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适用于松软、破碎、膨胀、流变、风化、蚀变及地质构造带、深部矿井等岩体中,用一般手段难以支护的岩土工程支护方法的总称。因为软岩变形大,围岩压力大,易失稳,所以支护此类围岩的支架常具有强力大、可缩性大、全封闭、整体性好的特点。例如U型钢可缩性支架,高强混凝土弧板支架,柔性锚喷网支护等。使用软岩支护避免围岩过度松弛产生破坏,造成损失。
软岩支护:
适用于松软、破碎、膨胀、流变、风化、蚀变及地质构造带、深部矿井等岩体中,用一般手段难以支护的岩土工程支护方法的总称。因为软岩变形大,围岩压力大,易失稳,所以支护此类围岩的支架常具有强力大、可缩性大、全封闭、整体性好的特点。例如U型钢可缩性支架,高强混凝土弧板支架,柔性锚喷网支护等。使用软岩支护避免围岩过度松弛产生破坏,造成损失。
软岩
中风化岩属于软岩
你们岩石破碎的定额只有一种么,四川09市政定额“履带式液压岩石破碎机破碎一般石方”包含四种硬度的岩石价格。再者你这是投标还是结算,如果投标的话,你是可以自主降低单价,如果是结算,只要不高于预算价你也可...
赵固二矿深井马头门复合软岩支护技术
赵固二矿副立井马头门破坏段埋藏深,围岩属于高应力、膨胀性、节理化复合型软岩。为了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根据其地质条件和破坏情况,分析了变形破坏机理,制定了修复治理方案,成功对破坏段进行了修复治理,并得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马头门支护可采用锚网(索)喷+U型钢可缩性支架+钢筋混凝土碹体二次支护+全断面锚注加固+底角锚索束补强加固的复合结构支护方案。对该支护方案运用FLAC3D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黑河引水工程0号隧洞软岩支护及快速施工
介绍了在黑河引水工程0号隧洞采用激光束导向量测、上导硐超前掘进、耙斗机上下装岩、水泥卷封孔爆破、双快硬锚喷支护、多工序平行作业、条带跳槽衬砌的方案进行软岩支护和快速施工的技术成果。
3.1 软岩巷道支护原理
软岩巷道支护和硬岩巷道支护原理截然不同,这是由它们的本构关系不同所决定的。硬岩巷道支护不允许硬岩进入塑性,因进入塑性状态的硬岩将丧失承载能力。而软岩巷道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其巨大的塑性能(如膨胀变形能等)必须以某种形式释放出来[13]。假设巷道开挖后使围岩向临空区运动各种力(包括重力、水作用力、膨胀力、构造应力和工程偏应力等)的合力T(图2),则软岩巷道支护原理可以表示为:
T=D+R+S (9)
式中:T为挖掉巷道岩体后使围岩向临空区运动的合力,包括重力、水作用力、膨胀力、构造应力和工程偏应力等;D 为以变形的形式转化的工程力,可以包括①弹塑性转化(与时间无关);②粘弹塑性转化(与时间有关);③膨胀力的转化(与时间有关)。对于软岩来讲,主要是塑性能以变形的方式释放;R 为围岩自撑力,即围岩本身具有一定强度,可承担部分或全部荷载;S 为工程支护力。
图2 PT合力示意图
Fig.2 Scheme of resultant force PT
式(9)和图2表示如下意义:
(1)巷道开挖后引起的围岩向临空区运动的合力T并不是纯粹由工程支护力S全部承担,而是由三部分共同分担。T首先由软岩的弹塑性能以变形的方式释放一部分,亦即T的一部分转化为岩体形变。其次,T的另一部分由岩体本身自承力承担。如果岩体强度很高,R>T-D,则巷道可以自稳。对于软岩,R较小,一般R<T-D,故巷道要稳定,必须进行工程支护,即加上S。为求工程稳定,通常(S+R)值要大于(T-D)值。
(2)一个优化的巷道设计和支护设计应该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PD→max;
②PR→max;
③PS→min。
实际上,要使PD→max,PR就不能达到最大;要使PR→max,PD就不能达到最大。要同时满足PD→max,PR→max,关键是选取变形能释放的时间和支护时间。
3.2 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
岩石力学理论和工程实际表明,巷道开挖以后,巷道围岩的变形会逐渐加大。以变形速度区分,可划分三个阶段:即减速变形阶段、近似线性的恒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当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时,岩体本身结构改组,产生新裂纹,强度就大大降低。显然,加速变形阶段可以使D→max,但却大大降低了R,这不满足优化原则。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最佳支护时间概念的建立和最佳支护时段的确定。
3.2.1 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的概念
最佳支护时间系指可以使(R+D)同时达到最大的支护时间,其意义如图3所示。图3表明,最佳支护时间就是(PR+PD)-t曲线峰值点所对应的时间TS。实践证明该点与PD-t曲线和PR-t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基本相同。此时,支护使PD在优化意义上充分地达到最大,最佳支护时间点的确定,在工程实践中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提出了最佳支护时段概念,最佳支护时段的概念如图4所示。
图3 最佳支护时间Ts的含义
Fig.3 The meaning of optimum supporting time Ts
图4 最佳支护时段的含义
Fig.4 The meaning of optimum supporting period
3.2.2 最佳支护时间(TS)的物理意义
巷道开挖以后,原有的天然应力状态被破坏,围岩中应力重新分布,切向应力增大的同时,径向应力减小,并在硐壁处达到极限。这种变化促使围岩向巷道临空区变形,围岩本身的裂隙发生扩容和扩展,力学性质随之不断恶化。在围岩应力条件下,切向应力在硐壁附近发生高度集中,致使这一区域岩层屈服而进入塑性工作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围岩称为塑性区。塑性区的出现,使应力集中区从岩壁向纵深偏移,当应力集中的强度超过围岩屈服强度时,又将出现新的塑性区,如此逐层推进,使塑性区不断向纵深发展。假若不采取适当支护措施,临空塑性区将随变形加大而出现松动破坏。塑性区和松动破坏区截然不同,松动破坏区没有承载能力,而塑性区具有承载能力。
塑性区可分为稳定塑性区和非稳定塑性区。出现松动破坏之前的最大塑性区范围,称为稳定塑性区;出现了松动破坏区之后的塑性区,称为非稳定塑性区。稳定塑性区所对应的宏观围岩的径向变形称为稳定变形;非稳定塑性区所对应的围岩的径向变形称为非稳定变形。 塑性区的出现改变了围岩的应力状态,这种变化对支护来讲具有两个力学效应:(1)围岩中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降低,减小了作用于支护体上的荷载;(2)应力集中区向深层偏移,减小了应力集中的破坏作用。在巷道两帮发生应力集中时,两帮岩石处于极不利的单轴受力状态条件,极易产生片帮破坏。
应力集中偏移深部后,一方面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另一方面深部岩石处于三轴受力状态,其破坏可能性大大减小。因此,对于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来讲,要允许出现稳定塑性区,严格限制非稳定塑性区的扩展。其宏观判别标志就是最佳支护时间Ts。Ts之前出现的变形称稳定变形,对应的塑性区称稳定塑性区。所以最佳支护时间的力学含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塑性区承载能力而又不出现松动破坏时所对应的时间。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监控得到,也可以通过现场特征判断直接得到。
3.2.3 最佳支护时间的确定
研究表明,变形力学状态进入图4中A区时,支护体多产生鳞状剥落;变形力学状态进入B区时,伴随着片状剥落;进入C区后,将产生块状崩落和结构失稳。因此,判别最佳支护时间(段)就是鳞、片状剥落的高应力腐蚀现象出现的时间。
根据现场调查研究,张性、张扭性裂缝,宽度达到1~3 mm,即已进入A区和B区,即进入耦合支护的时间;巷道表面各点变形量达到设计余量的60%,即进入耦合支护的时间。
从以上分析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看出,回风上山具有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特点,是因为软岩并非具有单一变形力学机制,而是同时具有多种变形力学机制的“并发症”和“综合症”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软岩巷道支护,单一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采取联合支护方法。正确确定软岩巷道的变形力学机制类型,成功地由复合型转化到单一型的技术。
1.大型多功能竖井模拟试验台。有效实验空间为φ1.6m×2.4m,三向等压或三向不等压最大加载能力为11MPa,用于冻结法和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也是研究注浆、井巷支护技术的理想设备。
2.深井井壁模拟试验台。有效实验空间为φ1.2m×2.4m,水平和轴向荷载最大加载能力分别为30MPa和70MPa,用于千米深井钻井井壁和冻结井壁研究,也是研究软岩支护技术的有力工具。
3.地面地质雷达。含10MHz~1000MHz各种不屏蔽天线和屏蔽天线,其探测范围从120m到1m,相应的分辨率从几十厘米到几个厘米,可探测各种结构面、介质分界面,从而可分辩出地下异常体。
4.钻孔地质雷达。探测深度达1000m;单孔反射法扫描半径可达60m,跨孔透射法探测距离可达150m;工作方式有单孔偶极天线测量、单孔定向天线测量、跨孔反射测量、跨孔透射测量;与地面地质雷达联合,可实现地面——孔中透射测量。钻孔雷达在各种深地下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各种分界面、裂隙、断层、岩溶洞穴、陷落柱、采空冒落带、边坡滑移面位置等的探测。
5.常规仪器设备。主要有日本产动态应变仪和高速高精度静态应变仪,澳大利亚产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美国产多通道地震仪,国产低温恒温箱、低温冷源、制冷机、高压恒压液压站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