的围岩性质越好。新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级,分别是Ⅰ、Ⅱ、Ⅲ、Ⅳ、Ⅴ、Ⅵ,数字越小的围岩性质越好。这样我们就知道,老规范中的Ⅴ类围岩就是新...
软弱地质围岩隧道施工工艺研究
我国黄土地质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特别是软弱地质围岩隧道,开挖支护难度较大。针对新建兰渝铁路兰州枢纽工程北环货线长寿山隧道,局部为软弱地质围岩,且地表积水,沉积在地表以下10m范围内,大大降低了地质承载力,给施工造成较大的难度。经过对软弱地质围岩研究分析,采用\"劈裂注浆+钢筋混凝土护拱+旋喷桩\"预加固,有效地克服了基础沉陷,提高了地层的承载力。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劈裂注浆及旋喷桩加固的方法是可行的。
开敝式隧道掘进机在软弱围岩地质段的施工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施工中掘进机的使用情况,从拱顶坍塌地段的施工、断层破碎带地段的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使用掘进机进行隧道施工具有速度快、工程质量好、施工安全等优点。
成果登记号 |
19880361[02832] |
项目名称 |
地质勘探软弱围岩坑道掘进新工艺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四川省地矿局探工处、四川省地矿局探矿技术试验室 |
主要完成人 |
向世格、蔡跃云、李思亚、孙成、万业椿 |
主题词 |
坑道掘进 |
以岩体、结构、地质力学和岩石力学等的坑道力学为基础理论,通过分析研究坑道围岩动态和最大受力状态、解决地质勘探及小断面坑道软弱围岩掘进中困难。通过调研和矿区采样进行岩石物理学参数的测定,引用部分隧道点,对爆破技术、喷锚支护施工工艺、量测技术、适时性和可行性及微馈等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和对围岩自稳时间极短的陈山崖断裂淋滤膨胀性地层的东北寨矿区的YM8坑的生产实践,完成了新工艺的技术配息处理反馈的技术软件,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2100433B
第1章 绪论
1.1 软弱围岩的含义
1.2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主要技术问题
1.3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2章 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及其评价
2.1 软弱围岩的变形特征和力学机制
2.1.1 软弱围岩变形特征
2.1.2 软弱围岩变形力学机制
2.2 软弱围岩的强度特征
2.3 软弱围岩的分类及评价
2.3.1 软岩的地质分级
2.3.2 软岩的工程分类
2.3.3 软弱围岩的评价
第3章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的力学动态
3.1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变形的基本规律
3.1.1 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
3.1.2 围岩纵向变形曲线
3.1.3 隧道施工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
3.2 掌子面前方先行位移变化力学动态
3.3 掌子面挤出变形力学动态
3.4 隧道掌子面后方位移的力学动态
3.5 实例说明
第4章 影响围岩变形的基本因素
4.1 初始地应力场
4.2 围岩的力学特性及构造特性
4.3 围岩强度应力比
4.4 隧道形状的影响
4.5 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
4.6 隧道埋深的影响
4.7 施工方法的影响
4.8 管理水平的影响
第5章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5.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的基本理念
5.1.1 刚性支护控制理念
5.1.2 柔性支护控制理念
5.2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6章 控制掌子面先行位移的技术
6.1 超前支护分类
6.2 短超前支护
6.2.1 小导管支护
6.2.2 插板法
6.2.3 预衬砌支护技术
6.3 长超前支护
6.4 管棚
6.5 水平旋喷注浆工法
第7章 控制掌子面挤出位移的技术
7.1 掌子面形状
7.2 留核心土
7.3 掌子面喷混凝土
7.4 掌子面锚杆
7.4.1 概要
7.4.2 注意事项
7.4.3 施工事例
7.5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
7.5.1 岩土控制变形法的基本理念
7.5.2 岩土控制变形法隧道设计施工主要程序
7.5.3 岩土控制变形的监控量测
7.5.4 岩土控制变形法工程实践
第8章 控制掌子面后方位移的技术
8.1 喷射高性能混凝土
8.1.1 初期高强度喷}昆凝土
8.1.2 高刚惟喷混凝土
8.2 高承载力锚杆
8.2.1 锚杆的作用效果
8.2.2 高承载力锚杆
8.3 高规格钢支撑
8.4 多重支护
第9章 控制拱脚下沉的技术
9.1 临时仰拱
9.2 扩大拱脚
9.2.1 加肋钢支撑
9.2.2 喷混凝土拱脚补强
9.3 拱脚补强
第10章 控制地表面下沉的技术
10.1 地表面下沉的实态
10.2 地表面下沉产生的主要因素及主要控制对策
10.3 控制地表面下沉的技术对策
10.3.1 地表旋喷桩加固地层
10.3.2 地表垂直锚杆补强
10.3.3 控制地表整体下沉
10.3.4 加强沉降量测
第11章 软弱围岩隧道地下水对策技术
11.1 地下水对软弱围岩的影响
11.2 涌水对策
11.3 排水对策
11.3.1 排水对策的形式和适用范围
11.3.2 排水坑道
11.3.3 排水钻孔
11.3.4 井点
11.3.5 管井
11.4 堵水对策
11.4.1 注浆
11.4.2 隔断壁
第12章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
12:1实现动态管理的基本理念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