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该报告全面总结了苏北盆地新生界自1958-1983年25年间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论述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和构造轮廓,提出了八次构造运动,划分了三大构造与含油气构造单元,强调了断裂活动在盆地形成局部构造发育的重要作用,对现有245个构造圈闭进行了分类评价。 2、建立了苏北新生界地层层序,概括了各地层组段的沉积特征、相带分布和沉积区划。 3、划分了上下两大成油组合,分析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条件,总结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指出隐蔽圈闭找油气的潜力。 4、截至1987年,先后发现了31个中、小型油气田,证实了苏北盆地新生界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区之一。 2100433B
获奖序号 |
19920025 |
||
项目名称 |
苏北盆地新生界油气普查勘探阶段性总结报告 |
||
主要完成单位 |
华东石油地质局地质研究大队、第六普查大队 |
||
主要完成人 |
郑肇信、李荣顺、杨向民、黄声麟、游有光 |
||
获奖证书编号 |
KC-92-2-9 |
||
奖种 |
勘查 |
||
等级 |
二等 |
应该还可以毕竟是属于中国石化的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企业介绍企业名称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成立日期2000-01-01职工人数5000 人注册资金0万元代码隶属关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工程概况;二、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和投入的监理设备等;三、监理合同的履行情况:具体讲就是: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管理与协调等。四、监理工作的成效如何(举出具体例子)五、问题及处理情况。六、工程...
这不是参照资料改变的,一定要根据自己施工的实际步骤,施工期间发生的主要事件、处理措施以及处理效果,如实的总结编制的呀。
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储层压裂改造效果评价
针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 ,以及以往水力加砂压裂的储层改造效果情况 ,对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适合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
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评价研究
针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以及水力加砂压裂的储层改造效果,对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适合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
成果登记号 |
19920609[05868] |
项目名称 |
南华北中区天然气普查勘探项目总结报告 |
第一完成单位 |
华北石油地质局地质研究大队 |
主要完成人 |
陈晓东、苏付义、郭书元、胡鹤龄、王斌 |
主题词 |
天然气;油气勘探;华北地区;南部 |
油气勘探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地表未见到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开始研究到发现、探明油气田,直到查清油气田内部流体性质及具体分布特征的漫长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划分与命名可有不同的方案或说法。从勘探程度上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和油气田勘探,也可分为区域勘探、圈闭预探和油气藏评价勘探;从勘探主要目标上可为分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圈闭(靶区)评价和油气田勘探。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把集中力量进行的油气田评价称为勘探,而把此前的各阶段归并为勘探早期工作。从工作所获得的资源量——储量序列上看,上述各阶段依次提出盆地和区带(凹陷)资源量、圈闭资源量、各级储量(预测、控制和探明的Ⅲ、Ⅱ、Ⅰ级储量)。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不但要对复杂油气田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而且还要对已发现并提交探明储量的油气田进行更深入的勘探,有人叫补充勘探或二次勘探;它可以促进已发现油田储量不断增长和升级,探明新区块和新层系,认识剩余可采油气的分布。这些工作也应纳入勘探程序中。一般说来,勘探的前期阶段,使用的装备“轻”、投资也较少;越到勘探后期经费投入越大,越要求降低其风险性。这种勘探程序是科学认识论在油气勘探上的反映。随着条件和需求的变化,允许灵活地实施勘探工程,勘探程序中工作可以加快(或延缓),但决不可逾越。不可在一个阶段还没有实施或还没有完成,没有取得相应认识前就跳入下一个程序阶段。这样往往导致勘探失误或失败,是“欲速则不达”。
第一章 盆地勘探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及人文概况
第二节 勘探历程与勘探程度
第二章 地层与古生物特征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古生物特征及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四节 古气候特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岩浆岩特征与分布
第一节 岩浆岩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节 岩浆岩类型和岩相特征
第三节 岩浆岩地球物理特征
第四节 岩浆岩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
第二节 盆地基底构造特征
第三节 盆地构造格架
第四节 构造单元划分
第五节 盆地构造形成演化和类型
第六节 圈闭形成与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盆地沉积与演化特征
第一节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特征
第三节 层序的地球物理特征
第四节 岩相古地理分析及沉积体系演化
第五节 湖盆沉积模式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烃源岩类型及展布
第二节 烃源岩的生源构成及沉积环境
第三节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油气地球化学及油源对比
第五节 烃源岩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储盖层特征与评价
第一节 储层特征与评价
第二节 盖层特征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油气成藏条件与含油气系统分析
第一节 油气显示
第二节 已知含油构造的特征与成藏条件
第三节 油气运移与聚集特征
第四节 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聚集带预测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第一节 盆地资源量预测
第二节 层系评价
第三节 凹陷评价
第四节 区带评价
第五节 圈闭评价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研究
第一节 盆地的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盆地的地层对比
第三节 盆地区域构造与岩浆活动
第四节 生储组合、沉积及成藏特征
第五节 油气分布规律
第六节 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
第七节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