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观测边长D、垂直角a、仪器高i和觇标高口的测量误差及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的测定误差均会给三角高程测量成果带来误差。下面简要介绍之。
(一)边长误差
边长误差决定于距离丈量方法。用普通视距法测定距离,精度只有1/300,就是说,300m的边长,其误差达±1 m;用正弦定理根据三角形内角解析边长,主要决定于角度测量精度,一级小三角的测角中误差为±10'',最弱边边长误差为1/0 000;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很高,边长误差一般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边长误差对三角高程的影响与垂直角大小有关,垂直角愈大,其影响也愈大。
(二)垂直角误差
垂直角观测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仪器误差由经纬仪等级所决定,垂直度盘的分划误差、偏心误差等都是影响因素。观测误差有照准误差、指标水准管居中误差等。外界条件主要是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J6纬仪两测回垂直角平均值的中误差可达±15'',对三角高程的影响与边长及推算高程路线总长有关,边长或总长愈长,对高程的影响也愈大。因此,垂直角的观测应选择大气折光影响较小的阴天和每天的中午观测较好,推算三角高程路线还应选择短边传递,对路线上的边数也有限制。
(三)大气垂直折光误差
大气垂直折光误差主要表现为折光系数K值的测定误差。实验证明,K值中误差约为±0.03~±0.05。另外,一般采用K的平均值计算球气差γ时,也会有误差。不过,取直、反觇高差的平均值作为高差成果,可以大大减弱大气垂直折光误差的影响。
(四)丈量仪器高和觇标高的误差
仪器高和觇标高的量测误差有多大,对高差的影响也会有多大。因此,应仔细量测仪器高和觇标高。 2100433B
一百多年以前,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高差的主要方法。自水准测量方法出现以后,它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但因其作业简单,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仍得到广泛应用。
天顶距观测受到地面大气折光的严重影响。若大气密度是均匀分布的,由光源 L发出的光将以同心球波前的形式向各方向传播,其速度与大气密度相适应。实际上大气密度一般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光波向上传播的速度比水平方向上的大。这样,波前不再是同心球,而是图1所示的形式。这时由测站S观测光源L,将望远镜垂直于波前,所看到的光源视方向将如箭头所示;图中的虚线表示视线的路径,它处处垂直于波前。这种现象称为地面大气折光,光源的视方向与真方向SL之间的角γ称为折光角。在三角高程测量中,折光角取决于测站与观测目标之间大气的物理条件,特别是大气密度向上的递减率。在实际施测中,不可能充分地掌握大气的物理条件来计算折光角,一般只能估计它的概值,或者采取适当措施削弱它对最后结果的影响。
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A;在目标点上安置标杆或觇牌,量取觇标高VB。iA和VB用小钢卷尺量2次取平均,读数至1mm。用经纬仪望远镜中丝瞄准目标,将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盘左盘右观测为一测回,此为中丝法。竖直角观测的测回数及限差规定见表7-1。
表7-1 竖直角观测测回数与现差
项目
一、二、三级导线
图根导线 DJ2 DJ6 DJ6
测回数 1 2 1
各测回竖直角互差15" 25" 25"
各测回指标差互差15" 25" 25"
如果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斜距D′,则按相应平面控制网等级的测距规
三角高程测量--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一种方法。在测站点上测定至照准点的高度角,量取测站点仪器高和照准点觇标高。若已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厅,根据三角学原理按下式求得两点间的高差为:
h=S×tgα+仪器高一觇标高
由对向观测所求得往、返测高差(经球气差改正)之差f△h 的容许值为:
f△h=±0.1 D (m)
式中:D为两点间平距,以km为单位。
图7-2所示为三角高程测量控制网略图,在A、B、C、D四点间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构成闭合线路,已知A点的高程为234.88m,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注明于图上,在表6.18中进行高差计算。本例水平距离D为已知。
图7-2 三角高程测量实测数据略图
由对向观测所求得高差平均值,计算闭合环线或附合线路的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
1、观测高差中误差
如何估算三角高程测量外业的精度,在理论上很难推导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精度估算公式。我国根据不同地区地理条件20个测区实测资料,用不同边长的三角形高差闭合差来估算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有经验公式:
Mh=P·s
式中,Mh对向观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m) s边长(km)
P每公里的高差中误差(m/km),P=0.013~0.022,取P=0.025 Mh=0.025s
高差中误差与边长成正比。
2、对向观测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3、环形闭合差的限差
三角形高差闭合差
测站高程-仪高-杆高-测量 可用三联脚架法观测,在站点B上摆好全站仪,量取仪器高,做好记录。前视A、后视C分别摆好棱镜。分别量取仪器高并记录。盘左和盘右分别观测后视垂直角,记录并计算指标差和垂直角。测...
跟踪杆配合全站仪测量高程与三角高程测量中间法一样吗?我分不清啊
首先需要弄清楚全站仪配合棱镜测量 所使用的测量程序:坐标或极坐标。 坐标法无法进行三角高程平差,极坐标法可以进行三角高程平差。 且观测方法不一样:三角高程测量采用极坐标法,需要对目标进行正倒镜观测。 ...
中间有中分带的,要检测绿化带路缘石边的高程,设计上道路中分带是平坡,设计高程就是路缘石边高程,设计上道路分隔带有坡度,设计高程与路缘石边高程做个相减。
(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经纬仪或全站仪),量取仪高;在目标点上安置觇标(标杆或棱镜),量取觇标高。
(2)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竖直角口,取平均值为最后计算取值。
(3)采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或斜距。
(4)采用对向观测,即仪器与目标杆位置互换,按前述步骤进行观测。
(5)应用推导出的公式计算出高差及由已知点高程计算未知点高程。
如图1所示已知点A的高程
则B点高程为
上述计算公式是假定地球表面为水平面(即水准面为水平面)、观测视线为直线的基础上推导而得到的。当地面上两点间距离小于300 m时,可以近似认为这些假设条件是成立的,上述公式也可以直接应用。但两点问的距离超过300 m时,就要考虑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加以曲率改正,称为球差改正,其改正数为c。同时,观测视线受大气折光的影响而称为一条向上凸起的弧线,需加以大气折光影响的改正,称为气差改正,其改正数为γ。以上两项改正合称为球气差改正,简称两差改正,其改正数为f=C-γ。
球差改正与气差改正之和可表示为
式中:f简称两差改正。因k值大约在0.08~0.14之间,所以,f恒大于零。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是随地区、气候、季节、地面覆盖物和视线超出地面高度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一般取k=0.14计算两差改正f。
为了减少两差改正数f,《城市测量规范》规定,代替四等水准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其边长不应大于1 km。减少两差改正误差的另一个方法是,在A,B两点同时进行对向观测,此时可以认为k值是相同的,两差改正f也相等。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为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如图,A、B为地面上两个控制点,自A点观测B点的竖直角为α1.2,S0为两点间水平距离,i1为A点仪器高,i2为B点觇标高,则A、B两点间高差为:
h1.2=S0tgα1.2+i1-i2
上式是假设地球表面为一平面,观测视线为直线条件推导出来的。在大地测量中,当两点距离大于300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往返观测(双向观测),它可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为了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通常采取对向观测竖直角,推求两点间高差,以减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由三角高程测量结果计算两点间的高差时,是以椭球面为依据,这样求得的高差是椭球面高差。如图2,A、B两点对于椭球面的高程分别为 H1和H2。首先略去垂线偏差不计,设由A点向B点观测的天顶距为Z1(或高度角α1 =90°-Z1),该两点在椭球面上的投影A0和B0相距的弧长为S0,A0B0弧的曲率半径为R0,则A和B的高差是: 式中项是地球曲率的影响;项是大气折光的影响;k是折光系数,通常采用平均值k=0.10~0.16。
以上是由A 点向B 点观测天顶距Z1(或高度角α 1),求定该两点间高差的情况,称为单向三角高程测量。若在A、B两点间互相观测天顶距Z1和Z2(或高度角α 1和α 2),求定该两点间的高差,则称为对向三角高程测量。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量由于观测是在同样情况下进行的,两相对方向上的折光系数k可以认为近似相同,因而可以不必考虑折光改正项。特别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对向观测时,椭球面高差h的公式简化为: 。
在对向三角高程测量中,假定相对方向上的折光系数相同,固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比单向三角高程测量中应用k的估值要可靠得多。因此,一般都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量。
以上的高差公式中,未顾及测站的垂线偏差对于观测天顶距的影响。在平坦地区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量,这种影响很小。此外,从公式推导过程来看,所求出的高差是椭球面高差,要化算为正高或正常高系统中的高差,还须加入改正。
在三角网或导线网中,由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测定两点之间的椭球面高差,若再由水准测量求出这些点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则可得出各点上大地水准面对于椭球面的差距。因此,从理论上来看,三角高程测量也是一种测定地球形状的手段,它不依赖于任何假定。但由于人们一般不能以足够精度测定折光系数,因此三角高程测量迄今只能用于测定低精度的高差。
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措施有四项:
1,缩短视线。当视线长1000米时,折光角通常只是2″或3″。在这样的距离上进行对向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同普通水准测量相当。
2,对向观测垂直角。
3,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中午前后观测垂直角最有利。
4,提高视线高度。
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通过对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误差来源及精度分析,指出了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的关键问题,且具有经济效益,并在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工业广场及居住区控制测量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高精度全站仪的普遍应用,一种有别于传统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的采用,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with electro-magnatic disance measurement,EDM-trigonometric height measurement)是通过观测测站点至照准点的竖直角,再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取此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平面三角公式计算此两点间的高差,进而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它特别适于高差较大而不便用水准测量时传递高程,以及进行跨越山谷、河流的高程测量和实现陆地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的高程连测。当测距和测角的精度达到必要的精度,并采用必要的观测措施时,此法已可达到四等、甚至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怎么做?
一、三角高程测量边长的测定,应采用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应精度等级的电磁波测距仪往返观测各2测回。当采取中间设站观测方式时,前、后视各观测2测回。
二、垂直角观测应采用觇牌为照准目标,按下表中的要求采用中丝双照准法观测。当采用中间设站观测方式分两组观测时,垂直角观测的顺序宜为:第一组:后视一前视一前视一后视(照准上目标);第二组:前视一后视一后视一前视(照准下目标)。每次照准后视或前视时,一次正倒镜完成该分组测回数的1/2.中间设站观测方式的垂直角总测回数应等于每点设站、往返观测方式的垂直角总测回数;
三、垂直角观测宜在日出后2h至日落前2h的期间内目标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阴天和多云天气可全天观测;
四、仪器高、觇标高应在观测前后用经过检验的量杆或钢尺各量测一次,精确读至0.5mm,当较差不大于1mm时取用中数。采用中间设站观测方式时可不量测仪器高;
五、测定边长和垂直角时,当测距仪光轴和经纬仪照准轴不共轴,或在不同觇牌高度上分两组观测垂直角时,必须进行边长和垂直角归算后才能计算和比较两组高差。
(1)高程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常用水准测量法。
(2)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3)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高程基准。
(4)水准测量法的主要技术要求。