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以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为主的土层,有时也夹杂有少量腐泥或泥炭层,鉴别依据见表4-1。淤泥和淤泥质土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下沉积而形成的特殊粘性土,是最常见的软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沿海、沿湖、沿河地段;泥沼是以泥炭沉积为主,夹有腐泥或淤泥沉积的低洼潮湿地带,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及青藏高原等地区。
我国软土按成因分为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和谷地沉积四种类型。不同成因的软土均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和流变性显著等特点,见表4-2。
软土路基的最大特点是产生较大的沉降,沉降的大小取决于软土的埋藏深度:若软土分布在浅层,就会引起较大的沉降甚至产生破坏;反之,若软土分布在深层,引起的沉降则较小。
其次是软土路基固结的时间长,路基修筑后需要很长时间的沉降才能达到稳定。高路堤沉降稳定所需的时间比低路堤的长。在高路堤施工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加,路基沉降速率增大,当路堤达到设计高度时,沉降速率将逐渐减小,但到达最终沉降的时间仍很长。
软土路基的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路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而引起路面开裂甚至损坏;②当路面荷载较大时,易引起地基发生整体或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切破坏体或局部失稳,从而导致路面沉陷;③当路堤边坡较陡或施工中加荷速度太快时,软土中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而导致路堤边坡滑动失稳。
由于路堤自身的特点及其应力分布规律,道路路基的处理面积和深度较大,工程造价较高,所以并非所有的地基处理方法都能在软土路基工程中推广使用,选择软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措施,除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问题。因此,软土路基处治设计时应考虑如下要求:
①软土地基上修筑的路堤底部均宜设置透水性水平垫层,厚度以0.50m为宜。对于缺少砂砾的地区,可以将土工合成材料和砂砾垫层配合使用,以减小砂砾垫层的厚度。
②轻质路堤可采用粉煤灰、泡沫聚苯乙烯(EPS)块等轻质材料填筑。采用粉煤灰路堤时,有关技术要求按规范中有关要求执行。采用EPS路堤时,应计算路堤的压缩变形和抗浮稳定性。
③路堤加筋应采用强度高、变形小、耐老化的土工合成材料作路堤的加筋材料。
④反压护道可在路堤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其高度不宜超过路堤高度的1/2,其宽度应通过稳定计算确定。
目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按其机理主要可分为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和加筋法等几大类。但总的来说分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取出”作用使土体固结,以提高软土强度,这类的主要方法是各种排水方法;另一类则是通过“加入”,改变土体的组成与结构,以达到提高土体强度的目的。这一类以各种加固方法为主。常用的有效处理方法有预压法和复合地基加固法等。
软土路线,是指在有软弱饱和黏性土层或泥炭沉积的地带布设的道路路线。由于土基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在路基和桥涵建筑物的压力下会发生严重下沉或变成“弹簧”路长期不得稳定。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易受水流浸润处布设,选择软土和泥炭分布范围最窄、厚度最小、底部横坡不大、地势较高、取土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路基宜填不切,填方考虑路堤极限高度,并采取可靠的加固与排水稳定措施。
一、软土路基浅层处理方法(一)加筋土法 (二)强夯法(三)换填法(四)袋装沙井法 二、软土地基深层处理方法(一)深层搅拌法(二)排水固结法(三)石灰桩法(四)高压喷射注浆法
如果有10米,先在路基两侧挖排水沟,降低水位,在打水泥粉桩,然后用风积砂填筑,防止地下水上升.其余就按规范施工.在不行就抱设计单位加水稳.到最后要保证各结构层的弯沉要合格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 1.开挖方式 基底开挖同渔塘清淤相似,深度在2m以内可用推土机、挖掘机或人工直接清除至路基范围以外堆放或运至取土坑还田;深度超过2m时,要由端部向中央,分层挖除,并修筑临时运输便...
萧甬二线工程软土路基筑堤试验原位观测
对萧甬线增建二线软土路基采用插塑板、袋装砂井、土工布和粉喷桩4种加固方案的沉降量、侧向位移、孔隙水压以及对既有线的影响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粉喷桩加固对减小路基沉降量、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和对既有线影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是最佳的加固方案.
铜陵连接线利用强夯治理软土路基介绍
沿江高速公路铜陵连接线是沿江高速公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位于铜陵市东部,起于沿江高速公路铜陵朱村互通立交出口,利用原设计匝道出口已有征地向西北跨顺安河、芜铜铁路,于青山村接S320省道,利用S320省道一段至西湖镇,接在建的铜
我国软土的成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我国东南沿海自连云港至广州湾几乎都有软土分布,其厚度大体自此向南变薄,由40 m至5~10 m沿海沉积的软土又可按沉积部位分为四种,
(1)滨海相:受波浪、岸流影响,软土中常含砂粒,有机质较少,结构疏松,透水性稍强,如天津塘沽、浙江温州软土;
(2)泻湖相:软土颗粒微细、孔隙比大,强度低,分布广泛。常形成海滨平原,如宁波软土;
(3)溺谷相:呈窄带状分布,范围小于泻湖相,结构疏松,孔隙比大,强度很低,如闽江口软土;
(4)三角洲相:在河流与海潮复杂交替作用下,软土层常与薄层的中、细砂交错沉积。
软土多为灰蓝至绿蓝色,颜色较深,厚度一般在10 m左右,常含粉砂层、黏土层及透镜体状泥炭层。
软土一般呈带状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漫滩及阶地上,这些地带常是漫滩宽阔、河岔较多、河曲发育,软土沉积交错复杂,透镜体较多,厚度不大,一般小于10 m。
沼泽软土颜色深,多为黄褐色、褐色至黑色。主要成分为泥炭,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机械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
山间沟谷盆地型是松软土的主要成因分布类型。本类型软土主要分布在水量充沛的内陆山间盆地和沟谷平缓区域,由原有泥质岩风化的黏土物质长期饱水浸泡软化而形成,分布因受地影响较分散。
2100433B
(1)软土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手摸有滑腻感,能染指,有机质含量高时,有腥臭味;
(2)软土的粒度成分主要为黏粒及粉粒,黏粒含量高达60%~70%。
(3)软土的矿物成分,除粉粒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外,黏粒中的黏土矿物主受是伊利石,高岭石次之二此外,软土中常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可高达8%~9%
(4)软土具有典型的海绵状或蜂窝状结构,这是造成软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透水性小、压缩性大、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5)软土常具有层理构造,软土和薄层的粉砂、泥炭层等相互交替沉积,或孥透镜体相间形成性质复杂的土体;
(6)松软土由于形成于长期饱水作用而有别于典型软土.其特征与软土较为接近,但其含水量、力学性质明显低于软土。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主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及河流两岸地带,沿海、平原地带软土多位于大河下游入海三角洲或冲积平原处,如长汀、珠江三角洲地带,塘沽、温卅I、闽江口平原等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则以洞庭湖、洪泽湖、久湖、滇池等地为代表;山问盆地及河流中下游两岸漫滩、阶地、废弃河道等处也常有软土分布;沼泽地带则分仿着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和泥炭。
路线,是指从一地到另一地所经过的道路。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狭义指纵向通过路面的中心线的空间位置;广义指包括路面中心线在内的有一定宽度的三维空间带状实体的位置。前者包括平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纵断面(拉直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后者除平面、纵断面外,还有多个横断面(法向截面)。路线的平面由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组成,纵断面由直线和抛物线(或圆曲线)组成,横断面由路基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