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产自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
生长于海拔200-1450米(多数在1000米以上)的山坡和山谷混交林或灌丛中。
常绿小乔木,高8-15米,近无毛;树皮灰褐色,不裂,有臭味。叶近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8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粗齿和带不整齐的腺齿,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面突起,侧脉5-10对;叶柄长2-4厘米,稀6-8厘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5-10厘米,稀20厘米,多分枝,幼时被黄棕色毛,以后脱落无毛;花浅灰色或黄绿色,有芳香;花梗长3-5毫米,在果期花序轴增粗;苞片小,锥状或披针形,早落;萼片为卵形,长3-4毫米,顶端圆形,有缘毛;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有毛,伸出花冠,花药为黄色;腺体肉质,有短毛;雌花:萼片和退化雄蕊较雄花短一半,子房长圆形,无毛,两端尖,不完全的3室,每个胎座上有2至多颗胚珠,花柱通常3个,柱头长圆形,稍凹。浆果成熟时红色至黄红色,球形,发亮,直径5-8毫米;种子1-2粒,扁圆形或球形,子叶黄绿色。花期2-6月,果期4-11月。
桂花城(桂花城户型听不错的如下: 本月均价: 18970元/㎡ 3室3厅2卫 155 ㎡ ...
桂花苗价格不是很贵,高150-180公分蓬径40-50公分,10元; 高180公分以上蓬径50-60公分,20元; 蓬径60公分,12元;蓬径80公分,30元; 蓬径100公分,40元;蓬径120公分...
地址江干天城路95号,附近公交如下: 1、万事利丝绸汇 - ...
桂林的桂花
桂林的桂花 桂林是有名的景致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植物质源丰 盛,市区仅高级植物就有 1000 多种。这里的气象和土壤条件特殊合适桂花的生长, 在桂林无 论是庭院、街道,还是山岩、水际、村旁,随处可见桂花的芳姿,甚至在石灰岩山上也有野 生桂花的踪影。所以,桂林被称为“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桂花之乡,素有“桂林桂 林,桂树成林”之说。 一、桂林的古桂 桂林是桂花的原产地, 有 2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 而桂花在桂林的生长历史可追溯到一万 年前新石器时期。考古工作者在桂林南郊的甑皮岩洞穴遗址中,就曾发明有桂花的孢粉。随 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桂林市仍保存有不少古桂,成为这里奇特的景观。 目前桂林市发明的一株人工栽植的桂花树,位于市郊唐家里自然村旁。据 1995 年调查, 该树高 14米、冠幅 14.7 米、基围 4.2 米,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至今犹老干苍
常绿小乔木,高8-15米,近无毛;树皮灰褐色,不裂,有臭味。
叶近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8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粗齿和带不整齐的腺齿,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面突起,侧脉5-10对;叶柄长2-4厘米,稀6-8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5-10厘米,稀20厘米,多分枝,幼时被黄棕色毛,以后脱落无毛;花浅灰色或黄绿色,有芳香;花梗长3-5毫米,在果期花序轴增粗;苞片小,锥状或披针形,早落;萼片为卵形,长3-4毫米,顶端圆形,有缘毛;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有毛,伸出花冠,花药为黄色;腺体肉质,有短毛;雌花:萼片和退化雄蕊较雄花短一半,子房长圆形,无毛,两端尖,不完全的3室,每个胎座上有2至多颗胚珠,花柱通常3个,柱头长圆形,稍凹。
浆果成熟时红色至黄红色,球形,发亮,直径5-8毫米;种子1-2粒,扁圆形或球形,子叶黄绿色。
花期2-6月,果期4-11月。
产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
山桂花(Paramicheliabaillonii)为木兰科山桂花属珍稀高大乔木种之一,别名山白兰、拟含笑、山桂花或合果白兰花等,它在印度、泰国、缅甸和越南有分布,在中国为云南省特产,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中国热带及南亚热带南缘山地雨林的代表种,于海拔500-1700米处散生和零星分布,在局部地方亦能成为林分上层的优势树种。
西双版纳的僾尼族人(哈尼族其中的一个支系)对山桂花有特殊的感情,不管森林离得有多远,他们一眼就能看到郁郁葱葱冠层里的山桂花树。他们说,那树有种银色的光,即使我们有望远镜,也远远不如他们发现得快。老人阿三是地道的僾尼族,他家三十年前从勐海搬到坝勐村,用他的话说是“为了讨生活”。当时一起来的就几户人家,在保护区成立的初期,他们曾经因为保护区功能区设置的政策问题搬过四次家。最先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住过,老人回忆“里边的森林可好可好了,山桂花大树多得很”。现在的村子旁边虽仍有大片的集体林,可山桂花大树却屈指可数了。
幸得老人家的四个儿子在村里还都算能人,有当村长的,有作护林员的,于是早早地为老人寻得一棵山桂花大树,拴上了自家的标记(当地人寻找到目标山桂花之后就要用藤子把它拴起来,以示这棵树已经有人定下了),“就是现在走了,我也走得放心了”,阿三说这话时,露出满脸的欣慰和幸福。
僾尼族有两个分支,相互间语言不通,可靠头饰区分:平头分支的包头只有一层,额前装饰更隆重,脑后有一个装饰圈;尖头分支的包头是层叠的包三层。据村里老人回忆:平头支系应该是几代前才从思茅迁入西双版纳的,其宗族在普洱市(原思茅市)的原住地有非常古老的历史,通常女人们的头饰中装饰有各国钱币,除了近邻的老挝泰国币,还有古老的法国钱币,老人推测是上世纪法国传教士带来的;而尖头分支则没有这种习俗,并称自己的祖先是世居西双版纳的。无论哪个分支,老人们都非常强调家人去世了,“只用山桂花做棺木”,在他们看来用山桂花下葬才能显示家里儿子有本事,家族兴旺名誉好。而用其它树如松树下葬的老人,多是家里没有儿子,不得已才由别的亲人置办丧事。
僾尼族人死后,棺木需现砍现做,一般有一长者带领乡亲们上山去砍树,上山后先由长者动手砍三刀,然后现再指挥大家砍伐。当大树放倒以后,要宰杀一头仔猪,先祭树神,然后把仔猪肉分给非亲非故的乡亲们烤吃,吃完后大家才开始劈制棺材,分公棺和母棺。公棺为盖,母棺为底;公棺槽浅,通常依据死者的身材雕刻成人形。
当棺材抬回寨时,死者家属要迎棺。届时煮好少许糯米饭和鸡蛋,盛在饭盒里,由死者亲属端着,带上一帮童男童女到寨边迎接,并在棺木前面引道,抬至家中。
葬礼上,人们都穿着很讲究,特别是女人,必须要穿裙子。安葬完死者后,男男女女们便走在一起打打闹闹,而且男人会主动掀其他女人的裙子,被掀的女人及其丈夫不但不会生气,还会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对死者的尊敬。
2009年,受卡尼尔社区植物保护基金的资助,科学家对坝勐村的集体林、附近的国有林以及回老新寨和帕丙附近山的四片森林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并测量了山桂花伐桩与活树。
以一个伐桩为例,测量其胸径为116.9厘米,离地面130厘米。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山桂花的木材在雨季时为浅色,干季为深色,干季与下一个雨季间隔有髓线,据此使用放大镜可数得此树龄约206岁。
由于山桂花生长较慢,年轮细密,所以确定以10年为龄阶测量其直径,得出10年龄阶的年轮宽度约5.6厘米。从调查的伐桩来统计,用作棺木的山桂花平均年龄约110岁。另外,调查到的41株山桂花活树,胸径从3-116厘米不等,换句话说,这些树的树龄为5-207岁不等,其中90岁以上并可以勉强用作棺木的仅8株,其中一株茎干中空,已经不能用了。
山桂花既是山地雨林重要标志树种,又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其资源本来就很稀缺,再加上近些年来,雨林遭受人类空前的开垦利用,也只能在国有林、国家保护区内找到山桂花的踪影。尽管如此,僾尼族人对山桂花的崇拜之情不减,老人们依然渴望拥有山桂花棺木,哪怕是在棺木上仅仅镶嵌一块山桂花也好。为此,那些已被盗伐的山桂花伐桩,依然是当地僾尼族人争先恐后标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