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深低温设备是指能产生和维持深低温,使原料气液化或分离,并提纯其组分的设备,又称深度冷冻设备。
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着供低温设备加工的原料气,其中大部分是多组分的气体。按照原料气组分、工作过程和所获得产品状态的不同,深低温设备可分为气体分离设备、气体液化设备和回热式气体制冷机。
气体分离设备 从多组分原料气中分离出单组分的气态产品和液态产品的深低温设备。就产品而言,它以分离气态产品为主;就使用的设备数量而言,以空气分离设备为多,在中国空气分离设备约占深低温设备数的90%以上。
气体液化设备 通过制冷循环把天然气或纯气体如氧、氮、氢、氖和氦等分别冷却和冷凝成液态产品的深低温设备。
回热式气体制冷机 以氦气或氢气为工质,在封闭系统中应用回热原理实现气体制冷循环以获得低温和冷量的机械。
深低温设备均为成套的设备,一般由原料气的过滤器、清洗塔、压缩机、冷却器、换热器、净化设备、膨胀机、液化器、深低温精馏塔和产品的输送、贮存设备,以及为运转服务的仪表和电器控制器、停车加温系统等设备组成。
对深低温设备的材料有特殊的要求,不能使用脆性材料。常用的材料有铜、防锈铝和奥氏体不锈钢等。深低温液化气体贮槽或氢、氦液化设备因所处的温度水平极低,须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如德国银等,并采取防止辐射热侵入的措施以减少冷损失。
常用的原料气分离原理有深低温精馏、深低温分凝和深低温吸附三种。
深低温是指远低于普通制冷工程所达到和应用的温度,其范围一般为120K到接近绝对零度。深低温设备的用途很广,例如氧液化设备和氢液化设备能生产液氧和液氢,可作为火箭的推进剂;氦液化设备可生产液氦,用于研究超导材料、超导电技术、空间技术等;又如用深低温天然气分离设备可将原料气分离,生产出乙烷、乙烯等轻烃化工原料;深低温空气分离设备可生产氧气和氮气。供冶炼钢铁、制造合成氨等之用等等。
产生和维持深低温,使原料气液化或分离并提纯其组分的设备,又称深度冷冻设备。深低温是指远低于普通制冷工程所达到和应用的温度,其范围一般为120K到接近绝对零度。深低温设备的用途很广。例如,氧液化设备和氢液化设备能生产液氧和液氢,作为火箭的推进剂;氦液化设备可生产液氦,用于研究超导材料、超导电技术、空间技术等。又如用天然气分离设备将原料气分离,可生产乙烷、乙烯等轻烃化工原料;空气分离设备可生产氧气和氮气,供冶炼钢铁、制造合成氨等之用。20世纪70~80年代,空气分离设备在煤的气化、污水处理、纸浆漂白、石油蛋白的发酵和集成电路板生产等新领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不错的,质量也是相对比较好的,在市面上也是相对比较有口碑的,性价比也是相对比较高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现在市面上都有很多人选择的,是很不错的选择 澳柯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2011年,澳柯玛对旗下全...
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是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澳柯玛科研医疗设备的研发和销售。 &n...
欧亚制冷设备:高效节能,运行平稳,经久耐用 制冷设备,可自由调节,节能耐用,35种规格,适用于各中小型空调环境
1903年出现了第一台商品制氧机;1908年,荷兰的卡默林·昂内斯将液氢预冷氦气,并在绝热条件下等焓膨胀,将温度降到4.2K以下,而获得液氦;1965年,苏联的涅加诺夫等人发明稀释制冷机,使温度达到0.025K;70年代以来,人们应用退磁制冷技术,使设备致冷温度进一步降低。
气体液化 气体液化是根据液化循环,组织液化设备实现的。主要的液化循环有林德液化循环和克劳德液化循环。
① 林德液化循环:利用节流阀的节流效应使原料气液化的循环(图1)。常压p1、常温T1的原料气在压缩机中等温压缩由状态1到状态2,相应的压力为p2,经换热器降温到状态3,然后通过节流阀降压,等焓膨胀到 状态4。这时,部分气体就转变成液体,从贮液器排出;未液化的部分气体在换热器中复热至状态1,从而形成一个热力循环。
② 克劳德液化循环:利用等熵膨胀和等焓膨胀结合制冷来使原料气液化的循环(图2)。常压p1、常温T1的原料气在压缩机中等温压缩由状态1到状态2,相应的压力为p2,经换热器E1降温到状态3。此后气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气体继续经换热器E2、E3,降温到状态4、5,再通过节流阀等焓膨胀到状态6。这时,部分气体转变为液体从贮液器排出;未液化的部分气体在换热器E3中复热至状态8,再汇合另一部分在膨胀机中等熵膨胀至状态8的气体,最后在换热器E2、E1中复热至状态1,从而形成一个热力循环。其他尚有在此基础上发 展的液化循环,如带附加制冷循环(如带氨或液氮或其他冷源的预冷循环)的节流液化循环或等熵膨胀液化循环,带外加制冷循环(如外加氮制冷循环)等熵膨胀的液化循环、回热式气体制冷循环(见制冷机循环)和多级等熵膨胀的液化循环等。
以上各种循环均为理想循环。但在实际应用中,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不是等温过程,换热器有复热不足和外热侵入的冷量损失,膨胀机有绝热损失和机械损失等,因此在实际制冷流程中需要采取补偿措施,以求流程的热量平衡。
气体分离 常用的原料气分离原理有深低温精馏、深低温分凝和深低温吸附3种。①深低温精馏:先将原料气液化,然后再按各组分冷凝(蒸发)温度的不同,应用精馏原理分离出各组分。分离的过程是在深低温精馏塔中实现的。这种方法适用于被分离组分的冷凝温度相近的原料气,如从空气中分离氧和氮。②深低温分凝:利用原料气中各组分冷凝温度的差异,在换热器中降低原料气的温度,由高到低逐个组分进行液化,并在分离器中将液体分离。这种方法适用于被分离组分的冷凝温度相距较远的原料气如焦炉气的分离。③深低温吸附: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具有选择吸附的特性,在深低温下吸附某些杂质组分,以获得纯净的产品。如利用分子筛吸附器在液态空气温度下从粗氩中吸附氧和氮,以获得精氩。
根据工艺的需要,有时单独使用一种原理,有时几种原理同时并用。
深低温精馏是先将原料气液化,然后再按各组分冷凝(蒸发)温度的不同,应用精馏原理分离出各组分,分离过程是在深低温精馏塔中实现的。这种方法适用于被分离组分冷凝温度相近的原料气,如从空气中分离氧和氮。
深低温分凝是利用原料气中各组分冷凝温度的差异,在换热器中降低原料气的温度,由高到低逐个组分进行液化,并在分离器中将液体分离。这种方法适用于被分离组分的冷凝温度相距较远的原料气,如焦炉气的分离。
深低温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具有选择吸附的特性,在深低温下吸附某些杂质组分,以获得纯净的产品的方法。如利用分子筛吸附器在液态空气下从粗氩中吸附氧和氮,以获得精氩等。根据工艺的需要,有时单独使用一种原理,有时几种原理同时并用。
-80℃环保型低温设备的设计
设计低温设备应用在一个小型冷库.该实验库体的外形尺寸为3 500 mm×2 500 mm×2 000mm(长宽高),目的是研究并开发一种新型环保的低温制冷设备使实验库体的温度达到-80℃.针对制冷系统的改进、环保制冷剂的运用以及制冷工质组分配比的设计,在低温制冷系统设计优化等方面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方法,为单级压缩非共沸工质的广泛应用作出贡献.
低温设备用-100℃全串联自动复叠制冷系统
低温设备用-100℃全串联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在低温仪器中采用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是减轻整机质量、缩小整机体积的有效措施。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改进,按串联方式将三级冷凝蒸发器与高低温回热器组合为一体,构成组合换热器,这样既简化了系统,叉减少了泄漏点...
低温设备箱体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造型美观大方,并采用无反作用把手,操作简便。 箱体内胆采用进口高级不锈钢(SUS304)镜面板,箱体外胆采用A3钢板喷塑,增加了外观质感和洁净度。
大型观测视窗附照明灯保持箱内明亮,且利用发热体内嵌式钢化玻璃,随时清晰的观测箱内状况。配直径50mm的测试孔,可供外接测试电源线或信号线使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制冷与低温设备及其作用
第二节 常用制冷与低温设备的类型
第三节 制冷与低温设备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状况
思考题
第二章 常用换热设备的结构及特点
第一节 管式换热器
第二节 板翅式换热器
思考题
第三章 换热设备设计计算
第一节 换热设备设计概述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热力计算
思考题
第四章 冷凝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冷凝器
第三节 冷凝器设计计算举例及示例
第五章 蒸发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蒸发器
第三节 蒸发器设计计算示例
第六章 中间冷却器和冷凝蒸发器
第一节 中间冷却器和冷凝蒸发器的作用和构造
第二节 中间冷却器选择计算
第三节 冷凝蒸发器设计计算示例
第七章 回热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回热器
第三节 回热器设计计算
第八章 切换式换热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例题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九章 精馏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精馏塔
第三节 精馏塔设计计算举例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十章 吸附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吸附器
第三节 吸附器设计计算举例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十一章 冷却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冷却塔简介
第三节 冷却塔设计计算举例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气象部门提供的标准冻深是在平地上、土为天然含水量,且不存在地下水影响的条件下的冻深值,而渠道工程中各部位的冻深是不相同的,具体应用的设计冻深必须将标准冻深进行修正。设计冻深是指对渠道各部位冻深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年际频率、地下水埋深、表面接受的日照及遮荫程度、表面积雪和基土土质及含水量等。冻深计算精度水平下,不计土质对冻深的影响,可满足应用。土中含水量对冻深的影响远不及地下水对冻深的影响大;为安计,也不考虑积雪对冻深的影响。冻胀量是进行抗冻胀设计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国内外的一些理论计算公式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不仅计算出的冻胀量误差较大,而且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公式中有关参数的确定就是一个难题。因此,冻胀量计算一般采用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